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2864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地理调研考试试题(五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2017届高三调研考试(五)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

2、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 沙湖景区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 增加景区经济收入 B. 防治景区沙漠化 C. 美化景区环境 D. 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2. 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A. 初春 B. 初夏 C. 初秋 D. 初冬3. 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 增加土壤肥力 B. 杜绝废弃物排放 C. 减轻大气污染 D. 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由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

3、入,C正确,A错误;芦苇具有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的主要价值,D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B错误。故答案选C项。2. 由材料可知,芦苇干枯的季节会进行收割,结合芦苇的生长周期可知,初冬芦苇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故答案选D。3. 本题主要考查芦苇的处理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区域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可以使芦苇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故答案选C项。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

4、上班。下图为北京与芝加哥中心城区通勤空间的抽样调查结果,完成下列问题。4. 仅从网中可以看A. 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大 B. 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小C. 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远 D. 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近5. 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得出A. 北京市就业郊区化比较明显 B. 北京市就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C. 芝加哥住宅区主要位于市中心 D. 芝加哥就业空间有向北部和西部扩散的现象6. 芝加哥的出行时间远小于北京,主要原因是A. 芝加哥公共交通发达 B. 北京交通拥堵较为严重C. 芝加哥人口数量较多 D. 北京市道路数量少【答案】4. C 5. D 6. B【解析】4. 本题主要考查

5、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通勤线段大多数都较短,而芝加哥线段较长,由此可以判断芝加哥整体通勤距离比北京远, C正确,D错误。仅仅从样本无法获取通勤量的大小,也无法判断出季节变化,A、B错误。故C正确。6. 有以上题分析可知,芝加哥的通勤距离远,背景的通勤距离较近,但是芝加哥的出行时间远小于北京,则这说明芝加哥的交通比较通畅,北京交通拥堵严重,从而导致行驶速度减慢,故B正确。海雾多为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水汽凝结而形成,且大部分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在0.53.0范围内。下图为某次海雾出现时海面以上2m高度气温与海表面温度的差值等值线(简称气海温差)和表面风场(箭头表示风向,长短表示风

6、力大小)分布。完成下列问题。7. 最易出现海雾的地点在A. B. C. D. 8. 专家称西南气流触发了此次海雾的形成,西南气流对海雾的触发作用主要体现在A. 提供水汽 B. 提供运动动力 C. 降低温度 D. 增加凝结核【答案】7. A 8. A【解析】7.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出现海雾的地方应该位于0.5-3.0的冷海面上,且无风或者微风最好,读图分析可知,、处的风力大,不利于水汽的凝结,B、D错误;的为低值中心,因此该地的温差在0以下,不利于雾的形成,C错误;地的温差在0.5-3.0增加之间,而且风力较小,有利于雾的形成,故A正确。故选A。8. 本题主要考查海雾形成的

7、条件。主要与空气的湿度大小,气温高低和温差大小等方面有关。,根据图示纬度可知,西南气流由低纬度地区吹向高纬度洋面,从而带来了大量水汽,有利于海雾形成。故答案选A。点睛:海雾的成因: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雾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下。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观测表明,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海陆交界区域和冷暖海流交汇的水域是平流雾发生最多的地方,并且平流雾大都出现在冷暖海流交汇区的冷海面上。寒流流经的地区会出现多雾的天气,因为寒流海水温度低,造成海洋表层气温也低,当遇到暖空气时,冷暖空气交汇,水

8、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 海雾多产生于寒流的上空,或者寒暖流交汇处。原因:雾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充足水汽、下垫面较冷、静风或者微风。在喀斯特地区的河流汇流过程中,由于富含碳酸的水体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导致河流输出大量溶解无机碳( DIC),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的强度。三岔河流域处于云责高原的乌江源区,下图为三岔河流域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三岔河流域阳长水文站水文过程与实测水体DIC浓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9. 三岔河流域A.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末 B. 适宜发展内河航运C. 流量季节变化大,春汛为主 D. 侵蚀作用大丁堆积作用10. 冬季D.IC.浓度高丁夏季的原因在丁

9、A. 冬季气温低 B. 大气降水虽大 C. 地下水补给较多 D. 枯水期含沙量大11. 三翁河流域化学风化最强烈的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9. D 10. C 11. B【解析】9. 三岔河流域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为雨水补给,A错误;该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形崎岖,水流急,不适宜发展内河航运,B错误;该地夏季降水多,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主要以夏汛为主,C错误;依据该地区位于两大高原交界处、地形过渡地带、河流源地,可知该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D正确。故选D。10. 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地表径流更多受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来源于

10、溶洞,因此DIC的含量高更高,故答案选C。11. 读图分析可知,夏季河流的流量远大于其他季节,但河流的DIC却浓度差别不大。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夏季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因此该化学风化最强烈。故答案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

11、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竿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大坝拟建在M地的原因。 (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请你

12、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弹论证明。 (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1)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2)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降低;结冰期变短。 (3)水库蓄水将淹没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数量减少,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4)赞成 该地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不赞成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

13、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 【解析】本题以水电站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坝址的选择、大坝建设的影响、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工程建设的评价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大坝的选址。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 水库应选择在防洪效果强、水能丰富的地区,即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蓄水区域广,工程量小,节省建筑投资。避开断层、喀斯特地

14、貌等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尽量少淹没农田,无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质灾害的地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读图分析可知,M地处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2)本题主要考查大坝建设对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水库具有调蓄功能,因此能够调节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从而使得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从而导致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河流的含沙量降低;水库的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枯水期的水量增加,调节能力加强,从而导致结冰期变短。(3)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雪豹数量锐减主要从栖息地的破坏、食物来源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来分析。

15、水库建设会使水位升高,从而导致谷内草甸灌丛大多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进而危及生物多样性。(4)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评价。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赞成和不赞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要从经济角度分析。该地位于长江的源头地区,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但由于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从发电量上来说,该地河流的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且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从市场条件来分析,该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发挥不出经济意义来。点睛: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和改变流域生态系统特有的功能和结构;(2)库区水质产生富营养化或毒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