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381771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七级广东·(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 (一)上,第3课,中华祖先的传说,一、黄帝,1、相传距今年代:,四五千年前,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3、部落和部落战争,二、黄帝、炎帝大战蚩尤,1、涿鹿之战,(大败蚩尤),2、炎、黄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三、相传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发明,1、炎帝:,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等,2、黄帝:,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等,人文初祖,1、“禅让”制度,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禅让”的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四、尧、舜、禹的“禅让”,五、大禹治水,1、治水方法:,“疏”、“堵”结合,2、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生活

2、,夏商西周的更替,第1课,一、“家天下”的形成,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启继禹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3、国家机构的建立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建立者:,大禹,时间:,公元前 2070年,都城:,阳城,二、商灭夏和周灭商,1、暴君夏桀,2、商朝建立、夏灭亡,3、暴君商纣,4、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建立者:,汤,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烽火戏诸侯,三、周初大分封,目的:,方法:,内容:,作用:,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大封同姓贵族和异姓功臣。,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见

3、周王等义务。,开发边远山区,巩固统治,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填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四、西周的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直接原因:,犬戎的入侵,东周:,公元前770年,定都:,洛邑,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知识要点,青铜器是_、_、_的合金,商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铜,锡,铅,司母戊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商朝青铜器:,二 、青铜器具的用途,祭祀(礼器) 战争(兵器) 乐器和车马器 农具,大盂鼎,西周,大克鼎,西周,第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1、铁农具,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普遍使用),2、牛耕的使用,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时间:,春

4、秋末年,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进一步推广),(我国农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出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二、都江堰,开凿时间: 人物: 地点: 功能: 影响:,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岷江中游,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三、商鞅变法,1、各国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2、商鞅变法,(秦国),(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时间: 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3、内容:,4、作用:,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3、奖励军功,2、奖励耕织,4、建立县制、编制户口,第1课,秦的统一,一、国家的统一,1、秦灭六国,顺序:,(前230年前221年),方式:,远交近攻

5、,领导者:,嬴政,2、秦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意义:,韩,赵,魏,楚,燕,齐,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东到东海,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临洮,辽东,秦长城的起止位置分别在哪里?,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军事方面:,(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开凿灵渠,征服南越,2、政治方面:,皇帝制度,三公制,郡县制,(中央),(地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县令,郡守,(皇帝制度),(三公制),(郡县制),中央:,地方:,3、经济方面,(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影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2

6、)统一度量衡,4、思想文化方面:,(1)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影响:,(小篆),(2)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丝 绸 之 路,第4课,西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一、张骞通西域,1、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访问西域各国,2、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公元前60年,设置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3、班超出使西域,二、丝绸之

7、路,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2、作用,三、海上丝绸之路,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的建立者: 都城: 统一北方的时间: 民族:,拓拔硅,鲜卑族,平城,公元439年,二、孝文帝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2、直接原因:,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拓拔宏),(1)迁都洛阳,3、改革的内容:,(公元494年),(2)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A、学说汉语,改穿汉服,B、改用汉姓,与汉通婚,C、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4、改革的意义:,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和北方民族的大融

8、合。,三、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古代数学和地理学,第一课,一、古代数学,1、九章算术,(1)成书时间:,东汉,(2)内容,(3)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2、祖冲之推算圆周率,(1)祖冲之,数学家,南朝,(3)圆周率,祖率,(2)著作,缀术,天文学家,北魏,二、地理学,1、郦道元,著名地理学家,2、著作,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1)内容:,(2)集地理、历史、文学成就为一体,第二课,古代医学和农学,一、扁鹊,著名医学家,春秋战国,秦越人,1、四诊法:,望,闻,问,切,二、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1、麻沸散:,2、五禽戏:,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

