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714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 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2.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

2、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各大媒体专门辟出版面,向公众推荐适合观看的“疗伤影片”。被当年的罗斯福总统赞为“微笑天使”的秀兰邓波儿的影片,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亦敌亦友的“猫和老鼠”,并列排在了第一位。据此可知A.美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新政已使美国重现繁荣景象 C.经济危机对美

3、国发展破坏严重 D.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4. 依据如图材料中所列事件,该时间轴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工业化进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B.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演变的过程D.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5.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

4、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7.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是他的座右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他主张君主专制独裁 B.他认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C.他认为一切人应服从法律 D.他认为君主的意见高于法令8. 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

5、逮吏之不称也。” C.“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9.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此话强调,君主应()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强化王权D.顺应天意10.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11. 古代历史上,儒家先哲曾留下无数的睿智言论。下列引文

6、中甲、乙、丙、丁对应的思想家是() 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为有天理人欲夹杂着。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不为主,君为客。 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太虚本动,天地日新。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朱熹、黄宗羲、董仲舒、王夫之 A. C.顾炎武、朱熹、李贽、黄宗羲 D.王夫之、黄宗羲、朱熹、顾炎武12. 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A.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7、B.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D.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13. 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诗句的内涵判断,岳飞的思想来源于( )A.道家思想B.三教合一C.经世致用D.程朱理学14.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15.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

8、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理学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科举制度盛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16.宋代理学对儒学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A. B. C. D.17. (原创)中国古代一学者认为,“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与该学者思想相似的是( )A.天下未有无

9、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B.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C.天下唯器物而已矣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8.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A.主张复古格守臣道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提倡君臣共治天下D.反对传统君臣之道19. 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民贵君轻B.天人感

10、应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20. 明夷待访录中载:“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民为邦本B.天下为公 C.民贵君轻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2. 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11、。”其主要用意在于( )A.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 C.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23. 某中学高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反映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24.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

12、括() A.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B.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C.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D.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2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二、材料

13、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儒学是不断吸收融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从北宋的周、张、二程,到南宋的朱子,再到明代的王阳明,理学的领军人物,其学问的成就确实多与佛、老脱不了干系。如此集中、突出地用心性之学来体证、描述儒学义理,无疑是宋以后在佛、老刺激下的结果。理学在工夫论及心性本体论上,均与佛、老颇多相似之处,以至于自始

14、便蒙受“阳儒阴佛”、“阳挤之而阴助之”之类的讥刺,甚至理学内部各派之间也互相以佛、老相诋。 陈多旭宋明理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 材料三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一般都具有一些显见的道德教条及行为教条(尤其在公共场合);但是在私人场合,儒家对其治下的个体只要求自我反省,与其他很多宗教相比,这种自我反省并不具有排他性。儒家的这种开放导致了儒家具有一些宗教所不具有的包容性,这是儒家与一般宗教的一个重要区别。 维基百科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儒学的内涵 (2分),并指出董仲舒这一做法的政治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家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态度的思想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相比其他宗教相比突出特征。(4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时代论证这一特征及其影响。(4分)(要求:史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