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9232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讲解(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下的心理调适,人类疾病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赛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 )断言:心理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生理疾病带来的痛苦。他说:“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精神病时代:精神病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或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或可用精神疗法治愈的一组疾病的总称。20世纪末,人类疾病进入精神疾病时代。,二、心

2、理压力是怎么形成的,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过度的压力总是与紧张、焦虑、挫折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会破坏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绪困扰,损害心身健康。 压力在心理学中也叫应激,压力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如有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即将可能带来紧张的事物本身当作压力。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心身反应。 这种反应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心理成分,包括个

3、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觉得紧张”; 另一个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体反应。这些心身反应合起来称为压力状态。 第三种: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这种说法,压力不只是刺激或反应,而是一个过程。,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压力源从形式上可分为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三种。,文

4、山会海,信息爆炸带来的烦恼,危如磊卵,网络时代,与时间赛跑,计划完不成,不停的指责,夫妻间的战争,两口子争吵总不断,夫妻间的冷战,同床异梦,工作和生活两难全,六神无主,工作的压力,同事间的争吵,做不完的工作,无奈的熬夜,堵车的烦恼,工作上烦心的事情,孩子的教育永远让人烦心,压力的身心反应,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警

5、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第二个阶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 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压力下的行为反

6、应,行为方面:失眠、过度吸烟喝酒、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 缺勤率增加,离职率增加,事故率增加,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工作积极性或士气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生活就是一个框,烦恼总是离不开,忧心忡忡,三、社会心理压力与疾病,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 ,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产生有密切关系。 人的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2000多年前的中医理论中就对心理与生理、病

7、理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归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以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社会压力太大,就会破坏大脑皮层正常的调节功能,就使得我们身体的那些生理功能出现紊乱,这些生理反应主要出现在植物性神经社会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1、疾病是压力的象征隐喻 疾病是生活压力的浓缩物。焦虑与恐惧弥漫着、浸染着你的心灵,这些情绪不断重复引起节律性放大与层层深化。就会引起某些心理异常或生理病痛 。 女性的心灵是封闭的,心里有一堵柏林围墙把自我与世界隔离,女性最容易以生病的隐喻形式表达无法表达的压力和堵塞。,2、疾病是压力的躯

8、体表达 脊背酸痛就是负担过重的隐喻,是潜意识对精神压力、心理冲突超载的反应。 疾病是生理替心理代劳。心理专家认为90的生理问题都与心理生活有联结。疾病是一种提醒生活目标的信号你想如何?你要如何?你有何说不出的苦衷?,3、疾病是压力的转移转化 疾病是精神压力堆积而成的,所以必须先对病人做心理估评。病痛的真正原因是心理积郁;痛楚的后面是愤怒、敌意、沮丧、失败、恶化。 各种炎症:自我心理对抗的结果。有些女人尽力把愤怒屈辱的事隐藏在内心。怒火会反回来对抗自己,这就是火炎之症。,4、疾病是敌意憎恨的结果 生命的基本需要被剥夺产生敌意和憎恨,对人危害最大的是不能释放的敌意和憎恨。 敌意使肌肉紧张造成血液循

9、环阻碍,降低呼吸供氧,造成肾脏荷尔蒙降低并影响生化成分,肌肉紧张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有出现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的危险。,5、疾病是反自然反人性生活的报应 身心病都是恶性生活的结果。恶性生活就是反人性、反自然的生活。 禁欲一纵欲;节缩一侈奢;过逸一过劳;恶嗜一恶癖;犯罪一悖德;过度严肃、认真、苛求、都是反人性、反自然的生活。,压力与心血管疾病 单纯的社会压力即可造成动脉粥状硬化及高血压。 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高血压呢? 情绪改变时,人的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性增高,体内常产生一些特殊物质,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增高。,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情绪紧张-交感神

