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0120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甲烷的球棍模型: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HF的电子式:HF D次氯酸结构式:H-Cl-O【答案】B【解析】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为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为:,故A错误;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HF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次氯酸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次氯酸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答案为B。【点睛】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书写电子式时应

2、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化学反应的客观性是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在判断时需要注意。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名

3、师点晴】本题考察了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一般可以用来做导体或合金等,如镁铝合金;如硅等,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可以用于做催化剂。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AC、N、Si BAl、Mg、Na CF、Cl、Br DP、S、Cl【答案】D【解析】A碳和硅都属于第IVA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4,故A错误;B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不是递增的,故B错误;CF、Cl、Br三种元素都属于第VIIA族

4、元素,其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故C错误;DP位于第VA族,S元素位于第VIA族,Cl元素位于第VIIA族,这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5、6、7,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递增,故D正确;故选D。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因此选项是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的知识。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CaCl2 BNH4HCO3 CNa2O DH2O2【答案】B【解析】A、只含离子键的离子

5、化合物,故错误;B、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正确;C、只含离子键,故错误;D、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故错误。6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红磷和白磷 BH2O和H2O2 C3H和2H DCH3CH2OH和CH3OCH3【答案】D【点睛】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一物质是分子组成相同,结构相同的物质,根据概念逐一判断即可。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碱性:KOHNaOH B相对分子质量:ArKC酸性:HClO4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答案】B考点:考查元

6、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氯离子带电荷并需用方括号括起来,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电子式:,故A错误;B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硫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硫原子与氢原子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B。9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CO2 BNaCl CN2 DNH4Cl【答案】A【解析】ACO2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7、故A正确;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N2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但为单质,故C错误;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离子化合物和共价键化合物判断,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特别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键,如氯化铝中只含共价键。10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8、【答案】D【解析】A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破坏,故A错误;B木炭吸附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食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HCl是共价化合物,存在共价键,气体溶于水,电离出H+和Cl-,存在共价键的断裂,故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不同类型的晶体在熔化时克服不同的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把握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和微粒间的作用。离子晶体熔化克服离子键,原子晶体熔化克服共价键,金属晶体熔化克服金属键,分子晶体熔化或升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尤其注意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11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a、b、c三元素的名称是( )A氯、

9、氟、硫 B氟、硫、砷 C氦、氟、硫 D氖、氯、硒【答案】C【解析】第一周期只有氢和He,则a为氦元素,则b为第二周期的 A元素,c分别为第三周期的A元素,应分别为F、S,故答案为C。12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食盐溶化 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石墨熔化【答案】B【解析】A食盐是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食盐溶解破坏了离子键,故A错误;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形成分子晶体,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C氯化铵属于离子晶体,分解时破坏了离子键,所以克服的是离子键,故C错误;D石墨为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了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物质中,化

10、学式能真正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Na2O BSiO2 CKOH DH2SO4【答案】D【点睛】掌握常见物质晶体类型及常见分子晶体是解答的关键;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由离子构成,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化学式都不能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14红磷与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氧化还原反应 D离子反应【答案】B【解析】因红磷与白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红磷与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又因红磷与白磷中磷的化合价都是零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

11、15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属化合物的原子晶体是( )A铝 B金刚石 C硅 D二氧化硅【答案】D【点睛】常见的原子晶体有:一些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硼、硅、锗等;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等,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1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很可能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的沸点较低,降温即可使其固化得到晶体,说明其熔点较低,符合该特征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答案选A。考点:考查晶体特征的判断17Cl2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

12、l+HClO,在该反应的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H37Cl,则一段时间后37Cl可能存在于()A仅HCl B只有HCl和HClO C只有HCl和Cl2 DHCl、HClO和Cl2【答案】D【解析】可逆反应是动态平衡,在Cl2+H2OHCl+HClO的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H37Cl,则一段时间后37Cl可能存在于 HCl、HClO和Cl2,故答案为D。18在2A(g) +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 s)-1 Bv(B)=0.3 mol(L s)-1Cv(C)=0.8 mol(L s)-1 Dv(D)=1 mol(L s)-1【答案】

13、B【解析】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A(A)=0.5mol/(Ls);B(B)=0.3mol/(Ls),所以(A)=0.6mol/(Ls);C(C)=0.8mol/(Ls),所以(A)=815mol/(Ls);D(D)=1mol/(Ls),所以(A)=0.5mol/(Ls);所以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故选B。19在N2(g)+3H2(g)2NH3(g)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3 molL-1s-1 B0.4 molL-1s-1 C0.6 molL-1s-1 D0.8 molL-1s-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molL-1,所以v(NH3)=0.4mol/L2s=0.2mol/(L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