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学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3628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绝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绝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绝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绝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品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二、赏析课文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发现了那些“绝品”?明确:物质方面,唐代古画是绝品精神方面,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个人友谊是绝品他们二人在保护国宝方面体现的爱国义举,民族道义是绝品。装裱技术方面,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板书:绝品唐代古画 、友谊、爱国义举,民族道义2提问:文中的一些小的细节都可看出作者巧妙精心的设计。例如“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样子容貌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与小说下文中的那些细节相呼应?明确:一方面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与下文中常先生的革命党人的身份相呼应,另一方面与下文向刘三爷介绍交代

2、古画的情节相呼应。3提问:刘三爷与常先生的友谊可以用哪两“善”来概括?彼此间的“信”是怎样表现的?明确:(教师范读第五段)两人的友谊是萍水相逢,的君子之交。一个善饮,一个善谈。彼此间的信表现在“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板书:小信4提问:马氏在小说中的的第一次出现有什么表现?你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性格?明确: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到这里,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起到烘托作用的人物就出场了,那就是马氏的出现。“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皆货真价实。如此几回,马氏也就不再疑。”从马氏的这些表现来看,他对常先生不放心,私下里请人对刘三爷收藏来的画请

3、行家进行了鉴定,“皆货真价实” 五个字即是对画品的鉴定又是对常先生诚信的认可。由此可见马氏是一个遇事多疑,颇有心计,喜欢计较的人。板书:马氏多疑有心计(烘托作用的人物)5提问:小说中是如何评述那幅唐代古画的?是如何侧面描写它的价值的?常先生对刘三爷作怎样的嘱咐?明确:作者运用简单的话语“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交代了画的价值。 侧面描写是通过常先生的动作描写与对画的包装细节描写来展现的。“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打开,那纸已泛深黄。但托裱一新。”常先生的嘱咐意味深长。其一,“三爷若收

4、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这一嘱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二,“三爷啊,关于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信任与被迫离别的无奈尽在不言之中。此画的价值如何又给读者设下了一重悬念。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板书:无价之宝-唐代古画 (侧面描写)小结:在这一部分中,应检查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小说中刻画描写人物方法的认识。学习这篇小说缜密行文环环紧扣的艺术特点。三、作业:1学写探究性的短文品析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义2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一种观察感受。附:板书设计唐代古画友谊绝品爱国义举民族道义绝品谈歌人物:马氏多疑有心

5、计(烘托作用的人物)第二课时一、课文探究请同学们把第一部分(小说开端部分)的课文内容概括复述一遍。重点回忆常先生、刘三爷、马氏在这一部分中的表现,进一步体会他们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一)师生共同探究小说发展部分的内容。1常先生遭受怎样的变故?刘三爷与马氏对此各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在这里分别刻画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变故是:“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已查封,常先生也不在店里。”三爷表现:“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三爷听过,无动于衷。”“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即使常先生知此

6、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不可怪他。”性格特点:这些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刘三爷对常先生的遭遇感到震惊,陷入沉思。对常先生的人格深信不疑,绝不允许有人亵渎诋毁常先生。尽管面临着行家的鉴定有被骗的可能,他依然对常先生充满理解与信任。马氏的表现,在这里被刻画得异常鲜明形象。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如: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家,鉴定那幅画。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性格特点:作为家庭中的女主人,对巨资收藏始终心存疑虑,维护家庭利益也是无可厚非,当得知古画为不值钱的揭品时,她先前的疑虑似乎得到了印证,被骗的痛苦转为刻骨的仇恨便心疼地大骂。足见

7、其精明泼辣的一面,更好的衬托出刘三爷的憨厚老实,对常先生信任的坚定不移。板书: 马氏精明泼辣刘三爷憨厚老实2.小说中插入行家鉴定古画在结构与内容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明确:在结构上,他与前文常先生对画的评价相呼应(无价之宝),在后文又与王商人的鉴定相对照(宝中之宝)。在内容上,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也便于物情感态度随情节发展而自然转换。以马氏的多变,衬托刘三爷的坚定信义。板书:刘三爷坚定信义3.常先生冬夜造访,如一幕独立的话剧,空间集中于一室之中,人物较少,且具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大家分析一下这里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呢?明确:冲突一,对马氏而言,常先生的到来如若骗子上门,怒从中生,分外眼红。这一反

8、面衬托,更好的衬托了刘三爷的大度、雅量,对彼此间的信义坚定不移。冲突二,常先生冒险来访与被官府缉拿之间的矛盾,可见他真是彼此间的友情置生死于度外。也是对刘三爷毫不怀疑彼此间情谊的肯定,这一正面衬托更加有力。冲突三,似戏剧的尾声暗示出常先生的革命大义,与黑暗社会的矛盾,捐躯赴国难。把私人间的友情上升到革命大义的一面,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突出了文章主旨。板书:常先生捐躯赴国难刘三爷大度、雅量4.刘三爷彻夜赏字画“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仿佛影视片中的特写镜头一般,经典凝练震撼