10、经活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转变为游离的脂肪酸-斿离的脂肪酸再转变为甘油三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愤怒的情绪,性格与疾病 美国心理学家对3524人追踪8年半的调查,他们把具有1争强好胜2时间紧迫感3急躁4敌意四大特征的性格称为A型性格。 型性格属于“自我保健型”。情绪特点:与型相反。顺从、宁静、松弛、节奏慢,容易相处,不易激动,从不着急。 调查结果发现A型性格的人患冠心病的比率是B型性格的人的两倍。,C型性格与癌症:人类存在癌症易感个性类型。癌 症患者习惯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 虑、内向和心理不稳定等性格特征。 C型行为会降低机体免

11、疫力、代谢障碍和损伤人体的自然修复过程而诱发癌瘤产生。,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 童年形成压抑,如幼年丧失父母,缺乏双亲的抚 爱; 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分合作,过分忍耐,回避矛盾, 自生闷气,过分焦虑。 矫正缺陷: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改变独处 习惯,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向他人倾诉。,情绪与癌症的关系极为密切,机理何在?据实验证实:在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物质,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还能调整内分泌功能,排除生理障碍,从而使人体细胞活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

12、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正常细胞癌变。,生活压力与消化性溃疡 心理因素可改变胃液分泌: 愤怒、 紧张、惊慌和憎恨等心理因素使胃酸增加。抑郁、苦闷或焦虑等胃液减少。 火灾、洪水、空袭和地震等造成的心理影响,常引起应激性胃溃疡。 丧偶、离婚、恐惧、失败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心理因素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胃液酸度增高,引起溃疡疾病。,生活压力与免疫系统 根据人唾液中所含免疫球蛋白的量,可确定正常健康状况下,个人免疫系统的基线功能。对个人处于生活压力情境时做同样生理检验,两次检验结果可以推断生活压力与免疫系统变化的关系。 心理学家发现:医学院学生在期末大考的一周

13、之内,其免疫系统的功能较之平常大为降低。但降低的程度却因人而异;个性开放且朋友众多的学生,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较小;个性孤独而缺少朋友的学生,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较大。,情绪性糖尿病 胰岛素是胰岛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可能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糖尿病。,情绪引发的皮肤病 庭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等方

14、面的问题引起情绪的焦虑、紧张、忧愁等被压抑,而转换为皮肤局部搔痒和抓挠进行发泄,造成局部皮损,形成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研究发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不同部位的皮损 .,情绪引发头痛,四、心理调适,1、 心境决定健康 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我们生存的体外环境,我们还有一个体内环境,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体外环境。体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体外环境的同时,却没有给予体内环境同等的重视。,体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对于我们的健康同等重要。但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对于生理环境,医学界和生理学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医学教科

15、书中,内环境一词即指生理环境。然而,应当受到同等待遇的心理环境即心境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够。现在,应该是我们重视心境的时候了。,2、“认知”的价值学会辨证 改变观念来自改善认知。中国哲学把事物分为正负一阴阳一善恶对立两面的相互转化。要看到事物总是正负结构:挫折就是成长;损失就是回报。,每个事物都有360个角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每个事物。从一个角度观照,你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好得很”总是“糟得很”的同义词;同样,“糟得很”总是“好 得很”的同义词。,美国医学心理学家戴维博士把哲学辩证思维引入医学心理学,与人共创的“认知疗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他指出人们的情感、情绪等心理状态,是由认知决定

16、的;某种情感、情绪等心理变化是由认知引起的;某种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产生,来源于看待事物的方法,只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就能改变情感、改善情绪.,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压力的本质是什么?认识到压力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尤其是不仅要认识到它的消极面,还要认识到它的积极面。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得好:“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3、“平静”的价值克服恐惧 “健康”的定义是“平静”,“治疗”的定义是“平衡”。 病人首先是失去平静陷入恐惧的人,失去平衡陷入倾斜的人。 学会掌握平静。恐惧使人无法洞察眼前发生的事情。如果能找回平静,他将发现对自己生命的责任。生命康复的潜能是无限的。当我们以平静的心态放逐厂恐惧与悲哀,疾病的愈合将是一个自然过程。,心理平衡在提供希望。希望是宽心药,希望是安慰剂。不要用统计数字打击希望。90的死亡不等于你会死亡;90的失败不等于你会失败。 “绝望”召来的是“自绝”。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