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4982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宗法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A B. C. D. 2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3. 现代国

2、家普遍实行代议制,但代议制的形式和本质有差别。以下关于中西方代议制的比较正确的有人民代表大会制本质上优越于西方议会制,不必进行改革 实施权力的主体相同都是政体,但本质不同 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A B C D4.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5 自然法的概念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根据这一概

3、念,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自然法范畴的是A天赋人权 B公正至上 C主权在民 D人人平等6.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下层平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全体公民的利益 D. 新兴工商业阶层的利益7.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 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A

4、.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8.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9.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

5、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B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10. 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 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 开明与守旧的思

6、想并存11. 左图反映的史实是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B. 百团大战的战况 C抗战进入战略反攻 D. 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12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C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D资产阶级实现了了社会主义目标13.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

7、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A朝鲜战争的冲击 B.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14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革命应该是A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B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C政治革命先于社会革命开始 D“十月革

8、命”比“二月革命”彻底15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 B.美苏中C.英美苏 D.美中苏16.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2016年英国退出欧盟。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欧洲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17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

9、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18. 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我国逐步纠正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 D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19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的美国崛

10、起“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 B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20.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C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D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21. 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22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

11、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 A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 B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23“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辩论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生而平等”24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2016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

12、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孙中山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是A. 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B. 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C. 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 D. 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25.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萧伯纳的苹果车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2

13、0分,共50分)26.(16分)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1)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4分)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4分)材料三 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