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8425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孤东采油三矿2003 年 1 月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编写:高维衣参加:陈红玲 汪延富李君丽 张 萍审核:陈清奎 周伟东孤东采油三矿2003 年 1 月前 言为落实采油矿产量运行模式中全员参与开发的方向,实践用心经营岗位工作的工作理念,提高职工油水井分析技能,充分调动大家挖潜上产的积极性,特编写了本指导书。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是油田开发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目前主要开发管理者是采油矿、采油队技术人员,存在管理视野面窄、局限性弊端,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喊在嘴上,落实少,效果差。实施油藏管理、全员参与开发,才能最有效挖掘油藏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编写此书,希望通过此书,能提高技术

2、员、职工的油水井分析能力。为采油矿的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本书共分六章十七节,第一章系统的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从储油层的主要特性、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油田的储量、注水开发过程的三大矛盾,可以了解动态分析所要用到的基础资料;第二章说明了油田开发所常用的指标;第三章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必需的图表和曲线,各种图表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重点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对比分析,最后存在问题及下步解决措施;第五章列举了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六章提出了达标的标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矿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各队技术员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目 录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第二节 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第三节 油田的储量第二章 有关指标的计算第一节 产量方面指标第二节 管理方面指标第三章 油水井动态分析所必需的图表和曲线第一节 井位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二节 连通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三节 单层平面图的绘制和应用第四节 构造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五节 井组注采曲线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 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二节 对比与分析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措施第五章 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一节 准备工作第二节 确定油井产量影响因素第三节 制定上产挖潜措施第四节

4、 挖掘停产、停注井方案的制定第六章 油水井动态分析达标标准第一章 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石油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以流体状态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之中,分布于一定的面积之内。因此原油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层的特性,它主要包括储油层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油性。一、储油层的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叫岩石的孔隙度,是表示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埋在地下的岩石,虽然受压力的作用和胶结物的粘结已经变得坚硬紧密。但是组成岩石的颗粒与颗粒之间仍有一定的孔隙,石油就是储存在这些小孔隙里。岩石的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1、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全部孔隙的体积(包括不连通

5、的孔隙在内)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绝对孔隙度=(岩石全部孔隙体积/岩石的总体积)100%2、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一般所指的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度=岩石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岩石的总体积100%孔隙度是计算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 0.250.35 之间。3、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1)砂岩碎屑颗粒对孔隙度的影响如果砂岩粒度均匀,孔隙度就比较大;如果砂岩粒度不均匀,则可能出现大颗粒中间充填小颗粒的现象,使孔隙度变小。如果颗粒直径大,孔道也大,孔隙度也就大。(2)胶结物对孔隙度的影响砂岩主要胶结物是泥质和灰质。灰质

6、中主要是石灰质和白云质。通常用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来表示岩石的胶结程度。胶结物含量高,岩石比较坚硬;胶结物较少,岩石就比较疏松。灰质胶结比泥质胶结牢固。(3)胶结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胶结方式是指砂粒与胶结物之间的接触关系。第一种为基底式胶结,胶结物含量很多,碎屑都孤立地分散在胶结物中,彼此不相接触。此种胶结的储油物性最差第二种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含量较基底胶结少,胶结物多分布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碎屑大都是互相接触的,但仍有孔隙,故其储油物性较好。第三种为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含量更少,只分布在碎屑岩颗粒接触的地方,其颗粒之间的孔隙常无胶结物,故其储油物性最好。二、储油岩的渗透性地下原油在一定的压

7、差下,从岩石孔隙中流向井底,多孔岩石允许流体(油气水)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在油井开采中,我们发现油井的产能与油层岩石的渗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渗透性差的油层产能都比较低。当然油井的生产能力还与井底的压力差、油层厚度和原油性质有关。但渗透性的好坏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油田开发以及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应用到这个指标。1、渗透率是指液体流过岩石的难易程度,是表示储油岩渗透性大小的指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渗透率单位是平方米,以符号 m2 来表示;或二次方微米,以符号 m2 来表示。它们与达西、毫达西的关系为:1m2=1.01325 达西=1013.25 毫达西2、绝对渗透率当

8、一种流体通过岩石,所测出来的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在岩心分析中,一般用气体测定绝对渗透率,因为气体对岩石孔隙的影响很小。3、有效渗透率在开采的大部分油层或区域,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共存,如油水,油气或油气水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通过岩石时,岩石对其中一种流体的渗透率叫做对这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4、相对渗透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的比值叫相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绝对渗透率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反映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有效渗透率,除了反映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外,还与流体的性质及流动特性有关。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油层的有效渗透率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即油层中由油的单相流动变为油气水同

9、时流动,岩石对油的有效渗透率就会随着这种变化而降低。5、渗透率在油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差异渗透率在油层纵向和平面上的差异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岩石在沉积成岩时,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是:(1)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岩石孔隙度大,则渗透率高。孔隙大小与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有关,粗砂岩的渗透率比细砂岩的渗透率高。(2)岩石颗粒的均匀程度,如果岩石颗粒比较均匀,渗透率较高。如果颗粒大小不一,小颗粒常填塞大颗粒之间的孔隙通道,因而影响原油的流动。颗粒的均匀程度叫分选,分选好的岩石渗透率高。(3)胶结物含量的大小,胶结物是使岩石颗粒相互联结的充填物质。胶结物含量多时,常包围着颗粒,充填了孔隙,使孔隙孔道变小,增加

