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3590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杨国荣)教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 案例分析,杨国荣,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空调机房,空调机房,防火分区一,防火分区二,常见问题: 空调负荷按整个房间计算,然后那全空气定风量系统那样按面积大小均匀布置变风量末端装置。,造成问题: 外区末端装置风量偏小,东西朝向末端装置风量更显不够,内区量末端装置风量偏大。外区偏热,内区偏冷,靠自控无法满足要求,偏冷,偏冷,偏热,偏热,太热,太热,太热,太热,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外区1440m3/h(720m3

2、/h块),内区1080m3/h(540m3/h块),720m3/h,720m3/h,540m3/h,720m3/h,540m3/h,东西南北负荷差没考虑,四个角落更没考虑。角落应单独设置末端装置,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温控区一,温控区二,温控区三,温控区四,温控区五,温控区六,一般外区30-50m2,内区40-80m2,分别计算每个温控区空调负荷,按每个温控区计算负荷选择变风量末端装置,2-5m,2-5m,某设计良好的工程实例,角1 设计风量950m3/h 最小风量47

3、5m3/h,西1 设计风量700m3/h 最小风量350m3/h,北1 设计风量500m3/h 最小风量250m3/h,对于外区:同样面积一次风送风量不一样:角落最大,西侧其次,北侧最小。,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空调系统平面布置,1. 应采用吊顶回风静压箱,不推荐风管回风,典型风管回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实例,6m/s-8m/s风速的风管一般其阻力约为1Pa/m。如采用风管回风,最近的回风口与最远的回风口之间将相差几十Pa;而采用吊平顶静压箱回风,静压箱内压力差不大于10Pa

4、,空调机房一,空调机房二,送风管,送风管,回风管,回风口,回风管,结论: 美国低温送风设计指南一书专门论述:变风量空调系统不推荐采用从房间到房间回风管回风方式 设计风量运行时,静压箱回风,各房间背压几乎一致,送风量可根据房间热负荷大小控制。采用风管回风,各房间背压值不一致,降低了变风量末端装置的调节性能(阀权度) 部分负荷情况下,各房间控制状况更差。靠近机房的房间有可能出现负压,较远处的房间出现正压过大现象,各房间之间有过冷或过热的想象出现 如采用风管回风,应将风管尺寸放大,阻力减小,或设置回风变风量装置,回风装置跟踪送风装置,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

5、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空调系统平面布置,1. 应采用吊顶回风静压箱,不推荐风管回风,2. 送回风口设置,送回风口布置不合理的工程实例一,平面设置:外区风机盘管,回风口在风机盘管机组下侧吊平顶上;内区单风道末端装置,上侧红圈:两台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在送风散流器送风射流内,下侧红圈:一台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设在送风散流器旁边;另一它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在送风散流器的射流区内,结果:部分内区送风被风机盘管机组吸入,造成内区送风量不够;冬季内区送的冷风被外区风机盘管机组吸入,冷风被加热,产生冷热抵消,造成内区末端装置加大供冷量,外区风机盘管机组加

6、大供热量,调整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布置,平面设置:仍是外区风机盘管机组;内区设置单风道变风量末端装置,封闭风机盘管机组下侧吊平顶上回风口,将外区回风口设置在外区适合的位置,风机盘管机组回风口位置,内区回风口靠内墙设置,送回风口布置不合理的工程实例二,回风管回风口大多在送风散流器的一次风送范围内,由有1/8-1/4的一次风被回风口吸走,房间内达不到空调要求,空调器回风温度将降低,形成小温差运行,回风管,回风口,送回风口不合理处,送回风口布置不合理的工程实例二,建筑允许设置回风口位置,出现送回风口不合理之处,送回风口布置位置调整后的状况,取消不合理回风口,调整条缝形送风口长度,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

7、,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空调系统平面布置,1. 应采用吊顶回风静压箱,不推荐风管回风,2. 送回风口设置,3. 温感器设置,变风量末端装置温感器设置要求,每台变风量末端装置应设置温感器,控制每个温度控制区空气温度,2. 平面图中应绘制出每台变风量末端装置温感器的设置位置,3. 墙置式温感器: 具有温度显示、设定、启停、操作功能 应设置在温控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将多个温控器设置在一起 设置高度一般为1.2m1.5m 设置在该温控区内的通风、背阳处;不得为了室内装修美观设置在不通风的角落或受附近

8、发热体影响的地方;防止内区温感器设置在外区热风侵入处,外区温感器设置在内区冷风侵入处或窗边冷气流下降处,4. 吊顶式温感器: 设置在吊顶上,有感温、设定、起停功能 应注意吊顶处空气温度与人员呼吸区空气温度的差别(一般其设定温度高于实际温度1-1.5),避免受送风的影响,末端装置,温感器,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空调系统平面布置,1. 应采用吊顶回风静压箱,不推荐风管回风,2. 送回风口设置,3. 温感器设置,空调机房平面布置,空调机房布置实例分析,回风消声静压箱,新风管弄

9、,排风管弄,排风机,送风静压箱,本机房平面存在问题,1. 机房布置:比较紧凑、紧张、凌乱。操作面没有留出,设备维修保养不方便,2. 为接管而乱设静压箱:设置了送风静压箱、回风静压箱、排风静压箱。空调箱出风口风速较高,采用静压箱将造成系统阻力增加,并受风机效应影响,系统送风量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3. 消声处理:对于VAV系统,空调送风管一般需设置两级消声器消声、回风管需设置一级半消声器(一个消声器加一个消声弯)。消声量应计算,一旦使用后,大规模改造非常困难,-5-8dB,-5-8dB,AHU产生72-75dB,房间允许噪声50dB,ZP-100可消声10-12dB,空调机房应采用消声器、消声弯而

10、非消声静压箱,介绍空调机房设计实例,排风管,空调器,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操作面,能确保机组保养和维修,机房检修通道,送风不设静压箱,气流通畅,无风机效应出现,不设消声静压箱,根据空调器风机噪声,计算确定消声装置,空调机房剖面设计,超薄型双风机带全热换热器的空调器,空调负荷计算与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常见问题,1. 按定风量系统进行空调负荷计算,2. 按定风量系统布置末端装置,3. 内外分区与温度控制区,空调系统平面布置,1. 应采用吊顶回风静压箱,不推荐风管回风,2. 送回风口设置,3. 温感器设置,空调机房平面布置,大连期货大厦VAV平面布置介绍,大连期货大厦空调设计实例,排风口,

11、排风口,新风口,概况: 设置两个空调机房,每个机房内设置两台紧凑型带全热回收装置的空调器。两台为外区服务,两台为外区服务。采用单风道型末端装置,外区末端带热水再热盘管。每层新风独立,两侧排风,北侧进新风。系统在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运行,特点: 内外分区;外区再热;全热交换;薄型空调;变新风量;环状风管;吊顶回风;穿梁风管;转移风管;节能经济。,末端装置性能参数设计实例,在VAV平面中应将每个末端装置编号,并在图纸的空白处列出末端装置的性能参数表,表中应至少注明:一次风设计风量和最小风量。便于承包商进行末端装置选型和楼宇自动控制公司进行系统参数整定和调试,确保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可靠、安全、经济运行,感谢大家对变风量系统设计的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