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79544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及多途发展(下)(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讲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独立与多途发展(下),一、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二、史学的独立与多途发展 三、正史撰述的发展 四、地方史志 五、史注的发展,2,(三)沈约与宋书,1、作者 2、创作 3、内容 4、写作特点,3,1、作者,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 东吴世家大族,号“江东之豪”,高祖沈警曾任东晋谢安参军,通晓左传。父、祖辈在刘宋时都有军功。祖父沈林子为征虏将军、宋开国功臣;父沈璞为宣威将军、淮南太守。均善属文。 沈约“笃志好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能属文。”他诗文兼修,“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梁书沈约传) 青年时代 就有志于史学,“年二十许便有

2、撰述之意。”“常以晋氏一代竞无全书”为憾事,打算自己动手来完成一部晋史。经尚书仆射蔡兴宗启请,25岁的沈约得到宋明帝准许,正式撰写晋书。至齐武帝年间,撰成120卷的初稿。沈约认为该书“条流虽举,而采撰未周”,希望有机会再做订补。(宋书自序),4,南齐永明五年(487)春,奉诏修宋书,次年二月即告成,是二十六史中成书最速的一部。 期间,沈约受到竟陵王萧子良赏识,与萧衍、谢眺、任昉等号称“竟陵八友”。其中,沈约诗名最著,与大手笔任昉并称“沈诗任笔”。 沈约与谢眺开创了“永明体”(新体诗)写作阶段 古体诗: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

3、、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今体诗: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新体诗:“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5,萧子良信佛,其属官范缜则“盛称无佛”。 萧子良:“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 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hn之侧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神灭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

4、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也。” 萧子良“集众僧难之而不能屈。”范缜还表示绝不“卖论取官”。 梁武帝天监六年,范缜的神灭论公诸于世,梁武帝曾动员王公朝贵60余人著文围攻范缜。,6,沈约也参与围攻运动,曾先后写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形神论、神不灭论、难范缜神灭论、六道相生作佛义、因缘义等文。 神不灭论:“形既可养,神宁独异?神妙形粗,较然有辨。养形可至不朽,养神安得有穷?养神不穷,不生不灭,始末相较,岂无其人但事有精粗,故人有凡圣。圣既长存,在凡独灭。” 与梁武帝为旧交,参赞梁武帝的帝业,一直当到尚书令,但未当上三司: 初,约久

5、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欲谢事,求归老之秩。勉为言于帝,请三司之仪,弗许,但加鼓吹而已。(南史沈约传),7,沈约、任昉、王僧孺同为三大藏书家。 聚书至二万卷,藏书之富“都下无比”,与任、王合称三大藏书家。 学综文史 “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南史沈约传) 著述宏富 历史著作占大半,然其史著晋书、齐纪、梁武纪已失传,今仅存宋书百卷。,8,2、创作,沈约宋书问世前,已有三部宋书存世: 一部是宋徐爰65卷本宋书 一部是宋大明年间无名氏的61卷本宋书 一部是

6、齐孙严的65卷本宋书。“ 徐爰宋书的成书过程: 宋著作郎何承天、山谦之草创宋武帝一代纪、传及天文、律历二志; 苏宝生续宋文帝一代诸传,主要是元嘉名臣; 徐爰编修孝武帝一代史事,“踵成前作”。 徐爰宋书是沈约撰宋书的蓝本。,9,10,徐爰宋书不足,沈约上宋书表: 其一、一代之史未见完备 “自永光以来,至于禅让,十余年内,阙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其二、品评人物欠公允 “臧质、鲁爽、王僧达诸传,又皆孝武所造。”三人是孝武帝的政敌。 鲁爽:孝武帝即位,他拥戴南郡王刘义宣,兵败被杀。 王僧达:王僧达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获得更高的官职,但未能如 愿,因此颇多怨艾,加上轻视