10、油流阻力,使渗透率降低。渗透率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差异与油田开发关系十分密切。纵向上的差异构成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和层内矛盾;平面上的差异构成了注水开发中的平面矛盾。它们成为油田开发中的不利因素。三、油层的含油性油层绝大多数为沉积岩,这些沉积岩又是在水体中形成的,成岩之后在岩石孔隙中首先充满了水,石油是在生油层中生成后运移到储集层中去的。因此储油层中除了含有石油外,还有不同数量的残存水。我们把油层孔隙中含有石油的多少叫做油层的含油性,表示含油性大小的指标叫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是指油层孔隙中的石油体积与油层有效孔隙体积的比值。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中的石油体积/油层有效孔隙体积100%在原始状况

11、下,如果油层中没有游离的气体,则油层孔隙中必然充满了油和水,也就是含油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之和应该是 100%。对于一个油藏来说,含油饱和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是随着油层岩性的区域性变化而变化;二是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含油饱和度也会发生变化。含油饱和度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数据。通过它可以推算出油层含水的高低以及产能的高低。总之,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是与油水井的动态分析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资料。第二节 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石油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的氧、硫、氮等元素组成。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石油,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可

12、有千差万别,但其元素组成却变化不大。根据分析,世界上大多数石油的元素组成为:碳80%-88%,氢10%-14%,氧、硫、氮0.3%-7% 。我国各油田所产的油也基本在这个范围内。其具体数值是:碳83%-86%,氢12%-14% ,氧加硫加氮2%-3% 。只有个别情况的原油含硫较高,可达 7%以上。一、地面原油的物理性质地面原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组成,同一地区、甚至同一油田不同层位的石油,其物理性质可能也有明显的差别。1、颜色石油的颜色不一,有无色透明、淡黄、黑绿、淡红、黑色等。我国川中某浅井的石油近于无色,克拉玛依的石油呈黑褐色。玉门、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均为黑色。石油的颜色,与其胶

13、质、沥青质的含量有关,一般它们的含量愈高,颜色愈深。2、相对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是指在标准条件(温度在 20和压力为 0.1 兆帕)下原油密度与 4下纯水密度的比值。原油的相对密度变化比较大,20时,一般介于 0.751.00 之间。大庆原油的相对密度:0.8570.860胜利原油相对密度:0.850.93大港原油相对密度:0.840.86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 0.90 的石油,称为重质石油;把相对密度小于 0.90的石油,称为轻质石油。相对密度大于 1.00 和小于 0.75 的石油,在自然界也有发现。石油的相对密度决定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量高者相对密度大;轻烃含量,含量高相对密度小;溶

14、解气数量,含溶解气多者相对密度小。相对密度是石油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相对密度的大小反映了其石油工业价值。一般石油的相对密度小,表明轻馏份多,工业价值高。3、粘度粘度是流体流动性能的量度。即流体流动时分子之间因内摩擦而引起的粘滞阻力的大小叫粘度。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和毫帕秒。它与泊、厘泊的关系为:1 泊=10 -1 帕斯卡秒;1 厘泊=1 毫帕 秒。胜利油田沙河街组原油的粘度为 1090毫帕秒。影响石油粘度的主要因素:石油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升高;温度增高,粘度降低;压力增大,粘度升高;烷轻含量高粘度低;环烷轻含量高粘度高。粘度的高低,决定了石油流动能力的强弱,与油井的产油量密切相关。为石油的一项

15、重要物理参数。原油的物理性质还包括:凝固点、初馏点、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等。胜利油田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油层,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在油水井动态分析中,我们经常根据原油特性的化验资料来判定和鉴别主要出油层。基层采油队通过原油全分析和半分析取得原油物性资料。半分析的内容为原油密度和原油粘度;全分析的内容为:原油密度、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凝固点、初馏点、馏程等内容。二、地层原油的物理性质地层原油和地面原油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地层原油的许多物性与压力和溶解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溶解气量的析出,使地层原油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1、地层原油的体积系

16、数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是指地层原油的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的体积的比值。B 油=V 地下/V 地面式中:B 油地层油的体积系数;V 地下原油的地下体积(米 3) ;V 地面地面脱气后原油的体积(米 3) 。在地层条件下的原油,由于溶解大量的气体和热膨胀的影响大于弹性的影响,所以原油的地下体积一般大于其地面体积。因此,一般地层油的体积系数大于 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与油气的性质,溶解气量以及温度、压力有关。油中溶解气量越多,油的相对密度越小;气的重组分越多,相对密度越大,原油体积系数也就越大。2、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地层油的压缩系数是指压力每增减一个兆帕时,地层油的体积变化率。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对分析油层驱油能量,不稳定试井压力传导计算都是一个重要参数。3、地下原油的粘度地下原油的粘度比地面原油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地下温度高,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对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