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45986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樟树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周练试题(3)(一部)(6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1.机械能在碰撞过程中有损失,实验中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着地,这是为了( ) A.减小地面对人的冲量 B.使动量的变化变得更小 C.延长与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地面对人的冲力 D.增大人对地的压力,起到安全作用2.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不论其原有速度如何,当两者在同一直线上发生正碰时,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碰后速度的比值是一定的 碰后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碰撞前后两个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碰撞过程

2、中,两个物体受到的冲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A B C D3.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将弹簧压缩并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做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 C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总动量向左 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4.一轻质弹簧,上端悬挂于天花板,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平板,处于平衡状态一质量为m的均匀环套在弹簧外,与平板的距离为h,如图所示让环自由下落,撞击平板已知碰后环与板以相同的速度向下运

3、动则() A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动量守恒 B若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过程中环与板的总机械能守恒 C环撞击板后,板的新的平衡位置与h的大小有关 D在碰后板和环一起下落的过程中,环与板的总机械能守恒5.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持有完全相同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颗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于木块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静止,d1d2 B木块静止,d1d2 C木块向右运动,d1d2 D木块

4、向左运动,d1=d26.A、B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已知A、B两球质量分别为2m和m当用板挡住A球而只释放B球时,B球被弹出落于距桌面水平距离为s的水平地面上,如图,问当用同样的程度压缩弹簧,取走A左边的挡板,将A、B同时释放,B球的落地点距桌面距离为() A Bs Cs Ds7.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B在前),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8kgm/s,碰后它们动量的变化分别为pA、pB下列数值不可能正确的是()ApA=2kgm/s、pB=2kgm/s BpA=3kgm/s、pB=3kgm/sCpA=4kgm/s

5、、pB=4kgm/s DpA=5kgm/s、pB=5kgm/s8.如图所示为a、b两小球沿光滑水平面相向运动的vt图已知当两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L时,受到相互排斥的恒力作用,当间距大于L时,相互间作用力为零由图可知()A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Ba球的质量小于b球的质量Ct1时刻两球间距最小Dt3时刻两球间距为L9.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使B获得水平向右、大小为3m/s的瞬时速度,从此刻开始计时,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提供的信息可得()A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弹簧都具有最大的弹性

6、势能B从t3到t4时间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D在t2时刻弹簧压缩到最短10.下面关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A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B在碰撞现象中,一般内力都远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C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也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D微观粒子的碰撞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不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樟树中学2018届高二(一)部下学期物理周练(3)答卷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60分)12345678910二.计算题(本

7、题3小题,11题14分,12题12分,13题14分。解答应写出重要演算步骤.)11.如图,水平轨道A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距A点s=1.0m的B端与半径R=0.25m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一小物块b以v0=3.0m/s的速度,与静置于A点的小物块a发生弹性碰撞碰后a沿水平轨道运动,然后滑上轨道BCD已知小物块a的质量ma=1.0kg,a与AB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0,g取10m/s2 (1)若a到达半圆轨道的中点C点时速率vC=1.0m/s,求a进入半圆轨道的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a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a碰后的最大速度; (3)若a能滑上圆

8、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b的质量mb的取值范围12.如图所示,质量为mA=2kg的木块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B=1kg的木块B以初速度v0=10m/s沿水平面向右与A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都向右运动接着木块A与固定挡板碰撞后立即反弹(木块A与挡板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之后木块A与B发生第二次正碰,碰后A、B都向左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8m/s、2.4m/s求:(1)木块B和A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B的速度大小;(2)木块B和A第一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1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m的木板B,木板B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A,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9、,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飞来与物块A碰撞后立即粘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A始终未滑离木板B,且物块A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与物块A相碰的过程中物块A对小球的冲量; (2)木板B至少多长樟树中学2018届高二(一)部下学期物理周练(3)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60分) (6班)12345678910CBBAADDBDABAB11.解:(1)设物块a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vB2=mavC2+magR 设物块刚进入圆轨道时受到的支持力为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ag=ma 解得:N=34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对轨道的压力大

10、小为34N(2)要使a仍能沿圆轨道滑回,a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设碰后a的速度为v1时恰能滑到C点,由动能定理有: magsmagR=0mav12 解得:v1=3m/s,此为a碰后的最大速度(3)设碰后a的速度为v2时恰能滑到B点, 由动能定理有:mags=0mav22 解得:v2=2.0m/s; 碰后a的速度满足2.0m/sva3.0m/s时,a能滑上圆轨道,并仍能沿圆轨道滑下 设 b、a发生弹性碰撞的速度分别为vb、va,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bv0=mava+mbvb, 碰撞过程无动能损失:mbv02=mava2+mbvb2, 解得:va

11、=,由2.0m/s3.0m/s, 解得:0.50kgmb1.0kg;12.解:(1)设A、B第一次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A、vB,取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0=mAvA+mBvB 之后,A保持速度vA与墙碰撞,由于这次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故反弹速度大小为vA, 设A、B第二次碰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取向左为正方向: mAvAmBvB=mAvA+mBvB 联立解得:vA=4m/s,vB=2m/s (2)木块B和A第一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E=mBv02mAvA2mBvB2 代入解得E=32J13.解:设小球和物体A碰撞后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 恒定律得 mv0=(m+2m)v1 得 v1=对小球,根据动量定律得 I=mv1mv0=mv0,负号表示方向向左设三者相对静止后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2m+3m)v2 得,v2=v0当A在木板B上滑动时,系统的动能转化为内能,设木板B的长度为L,假设A刚好滑到B的右端时共速,则由能量守恒得: 3mv126mv22=3mgL 联立解得,L=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