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2500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二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练(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3学者赵翼说:“西汉

2、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4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5二程文集:“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6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

3、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7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

4、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9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10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

5、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1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2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世纪40年代 B

6、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13“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14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 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15.右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 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状

7、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16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 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17“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8“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

8、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评价的思想是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20.剑桥中国史中记载近代中国某一思想家“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该思想家为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毛泽东21“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评判。”这一历史现象出

9、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2“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3.人民日报曾对毛泽东某一著作发表社论:“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该著作为 A B C D24已步入壮年的考生这样自勉也是自嘲:“一颗红心两个准备,考上了感谢邓小平,考不上批判四人帮。” 出现这一情景源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C改革开放的实行 D科教兴国

10、战略的实施25“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搜狐网CEO张朝阳感慨地表示:“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也看过许多记录片,什么阿波罗登月等等,当时的感觉就是,美国真是太强大了。那么,这一刻我想说的是,现在轮到中国了!”与之有关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26(12分)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

11、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3分)(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

12、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5分)综合练习4答案CCBAA CBBAB CCAAD DCCAB DCDBD 21(12分)(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相同点:以民为本。(1分)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2分)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分) (3)进步性: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2分)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3分)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