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79591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说明文复习专题(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基础 掌握方法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2.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4.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品析; 5.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 6.对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提出建议等。,中考考点,说明对象不同,说明语言不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基础知识回顾,1.说明文分类,易混知识清单,说明对象VS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 方法:1.看标题和首尾段。 2.抓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开头结尾及关键段落的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

2、),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 (事物说明文) 方法: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 由原因到结果 由一般到个别 由特点到用途 (常见的有七种,可综合运用),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易混知识清单,说明顺序VS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体现,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分为: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说明顺序: 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说明方法,列数据 列图表 作

3、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作诠释 分类别 举例子 摹状貌 引资料,两列两比下诠分举摹引,3、说明方法,易混知识清单,下定义VS作诠释,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小技巧: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下定义,作诠释,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准确、简明 、严密(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 (2)生动(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4.说明文语言特点,一、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二、品析说明语

4、言的特点。,重点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一览表,引用作用(结合原文回答)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C、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真实形象 准确具体 条理清晰 生动形象 突出强调 科学准确 直观形象,说明事物特征,不忘关键词,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分类别,析作用,请指出本句话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析作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洲际导弹的身高、胸围和体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说明了,事物

5、特征/事理 (结合具体语境),+,+,+,【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例1: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问:本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答: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成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例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问:本

6、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进行比较,突出了松鼠警觉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二、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重点复习,1.准确 2.严密 3.简明,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 作用。 2)文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3)文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换)?,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考点分析,(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二)某词能否替换。 (三)某词能否删除。 (四)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常见题型,表范围:整个、都、全、仅仅、只 表数量:多数、绝大部分、极少数 表程度:比较、几乎、尤其

7、、相当 表猜测:大约、可能、左右、也许,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常见词语,例1: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秘密武器”。 问:请从语句中找出一个能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模式】解释词语带词解句语言特点,答:“很可能”一词表示推测,准确地说明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将来的可能性很大但还只是一种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 语言准确性,例2: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

8、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问: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点?简要进行分析。,答: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因为花青素的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系还是一种猜测,用“可能”可以将分析的原因解释的更客观。,(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二)某词能否替换。 (三)某词能否删除。 (四)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常见题型,题型二 能否替换,例:白菜食用的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问: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仅”表范围小的副词,意思是“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书”范围内,不包括还没入书的。“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表示没有遗漏,替

9、换后与客观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模式】 1.表态:不能换; 2.分析:先解释词语; 再带词解句;然后换词解句(侧重句意发生的变化)。 3.结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正面:准确、严密、科学;反面: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不如原句留有余地、有分寸等。),(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二)某词能否替换。 (三)某词能否删除。 (四)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常见题型,题型三 能否删除,例: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问: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除,为什么?,答:不能删除。“据考证”是根据资料考核证实并作出了一定的结论,说明

10、“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空捏造。若删除,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撰的,“据考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不能。“左右”表估计,强调弹头的重量在一吨上下浮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弹头的重量是一吨,与客观事实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的“左右”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定性,去 词 解 句,带 词 解 句,语言的准确性,表态,六、中考典型试题三,“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 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1表态:不能删去 2定性解释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准确地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 3

11、去掉后,意思变为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过于绝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表达就不准确了 4“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的特点。 所以不能删去,答题格式:表态+定性+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一练,2.“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的“多”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1.“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以上,一万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飞完”中的“以上”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二选一:,表范围,表数量,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 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二)某词能否替换。 (三)某词能否删除。 (四)

12、指出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常见题型,例1:这次的冰岛火山烟尘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问:“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题型四 指出指代内容,答:指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的火山灰云。,【方法】结合文意,瞻前顾后,摘抄提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例2: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八分八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的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么远! 问:“这样”在句中指代什么?,答: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八分八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