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9540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用)讲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反法西斯同盟领导人参加又称雅尔塔会议: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从右到左),雅尔塔会议(1945.2.4-11),1.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背景:,时间:,内容,战后成立联合国。,法西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参与国家:,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影响:,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确立了三大国合作的原则,同时又有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这些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1)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

2、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中国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思考:这些条件损害了哪个国家的利益? 这些条件对哪个国家有利? 美、苏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 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 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 洲战场的最后一仗。希特 勒也在这一天从历史上消 失了。,攻克柏林,1945.4,2.德国无条件投降,最后的胜利,1945.4,希特勒在临自杀前娶爱娃-布劳恩为妻,全世界

3、人民为希特勒的死讯欣喜若狂,悲痛、绝望的阿道夫-希特勒看到德国的末日, 在柏林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一起自杀,攻克柏林,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1945.4,盟军将领蒙哥马利在德军投降书上签字,最后的胜利,5月8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3.波茨坦会议,时间: 地点: 参与国: 内容:,1945年7月,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加速日本投降的三件大事: 1945年8

4、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 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 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 号召,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最后的胜利,日本投降代表团由外相重光葵在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投降文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因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 持和援助。,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军民不怕牺牲,英勇作战,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

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慕尼黑阴谋,内容,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原因、含义、影响),战争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的扩大,苏德战争的爆发(二战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标志、意义),雅尔塔会议(目的、时间、参加国、作用),最后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意义),诺曼底登陆 开辟第二战场,日本法西斯的覆灭(二战结束),二战的结果及影响,二战的转折,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原因: 根本、直接、重要,战前德国的扩张,柏林战役法西斯德国的战败(欧洲战场结束),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