9、人心,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情境的?明确:这一节中“独”字甚妙,若伯牙失去钟子期,为知音亡去而悲,睹物思人,借画回忆历历往事,彻夜难眠悲从中生,足见其对于常先生之谊的眷念。(二)师生共同探究小说高潮部分的内容。1在战祸迭起的社会环境中,刘三爷家中发生了哪些变故?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明确: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这里是小说中的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简要交代刘先生的家庭变故,为下文突出刘三爷的义举为护国宝而捐画作铺垫。2马氏为什么要卖字画?这样写有何深意?明确:“家中已经败落到这

10、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这样写的深意是从家庭背景方面衬托刘三爷为王商人无尝捐画的义举。3王商人为何说那幅画是宝中之宝?刘三爷为何愿意把画赠与王商人,你怎样评价这一义举?明确:宝中之宝: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印证了常先生品格的光明磊落。)赠画原因:“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既点明了画的价值,有说明刘三爷是位重信义守诺言的豪侠之士,爱国之士,他重义轻财,护卫民族文化瑰宝,令人敬仰可歌可泣。)板书:常先生忠义可

11、信刘三爷重信义守诺言重义轻财爱国4.小说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明确:作者以雪景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雪,哑哑地落着。四野一时无声。”以无声胜有声,借满天大雪巧妙的烘托了小说主人公的义满乾坤,义薄云天的高大人物形象。板书:刘三爷 义满乾坤、义薄云天二、小结绝品一文是作者“绝”字头小说系列中重要的一篇,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小说构思巧妙,结构环环紧扣,颇有明清小说的遗风,作者由始至终在对比衬托中把主要人物写得鲜明形象。对马氏这一衬托人物作者的笔墨尤为精到,以其泼辣精明的表现成就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又通过常先生的活动变化,王商人的鉴赏品评把刘三爷的民族大义创造出来。为更好地体会谈歌小

12、说的艺术特色,建议大家能够阅读他的其他数篇“绝”字头小说。四、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各题。尤其是第二题。 2.为更好地了解有识之士那一历史时期对文物的保护情况,可以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补充讲解读者上的文章1938年的较量板书: 马氏精明泼辣常先生捐躯赴国难忠义可信刘三爷憨厚老实坚定信义大度、雅量重信义守诺言重义轻财爱国义满乾坤义薄云天作者:王帮阁老师:(出示ppt)咱们看这样一位作家,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我们从这幅图上看,他善书,另外还善画,他更善于的是写作。他能同时写四部小说,但是给出版社的时候,就交了五部,有一部是现写出来的。这绝不绝?学生:绝老师:这是一绝,作为作家都是少见的。当今有些

13、文学研究者要把他归到哪个流派去。同学们想想看,这样高产的作家归到哪个流派比较合适?实在没法归了,用了一个现在的最现代的词动车派,这就把他归属到动车派。这个人为人也特别豪爽,他被下派到下面一个县级市做代理副市长的时候,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他的屋子里其他什么都不要。为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下级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站着,我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站着。所以绝不用要多余的东西。大家看他的工作作风,绝么?学生:绝老师:但是作为作家,他更有一个重大的责任感。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写出绝字头的,以及含“绝”的内容的系列小说,以家乡燕赵大地为背景,写出那些豪情的道义,写出那些铁肩担道义的人的

14、小说系列一百部。这就是他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绝么?学生:绝老师:是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理想,是吧?学生:是老师:好,那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一段话,认识作家谭占同。他就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他的真名叫谭占同。来咱们大家一起来读(师生共读,PPT内容)他说:“如果说作家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上帝的感受,少一点游戏的姿态,少一点伟大的作派,多一点公民的意识,多一点老百姓的感觉,事情就好办多了。”正是这种“公民意识”才使得他在其作品中大力张扬“中国传统的城市、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也在他的作品中遭到了强烈的批判。老师:那个字念“bi”

15、,相逆为“悖”。刚才让大家放松一下。老师:我前面问了一些同学,我说你们预习了么?大家都预习了。预习过了,那我们看,在谈歌的作品中,怎样体现他这样精神的呢?这篇绝品中体现了他的哪种精神呢?请放下手中的完全解读,要相信自己的智慧。通过你的预习,你看看作者所说的这些体现了哪种精神?学生:豪放,重情重义老师:他所体现的那种精神,从他强调的看,一个是“中国传统的诚实、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第二个是“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你看看体现了哪种精神?学生:他表现了他英勇献身的精神老师:你从预习中从哪感受他英勇献身,从哪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英勇献身的精神?学生:常先生老师:好,常先生的党派就是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他的作品中能够体现他的精神,反映他的创作的精神实质。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的绝品。通过大家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