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547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尚同”的治世理想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百家融合的趋势2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3郑学檬简

2、明中国经济通史在叙述秦汉至明清的经济时出现模式化体例,分别依次叙述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土地、赋税与租佃制度,商品货币经济的状况。这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严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农业经济的稳定性较强D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41844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料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其价格。有人告诉米切尔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把它运往中国。这说明()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5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

3、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倾,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 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砚了有法可依6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不能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失误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7古罗马法系创制了“无体物”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权利系抽象物,概为人们主观所拟制的某种利益,因此被视为区别于有

4、体物之无体物;法律上的无体物,以能以金钱评价为条件。”“无体物”理论的创制反映了古罗马法()A认间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带有主观主义色彩C立祛技术饭先其他法系D注重维护个人权利8“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B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9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为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与外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可以在现行关税上下50%的范围内调整关税。该法还规定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从而使双边协定达

5、到了多边开放的效果。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法()A突破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B是政治霸权在经济上的体现C推动了美国贸易自由化进程D是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产物10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井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已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抵制加入欧共体,其原因不包括()A放弃自由贸易政策B对欧洲体化的怀疑C难以割舍的大国情怀D三环外交的制约11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国内的“大西洋主义派”打出了“重返欧洲”和“回归文明世界”的旗帜,提出“一边倒”外交,认

6、为俄罗斯应该努力“步入最积极发展的民主国家行列,以便在这些国家中占有历史以及地理给我们确定的应有的位置”。“一边倒”外交()A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走向瓦解B大大压缩了俄国的外交空间C旨在谋求与关合作主宰世界D实现了与西方的全面伙伴化12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己经到来。”1995年,15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50周年的大会,并同研讨和参与解决诸如人口、环境、毒品等系列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上述材料充分表明()A联合国在全球化中发挥主导作用B全球化进入制度阶段C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D全球化负面影响扩大二、非选择

7、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93年,皇帝作出指示,“此次英咭喇(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一道谕令称马戛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充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5000两的慷概款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运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为款待费用。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奏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

8、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在美国公使封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街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礼遇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及其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引进国际法的原

9、因,并简要评价清廷外交的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奏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时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透漏。唯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

10、制度新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国语”即满语,因在清代又叫“清语”;骑射既能在骑马奔驰中射中箭靶的中心,是满族的民族特技。“国语骑射”是满族在统一全国时的有力工具。入关前,皇太极指出:“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耶。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入关后,随着政权不断扩大和汉人增多,专用满文出现了众多不便,统治阶层也认识到要实现对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的统治,就要转变思想,推崇汉族传统思想统治体系即儒家思想。并且,随着生产

11、方式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以及大批满足人被授予官职,他们享有厚禄,逐渐养成了奢靡的生活方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积极地吸收儒家思想,把崇尚武力忍想逐渐过渡到“文治”。摘偏自王锺翰“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入关前后统治者对“国语骑射”政策态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语骑射”政策变更带来的影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6材料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普法战争后,统一德国的成廉一世故意选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尽情羞辱法国;于是一战后的议和条约当然也就在凡尔赛宫签订,法国痛宰德国,埋下德国在20年后挑起更

12、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1963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了爱丽舍宫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史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在防务政策以及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切实贯彻条约,两国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这一条约使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法德轴心”的形成。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德签订爱丽舍宫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丽舍宫条约签订的影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7材料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

13、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l)根据材料,橄括范缜的思

14、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2017年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尚同”的治世理想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百家融合的趋势【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墨子的思想主张题干材料“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

15、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为此提出了“尚同”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人性进行阐释,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可知墨子提倡人与人之间要注重“义”,而不是百家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A2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来分析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