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71练(59).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9772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71练(5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71练(5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71练(5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71练(5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71练(5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71练(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71练(5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温州联考)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2(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

2、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3(2015北江模拟)如图所示,乌鸦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4(2015嘉兴高三考试)下面三种曲线图是同一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

3、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5(2015长沙重点中学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

4、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6(2015淮南模拟)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这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7(2015北京西城模拟)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

5、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8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9(2015中原

6、名校一模)下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10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乙图为该草原上的仓鼠经控制后的种群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或作物价值的曲线图,请回答:(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_处;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

7、_之间。(2)据乙图分析,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仓鼠控制在不同密度时所需的防治成本。若将仓鼠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仓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11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_。(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

8、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3)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上的_之间。答案解析1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虽然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型增长,A错误。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正确。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年龄组成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2C前4年,值为定

9、值,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D正确。3D由图中曲线可知,种群在第3年前,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第3年到第6年,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第6年到第9年,虽然值增大,但依然小于1,所以第6年到第9年的种群数量依然逐渐减少,所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第3年。4D图1、2、3都是“S”型增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

10、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正确;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都为K/2时的增长速率,增长速率为最大,B正确;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均为K值时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时为K/2,D错。5A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环境阻力最小应在最初时期,B错误;因为统计中有死亡的个体,所以统计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的K值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错误。6B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

11、种群增长,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D正确。7C对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类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A错误;从图上看出,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呈现“J”型增长,B错误;杀虫剂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可以增加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D错误。8A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

12、9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A错误。10(1)“S”cK2K3(2)B(3)标志重捕稳定解析(1)由题干甲图信息可知仓鼠的种群数量有K值,即仓鼠的生存受环境阻力的制约,其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由于天敌的引入,仓鼠的环境容纳量未达到K1,由此判定引入天敌的时间最可能是c处。据图分析,在天敌引入后,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2K3之间。(2)经控制后的仓鼠的密度越小,防治成本越高,但作物价值也大,反之,经控制后的仓鼠密度越大,防治成本越低,但作物价值也越低。由于作物价值与防治的成本之间的差值为收益,所以防治成本为曲线,作物价值为曲线;选A、B、C三点中B点防治最好,此时二者

13、差值最大,即收益最大。(3)仓鼠的活动范围较大,调查种群密度时易采取标志重捕法;当仓鼠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时,则其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11(1)标志重捕法b(2)(3)bc解析K值为环境容纳量,是在该鱼塘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鱼塘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确认K值是解答(1)(3)小题的关键。对于种间关系曲线的确认,可用”看结局”的策略解答:若一个种群灭绝而另一个种群大致呈“S”型增长,则二者为竞争关系,绝对不是捕食关系;若二者此起彼伏,峰值错开,任何一个种群都不会灭绝,一般为捕食关系;若二者都大致遵循“S”型增长,则二者不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或所需资源相差较大。(1)确定鱼类种群数量的常用

14、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左右保持稳定,因此环境容纳量为b。(2)A、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的竞争剧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曲线;A、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A、C两种鱼的食性不同,对空间资源的竞争程度小,可达到各自的K值,对应曲线。(3)当池塘中鱼群的数量在K/2(即c点)时,增长速率最大。在保持池塘中的鱼具有较大增长速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若在dc段捕捞,会使池塘中的鱼群数量远低于K/2,增长速率也很小;若在ab段捕捞,会有一部分鱼因激烈的种内斗争而死亡,造成损失;若在bc段捕捞,捕捞后将鱼群的数量控制在K/2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