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2621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中政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课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目标】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以_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为什么要建设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文化自觉的含义、文化自信的来源以及文化自觉和

3、自信的表现(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怎么样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课堂巩固】单项选择: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

4、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这种观点()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A B C D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下列内容与文化自觉关系不直接的是()A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B.

5、 认识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 C承担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D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5.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C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D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唯一正确道路6. 2013年6月6日的美国“纽约书评”网刊发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已丧失

6、大部分本土特色,惹眼建筑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或抄袭外国风格。赝品仍在中国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要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A B C D第二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重点、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措施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一、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 、 、有文化、有纪律的共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7、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发展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 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

8、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 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 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2、在社会

9、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 ,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1.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这是因为()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A B C D2. 部分穿越剧毫无历史观可言,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新奇、怪异,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倡。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

10、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3. 南京市博物馆免费开放8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请你为南京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B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南京精神文明建设D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极大提高市民文化素养4. 近年来,烟台市投巨资建设基层文化服设施,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全 16 个公共博物馆、1个美术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5O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1、假若让你为烟台市“馆、站”免费开放活动进行宣传报导,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 A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 发挥传统文化传播优势,激活文化市场活力 C 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D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5. “神州十号” 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进一步发扬了我国新时期的载人航天精神,而首次的太空授课也使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多万名师生实现了同步收听收看。“神州十号” 载人飞船的发射和太空授课的文化意义在于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通过大众传媒这一重要途径传播优秀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A. B. C. D. 6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根本任务是()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培育“四有”公民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