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0030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 ,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 ,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A. 瑕瑜互见不容置喙乐此不疲B. 良莠不齐不容置喙乐此不疲C. 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D. 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 。 , , 。 , ,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

2、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A. B. C.D.3.下列各项中,不是吟咏“梅花”的一项是(3分)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B.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下列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赤壁之战,曹操狼狈逃命的过程中,有生动的“

3、三笑”场面。一笑引出赵云,二笑引出张飞,三笑引出关羽。这三笑既表现了曹操的顽固自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B“三英战吕布”是指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披挂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张飞、赵云轮番夹攻吕布的故事。C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他不听王平的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被司马懿指挥将士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D刘备行韬晦之策后园种菜。曹操请刘备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大惊,手中筷子落地。刚好雷声大作,刘备托辞害怕打雷,巧妙遮掩过去。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4、答58题。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

5、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

6、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有删节)5.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B.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列举罪状C.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贫穷D.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殆:危险6. 下列各项中,对文本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天祥出使元营前

7、对形势估计不准,心存幻想;到元营后,深感形势复杂,问题严重,国事危艰,但他并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不顾一切地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B. 文天祥到了真州以后,被维扬主帅驱逐,他一面要躲避元军的悬赏追捕,一面又要躲避维扬主帅的追杀。C. 文天祥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表明了自己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D. 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疏而不漏,基调悲壮,感情充沛,通过叙述具体介绍了自己为拯救国家而舍生忘死的经历,表明了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的爱国情怀。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4分)(2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4分)(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分)8. 文天祥出使元营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三、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910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踯躅:杜鹃花别名。9. 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10. 请简要概括诗人陡

9、然觉得“霜毛一半加”的原因。(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2)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3)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7) ,说怿女美。(诗经邶风静女)(8)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眼 镜老舍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

10、,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

11、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把眼差不

12、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

13、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

14、,再戴也就合适了。”“送给我的?”小赵钉了一句。“真送给你!”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

15、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做铺垫。B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对他人的谴责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C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D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13.“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4.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