7、皇太后路氏家族,被孝武帝借故赐死,时年三十六岁。 其三、本朝人写本朝史,政治干预过多 “事属当时,多非实录;又立传之方,取合乖衷。进由时旨,退傍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11,沈约宋书的编撰,沈约决定“谨更创立,制成新史”。在诸家宋史的基础上,他做了四个方面的修撰工作: 一、确定宋书断限 徐爰旧本:以宋书始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迄于大明之末(405464)。 沈约宋书断限:南朝宋:永初至升明:420479 将徐爰宋书中桓玄、谯纵、卢循、吴隐、刘毅、何无忌等晋史人物十三传“归之晋籍”。 沈书补足徐书缺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顺帝14年事。 二、改写 “事属当时,多非实录”的部分 重撰藏

8、质、鲁爽、王僧达诸传。 三、重写各篇传论 纠正某些“进由时旨,退傍世情”的言论;对于旧本中“立传之方,取舍乖衷”的节目做调整与裁夺。 四、以何承天诸志为底本,编定宋志 “其有漏阙及何氏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志序),12,3、内容,宋书共计100卷,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所记史实,上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79)亡国,记载了刘宋政权首尾60年的史事。 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本纪、列传,缮写已毕,合志、表七十卷,臣今谨奏呈。所撰诸志,须成续上。谨条目录,诣省拜表奉书以闻。(宋书列传自序),13,纪、传

9、部分,齐武帝永明五年奉撰宋书,次年上表撰成纪、传部分。仅一年时间,在二十六史中,算是成书迅速的一部。 速成之客观条件 “宋书多徐爰旧本余(赵翼)向疑约修宋书,凡宋、齐革易之际,宜为齐讳;晋、宋革易之际,不必为宋讳。乃为宋讳者反甚于为齐讳!然后知为宋讳者,徐爰旧本也;为齐讳者,约所补辑也。人但知宋书为沈约作,而不知大半乃徐爰作也。”(赵翼廿二史札记卷9,14,志部分,志的部分完成时间无考,但知沈约直接取用了何承天的宋志。 该志就 “马彪以后无复记录”的部分,“补前史之缺”,根据晋宋间新出史料,对典章制度“悉加推讨,随务辨析,使悉该详。”并追随历史变迁“寻源讨流”,“庶为后之君子削稿而已焉。”具有

10、通识精神。,15,4、写作特点,第一、八志价值高 宋志30卷,凡8目: 律历志3卷 礼志5卷 乐志4卷 天文志4卷 符瑞志3卷 五行志5卷 州郡志4卷 百官志2卷。 宋书八志,是精华所在,分量几占全书一半。宋志注重渊源沿革,史料丰富。,16,律历志 南朝的天文、数学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何承天又是天文历算专家,故宋书律历志堪称专家之学。 该志详录杨伟景初历、何承天元嘉历、祖冲之大明历全文,颇能反映当代自然科学水平,是科学史的宝贵资料。 乐志 沈约本人是语言、文学家,又精通律吕之学,故乐志评述八音众器,所载乐章颇为可观,历叙源流因革。 沈约已注意到乐府诗反映民情、表现时事这样的重大问题,观一时代乐府

11、之得失,而知其有以关乎一时代政教之隆亏,民族文化之兴替。因此,他有意识地保存民间乐府乐章于正史中。汉乐府之得以流传至今而不至淹灭,宋书乐志起关键作用。,17,百官志 系统记述三国至刘宋官职沿革。唐修晋书,职官材料,不出宋志范围,可见宋书”百官志的价值不可低估。 礼志 兼具前史郊祀、舆服方面的内容,于魏晋典制、诸儒议论,举其大要。前人认为该“礼志详博淹赡,胜于史记礼书、汉书礼志多矣。” 州郡志 沈约深知“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尤以东晋南渡以来,侨置州郡“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他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正确运用前志及晋太康地志、元康户口簿记、地理

