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378371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蕴言语之根-追溯文化之源(段增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涵蕴言语之根 追溯文化之源 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室,段增勇,语文素养:涉及概念及其关系,语文知识 审美情趣 文化教养 语文能力 思维品质 思想品德 生活体验,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语文能力,语文知识 生活体验 文化教养,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周正逵 著 定价48元 姊妹篇探索者的足迹,周正逵先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标志性人物。在过去的50年间,他直接参与编写了多达10余套中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独立担纲主编了一套先期由国家教育部立项实验、后期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

2、员会审查通过的独具特色的高中语文课本,对我国语文教材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有关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重点提出了16个方面的问题,逐个加以剖析;又从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出了最具影响力的三次重大改革实验作为实例,深入加以评述,深刻地揭示出我国当代语文教改发展的脉络。这些研究既有匡谬正俗、切中时弊之效,又有高屋建瓴、独辟蹊径之功,可以帮助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人们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语文教改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比较科学的语文教育观,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更自觉地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周正逵的一些说道,

3、1、用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 2、“满堂灌”是典型的注入式,“满堂问”是变相的注入式。 3、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主导作用也是应该有变化的。在小学,应该是引导;在初中,应该是指导;在高中,应该是辅导。 4、对教材来说,应该强调其科学性的一面(学有常规),从教师教学方面,应该强调他的艺术性的一面(教无定法)。 5、观摩课,主要是领会他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的科学方法,不是要刻意模仿他的特殊教法。 6、“不当教材的奴隶,要做教材的主人”,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教与学,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鉴别能力,从而达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的目的。 7、文言阅读训练的目

4、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言教育)。文学鉴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包括古典作品)的能力(文学教育)。这两种训练的任务不同,教学要求也有不同。文言阅读训练以“读懂”为目标,而文学鉴赏训练却以“读懂”为起点,这是性质不同而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训练阶段。 8、作文教材不宜构建写作知识系统,而应构建写作训练系统。教材内容要以写作实践活动为中心,选取必要的例文作参考,再辅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作指导,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作文训练新体系,摆脱过去某些旧观念和旧套路的束缚。,敢峰(方玄初),北京景山学校首任校长,教育改革家。,走出山外看山,复杂变简单,便于抓住要领。依我看来,当今的语文教学

5、和改革实验,其要领应当是:第一,要使学生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第二,语文教学的重心要下移。第三,要紧紧抓住读与写两个基本点,用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和广阔的游击区。第四,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和后续发展潜能的孕育。第五,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字,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人文智慧和人文情怀。而当务之急,集中到一点就是六个字:提高语文程度(包括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学好文言文)。其中“关于用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看起来似乎是废话,其实正是中国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所在(也是同科学知识教学的最大不同处),而我们却长期迷失了。打个比方

6、,犹如在陆地“行船”,师生都搞得负担很重,而实际语文程度却难以得到提高,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保证不了。当前谈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首先就要回归到“用教学中国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的道路上来,切切实实地在这条路上进行探索和实验,谋求创新,否则变来变去,终难成功。繁琐和形式主义的教学,表面好看,其实是“花架子”,要不得。改革可不能赶时髦啊!要实实在在地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程度上面下真功夫。,敢峰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序,我深知,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激流中,进行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要下决心走出一条不搞应试教育也不怕考试的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之路。,一、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古为今用 2、推陈

7、出新 3、追溯汉民族语言之根源,感受汉民族文化之魂魄 4、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5、博古通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首都师大刘占泉教授:文化传承;文学浸润;能力培养;综合说) (探寻语源,感悟意源;沿波讨源,追根溯源),二、怎样教学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现状:走进了“死于章句,废于清议”以及“(言、文)油水分离”的困境。 死于章句:文言文语言及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别,考试更多侧重实词、虚词、翻译,所以课堂多翻译,多讲解分析,多反复训练,以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僵化。 废于清议:不顾及语言障碍,抛开语言的学习,空谈文化,泛议精神,有道德课、哲学课的嫌疑。热热闹闹,到头来, “能够阅读浅

