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575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1. 本卷共分基础部分和实验部分,四大题28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2. 考试中书写单位时,均要求用字母标注,整卷三次以上未用字母标注的,最多可 扣1分. 3.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 不给分基础部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如图所示的宣传标牌,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不同;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2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

2、考试要求,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此时教室外的开考铃声传来,这是靠 传入我们的耳朵的。3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寒冬的清晨,草地上有一层白白的霜,霜的形成是 _现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是_现象。4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橡皮擦的质量_,密度_(以上两空选填“变小 “变大”或“不变”)。5如图所示, 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用它拍照时,外面的景物通过镜头会形成一个 像(填写像的完整性质);图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照片比拍摄第一张照片摄像头离小车更 (选填“远”

3、或“近” )些。 第1题图第5题图6一盒中成药的说明书如下:【用法用量】溶于40以下的温开水内服,成人一天8袋,分23次服用;小儿一天15 mg/kg(每kg体重的服药量为15mg),分2次服用。【规格】0.12g/袋12袋。请你根据说明书提供的信息算算,一个质量是16kg的小孩,每次的用量是 袋, 天内能将一盒药用完。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8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 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

4、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振 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9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中,甲和 可能是同种物质,如是同种物质,应该是由于物质的 不同导致甲熔化得更快。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10 如图是小东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选填“凸”或“凹”)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cm,选择透镜的焦距应(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 二、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上,第1

5、1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9、20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选择完全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11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0m/sD宜春冬季的平均气温约20 1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13关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C不是所有

6、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14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0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C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D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15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楼面 B扶梯C墙壁 D天花板16同一密封完好的袋装食品,分别位于不同海拔处,表现出“瘪”“鼓”两种不同的外形,如图甲和图乙所

7、示,有关袋内空气的物理量一定不变的是( )A密度 B体积C质量 D温度17“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 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折射 B摄影凸透镜成像C投影平面镜成像 D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18 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透镜像的性质甲放大倒立实像乙缩小倒立实像丙放大正立虚像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甲f乙

8、f丙 Df乙f丙f甲19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B多次实验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减小误差或找出普遍规律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唯一方法D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20小莉根据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铝块可以放在铁锅中熔化B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铝块的体积较小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值保持不变D把温度为-8。C的冰放入盛有0。C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会增加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6分,第23题7分、第24小题8分)21.天天的爸

9、爸戴着一副眼镜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正好有人敲门和他打招呼,这时爸爸立即 摘下眼镜来回应对方,由此你可以判断爸爸是眼睛是患了什么症状,他戴的是眼镜是什么 透镜?倘若爸爸不带眼镜再想看清报纸,他通常会将报纸离自己更近还是更远?22. 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80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 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问: (1)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600m以外的安全地区? (2)若不能,他想跑到600m以外的安全区,至少要多大的速度?2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

10、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车次南昌西开上海虹桥到运行距离G134609:4313:18780kmG138610:0513:59780kmG134810:2613:4178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4. 我们宜春市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0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

11、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 (矿泉水1.0x103kg/m3 ,酱油1.1x103kg/m3) (3)将这样一瓶水放入冰箱冷冻后,它的质量、密度分别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部分四、实验与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5如图是三班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他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时,他们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 “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12、,这说明平面镜 成的是 像; (4)拿走光屏,他们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现在像的位置,通过测 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有一组同学们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26 沈认真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内 容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13015220203153045/ 表1: (1)图表1是他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第3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 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 大镜”); 第4次试验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 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字母)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2)实验中,他猜想像距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也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于是他为了研 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2所 示实验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1581721510303151260 表2: 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