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3467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 一 语 文 试 题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坍圮(p) 窸窸窣窣(s) 隽永(jn) 流水孱孱(chn) B慰籍(ji) 唠唠叨叨(do) 宫绦(tio) 蓊蓊郁郁(wng) C斑驳(b) 蹑手蹑脚(ni) 脉脉(mm) 惟妙惟肖(xio)D寒喧(xun)

2、沸反盈天(fi) 湔雪(qin) 涎皮赖脸(xi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 ,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 的静静的岩石中去。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 而微苦的味道。 A望洋兴叹 不动声色 贴心 B叹为观止 无动于衷 熨贴C望洋兴叹 无动于衷 熨贴 D叹为观止 不动声色 贴心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对于“教养”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3、。B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C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D鉴赏文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4下列语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A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B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D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5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呐喊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描写

4、了大小上百次战役,尤以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大战役最为经典。这三大战役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争。B“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点;用这种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的语言来写长篇小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C在呐喊中,到处可见的是封建秩序、礼教和封建迷信在“吃人”。华老栓、单四嫂子、祥林嫂、阿陆续被“吃”,从精神的扭曲一直到肉体的死亡。D“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已爱面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掩饰错误、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 ; , , , ,摇落一串

5、串晶莹的露珠。迎着金黄的阳光 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 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透明如片片碧玉 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5题。师 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6、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7、是而已。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接受B.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C.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D.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的C.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用来的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以为轮 B.孰能无惑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暴秦之欲无厌10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不耻相师 B.始指异之C.舞幽壑之潜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8、作者认为,人是不能没有老师的,凡是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B.文章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不论他地位高低,也不论他年龄大小,只要他懂得道理,他就是我的老师。C.作者褒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旨在希望士大夫之族能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为师。D.文章列举孔子从师的实例,进一步以“道”和“业”为核心,重新定位了学生与老师的辩证关系。醉隐公记区大相去余乡三十里,濒江而居,有隐君子者,号曰醉隐公。公于他物无所嗜好,而独寄其情于酒。方其寄情于酒也,沈冥酩酊,尝累日月。凡家之有无,亲戚之往来庆吊,世之理乱否泰,身之穷通荣辱,一切弗问也,以是数者为妨于醉也。年十二三即好读古

9、书,有志著述,寻以为妨于醉而去之。举于有司,彯缨系组,谓可券取,以为妨于醉又去之,终身不仕。或劝之仕,闭目摇首,急呼家人取酒涤其耳,然后快。其才可以仕竟不仕,其不仕直以酒,故曰“醉隐”也。醉隐公既浮沈于酒,于是乡之好事者多载酒从之游。耕夫牧子,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于是风日之朝,月露之夕,或藉花蹊,或荫竹屿,或杖山烟,或棹水郭,皆无不醉之时,无不醉之地。遗形骸,忘物我,以自适于天地间。乃自号其乡曰“醉乡”。乡之前大江曰“酒池”;江之对岸大雁山,曰“糟丘”。尝命家人曰:“我死,魂气往来于是,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醉隐公既殁,其子即所构楼貌像思焉,曰“醉隐楼”,

10、岁时陈设浆醑肴核如存时。亲友过者,必酹以杯酒。属余为记,余惟古之以酒为隐者多矣,未必其真好也。彼生不遇时,或才不遇世,窜匿瓶罍,以避名而远害,所谓有托而逃焉者。醉隐公生遇明时,怀才不仕,无所托而寄于酒,殆真隐者耶! (选自觚剩,有删改)【注】罍l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余乡三十里 去:前往B.多载酒从之游 游:交往C.亲友过者 过:拜访D.殆真隐者耶 殆:大概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独寄其情于酒 B. 举于有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不拘于时C. 其不仕直以酒 D. 古之以酒为隐者故为之文以志 使

11、之然也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2)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3分)(3)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3分)15.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醉隐公的性格特点。(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2) ,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3) ,金块珠砾, 。 (杜牧阿房宫赋)(4)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5)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12、)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719题(11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