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612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

2、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3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时期历史信息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通番禁令”“九市”、董仲舒、察举制参知政事、“瓷路”、交子 A B C D4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A雇佣劳动关系加强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C主要满足市场需求 D资本主义开始萌芽5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

3、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 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C南昌起义的意义 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6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7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

4、,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笼络平衡南北方政治势力C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8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9按照中国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中的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

5、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 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C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D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10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査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C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11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

6、,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C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D民族危机加剧向各国寻求庇护12 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13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

7、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任重而道远 B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要性14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 B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C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15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

8、著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无须广告 B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C产品质优,供不应求 D经济困难,物资匮乏16. 下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罗马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传唤审理索债(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后五表的追补A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 B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C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 D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17. 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变化

9、表明A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 B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C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8. 1966年,当时被经济学界冷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后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东京作演讲。谈到其自生自发秩 序理论时,他激动地说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这说明他A. 赞赏日本经济奇迹 B. 极力主张自由竞争C. 错误解读老子思想 D. 要求政府降低税率19. 中国的建立程序,既不同于美国式的先地方后中央,也不同于苏俄式的先中央后地方,而是中共在局部地区建政后逐步创立全国性政权,继而推动各级地方政权的建立。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10、展水平 B. 各国政党发展成熟程度C. 革命发展所处的基本国情 D. 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同20. 据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统计,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55个代表中,至少有14个握有公债,14个从事土地投机,24个放债取利,11个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运业,15个为奴隶主。据此可推知A. 宪法捍卫了美国广大人民切身利益 B. 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制定重要原则C. 宪法制定潜伏忽视人民权利的危机 D. 宪法弥合各方分歧维护了国家统一21. 19世纪上半叶,社会学说在法国的兴起,如圣西门等思想家们普遍摒弃了启蒙哲人对历史、习俗、宗教的轻视,并把这些因素纳入“社会”这个范畴之内,试图采用实证和科学方法研究历

11、史与社会。这些思想家们力图探讨的社会主题是A. 如何重建政治与道德秩序 B.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C. 铲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D. 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22. 尽管巴黎公社提出了许多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建议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许多建议都没有落实到行动或落实的力度不够。究其主要原因是A. 巴黎公社政权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B. 缺乏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 当时普法两国的反动势力较强大 D. 巴黎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状态23.1947年春,希腊共产党军队由于得到了苏联等国支持,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此,西方认为,如果共产党在希腊胜利,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地中海国家一系列灾难。希腊局势

12、的发展直接导致了A.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 美苏“冷战”的开始C. 北约组织的成立 D.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24. 在二战后最初的几年里,“德国人灵魂存亡的问题”是德意志民族最尖锐的道德问题。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认为,“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发生将给德国人的灵魂带来必要的彻底的新生的转变。”文中的“灵魂存亡的问题”是指A. 德国分裂 B. 经济残破C. 战争罪责 D. 欧洲一体化25. 20世纪60-70年代,有两件事情对美日关系影响巨大。一是日本纺织品大量出口美国,并严重地冲击了美国南部各州。尼克松上台后,向日本施加各种压力,迫使限制纤维品出口美国;二是尼克松访华事件被日本视为“尼克松冲击”和“越顶外交”。这些事情A. 表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失败 B. 说明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C. 使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自主地位 D. 使日本彻底摆脱二战后追随美国的政策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西汉建立后,为防御匈奴,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定都长安,进行大规模的都城营建,将天下豪族迁往关中,并募民居之,总数达到200万以上;同时重视技术推广和水利兴修,晋西南乃至内蒙等地得到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