9、麻醉药剂,鹿,虎,熊,猿,鸟,保健体操,(神医),三、张仲景,医学家,东汉末年,1、著作:,伤寒杂病论,2、医圣,四、贾思勰,农学家,北魏,1、著作:,齐民要术,2、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奠定中医治疗学 的基础,第4课,诸子百家,一、孔子,春秋末期,鲁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1、“仁爱”思想,2、强调“礼”的重要性,3、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国”,孔 子,4、创办私学,5、教学思想,6、论语,7、儒学,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温故知新,二、孟子,战国,儒家,孟子,1、“仁政”,2、“民贵君轻”,3、做人气节,三、荀子,战国,1、“以礼治国”,

10、儒家,2、提出“载舟覆舟”的说法,四、墨子,战国,墨家,代表平民利益,1、“兼爱”、“非攻”,2、反对一切不正义战争,3、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五、道家,1、老子 ,春秋末年,道家创始人,(1)“清净无为”,(2)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 可以互相转化,2、庄子,战国,(1)“无为而治”,六、韩非,战国,法治,法家,七、孙武,春秋,兵家,八、“百家争鸣”的影响,孙子兵法,第5课,流芳千古的书法 和绘画,一、书法,1、王羲之,东晋,2、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3、评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起源),东汉末年,二、绘画,1、顾恺之,东晋,3、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画家,2

11、、擅长: 重视:,人物画,“以形写神”,4、,“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中考复习 (一)下,第2课,唐太宗与 贞观之治,“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段话是在说谁呢?,一、隋亡唐兴,1、隋炀帝的暴政,隋 末 农民起义,二、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618年,长安,李渊,大兴土木,徭役加重,巡游无度,赋敛增加,三征高丽,兵役繁重,三、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大兴学校、发展科举,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

12、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三、武则天,1、国号:,周,2、时间:,690年,圣神皇帝,3、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4、“贞观遗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重用有人才,促使国力增强,姚崇,宋璟,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第3课,忆 昔,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开 元盛世,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意思是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一、开元盛世,唐玄宗,1、政治,重用贤臣,2、经济,改革吏治,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筒车,二、繁荣的经济,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丝织业技艺高超,陶

13、瓷业:, 铁犁牛耕普遍推广,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新的栽培技术和蔬菜新品种,茶叶的种植,长安;规模宏大,布局合理,人口众多,商业发达,青瓷,白瓷,唐三彩,定期“市”, “集”,4、大城市的出现:,宫城,皇城,西市,东市,朱雀大街,大明宫,唐朝的长安城,三、安史之乱,1、背景,2、经过,3、结果,4、唐朝灭亡的时间:,安禄山,史思明,907年,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一、科举制的诞生,1、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2、朝代:,隋朝,3、人物,4、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二、科举制的完善,2、人

14、物,1、朝代:,唐朝,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开始分科考试,雏形,正式设置 进士科,创立,扩充国学规模,殿试、 武举 的开始,注重考 诗赋,完 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这句话是谁说的?,答:唐太宗。,(2)含义是什么?,答:含义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3)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问题?,答:反映了科举制有效地笼络天下读书人,扩大和巩固了其统治基础。,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吏部,中书省,户部,第5课,开明的 民族政策,一、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朝中央政府的威望得到大大的提高。,1、唐太宗被尊为:,(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

15、,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二、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1)吐蕃人 族的祖先,藏,(3)主要生活方式,游牧,(2)生活地区,青藏高原,(4)种植作物,(5)首领,“赞普”,(6)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7)定都:,逻些,三、唐与吐蕃的关系,唐藏,2、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1、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同为一家”,(1)时间:,641年,四、册封南诏,3、南诏广泛吸收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成果。,1、“六诏”是 和 的祖先。,2、唐玄宗册封统一六诏的 皮逻阁为 。,彝族,白族,“云南王”,藏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满族,第6课,开放的对外关系,玄奘,一、中印文化交流,1、目的:,追求佛教真谛,2、西行路线:,长安,丝绸之路,天竺,3、成果:,带回大量佛经、,大唐西域记,4、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玄奘西游,(天竺),二、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