12、杂书等众多的文献资料,“互相考覆”,“寻校推求”,理出头绪,详加注明。 沈约所据上述文献,今已百不存一,唐修晋书,地志材料,多从宋书转录,其史料价值远胜于晋书地理志。,18,总的说来,宋志的史料价值,已经超乎刘宋历史的范围。不仅为考察魏、晋、宋史所必需,而且也为唐修晋书诸志所大量取用。是二十四史中较突出的部分。 最大缺憾:无食货志、刑法志,19,第二、传记的特色,列传多为合传和类传,传目多袭前代 蛮夷传天竺迦毗黎国传:佛教在江南的传播及中国化的早期过程 列传中高门士族几占半数,王、谢二族立专传者就有26人之多,空泛罗列官衔美称,且必于其传首载明祖辈官阶、履历,每传还附叙子孙若干人,成为定式。

13、新创了一些类传传目 善用“带叙法”,20,新创了一些类传传目,独创的类传名目有恩倖传、索虏传 恩倖:刘裕出身草泽,佐命元勋多出寒门,这些受重用的寒族,率以恩倖标之,体现了作者的士族意识 索虏:以记载敌国北魏事迹,传目以“索虏”称之,寓有贬意,反映了他的民族意识 索虏: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21,善用“带叙法”,宋书列传多为合传或类传,传目大都因袭前史。在写法上,它大量使用了带叙法。 带叙法就是在一些列传中,将相关人物的简历、事迹,在传主行 事的记叙中夹带写出。在卢陵孝献王义真传中,写义真慎守关中时,怀疑僚佐王脩欲反而杀掉王脩,顺便介绍王脩的生 平。写义真逃离

14、关中途中,遇见段宏单骑来寻,又插入关于段宏身世的一段文字, 接着再叙义真事迹。,22,(王)脩既死,人情离骇,无相统一。高祖遣将军朱龄石替义真镇关中,使义真轻兵疾归。诸将竟敛财货,多载子女,方轨徐行。虏追骑且至,建威将军傅弘之曰:“公处分亟进,恐虏追击人也。今多将辎重,一日行不过十里,虏骑追至,何以待之?宜弃车轻行,乃可以免。”不从。贼追兵果至,骑数万匹。辅国将军蒯kui恩断后不能禁,至青泥,后军大败,诸将及府功曹王赐悉被俘虏。义真在前,故得与数百人奔散,日暮,虏不复穷追。义真与左右相失,独逃草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骑追寻,缘道叫唤,义真识其声,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宏大喜,负之而

15、归。义真谓宏曰:“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初,高祖闻青泥败,未得义真审问,有前至者访之,并云:“暗夜奔败,无以知存亡。”高祖怒甚,克日北伐,谢晦谏,不从。及得宏启事,知义真已免,乃止。 义真寻都督司雍秦并凉五州诸军、建威将军、司州刺史,持节如故。以段宏为义真谘议参军,寻迁宋台黄门郎,领太子右卫率。宏,鲜卑人也,为慕容超尚书左仆射、徐州刺史,高祖伐广固,归降。太祖元嘉中,为征虏将军、青冀二州刺史。追赠左将军。时义真将镇洛阳,而河南萧条,未及修理,改除扬州刺史,镇石头。(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23,赵翼称带叙法“既省多立传,又不没其人,此诚作史良法。” (廿二史札记宋齐书带叙法),24,第三、大量收录原始档案,宋书纪传多载诏策、奏疏和时人辞赋文章,不少是全文照录。 何承天传载谏北伐表 谢灵运传载劝伐河北疏和山居赋 顾舰之传载定命论 王微传载与江牧辞官书 这些文字颇有助于了解当时历史问题真相。尤其是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及民生位关的许多文献史料,沈约更是有意将它附录于各纪传之中。,25,26,(四)萧子显南齐书,1、萧子显的生平 2、南齐书的内容 3、南齐书的修撰 4、编纂特点与史料价值,27,28,1、萧子显的生平,萧子显(489-537),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王萧嶷子。齐亡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