8、易文言文”基本能力无法保证。 油水剥离:不舍言,亦不弃文。文言知识点集中上完一节课,再一节课处理文学、文化。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费劲,文不透。,相应对策: 1、正确处理“文因言而明晰,言因文而丰富”的关系(文以言存,言因文传)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要求抓实语言这个根本,“读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文因言而明晰,文通字顺,才能披文入情,拨文见理。言因文而丰富,文言文教学又不止于古汉语教学,它要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了这些,文言才丰厚起来,文言教学才灵动起来。 2、正确处理“四文”的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究言析文、随文解言、披文入情、入情悟理,3、如何让文

9、言文的课堂灵动起来(生动活泼、实在有效) 生动:生根、生成、生长 灵动:灵活、灵性、灵光 (1)预学案的使用问题 “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障碍” (课标)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弄清学习的“障碍点”和“兴趣点”以及“思考点”;立足学情,有效取舍,确定“教学内容”。 (2)注重“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的问题 引导学生穿越古今,融通视界,整合内容,以现代视角来审视学习文言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 (3)注重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的开展的问题 大问题小切入,细问题深思考;活而有魂,动而有序。,周正逵总结北京景山学校文言文教学改革经验,学比不学好; 早点学比晚点学好; 集中学比分散学好; 文白

10、分开比混合学好; 以诵读为主比以讲知识为主好。,三、几组关键词的略说,1、教材、教学、教育 2、文章、文学、文化 3、生存、生活、生命 4、阅读、思考、表达 (积累、阅读、表达) 做一位阅读的教师 做一位思考的教师,四、关于语文教育、教学、考试的散碎思考,1、语文性、语文味、语文态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语言文字的咀嚼涵咏,根由语言而归之于语言; 语文学科的本真滋味籍由语言文字感受、感悟、思考、思辨、表达; 语文教学的真正状态言语习得和言语表达,充分展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2、浸润于根脉,细碎于内核,落实于追求 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的根脉咀嚼涵咏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的内核阅读、思考、表达

11、; 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的追求语言、文化、人,3、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注重整体感知,本源于文章本身的阅读理解,依据文章自身脉络感受和思考,注重整体阅读,局部问题的思考置身于文章语境,整体问题的思考源于局部的具体分析,大问题小切入,细问题深思考,思考的角度和解题的路径是一种高度融合的状态。 4、语文教学和语文训练以及语文考试,充分体现学生受教育程度和自我教育的状态,务求文化浸润的涵养功夫,内在于心,外显于形思考的内在张力和表达的切中肯綮。 5、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的水平基准和素养蕴涵:言语、思维、思想,6、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语文考试的“能力立意”,都是一种整合、契合、融合的状态,不可分离和肢解

12、,更不可见子打子而散碎破碎。 7、教育(面)、教学(线)、考试(点)当求点线面的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充分彰显理想教育的追求,努力实现教育理想的目标。 8、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的精气神:语文立场(根基)、语文世界(视野)、语文状态(行为)、语文气象(神韵)、语文味道(蕴涵)、语文品格(魅力),9、书本的厚度决定着教学的高度,思考的深度决定着教学的效度(做一位阅读的教师,做一位思考的教师)。 10、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点而破,破而透,透而明。 11、教学目标:明明白白;教学内容:实实在在;教学思路:清清爽爽;教学过程:轻轻松松;教学效果:生根生长。 12、努力于课堂教学“三点一线”的建构:

13、切入点、思考点、兴趣点,以学生的接受、体验、感悟、探究、习得为主线。,13、以学定教,以思导教,以创活教(致力于学习的教学,致力于研究的教学,致力于创造的教学文本素养) 14、用够、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教材阅读和教材研究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在教材中读出自己,在诗人作家“自己的声音”中读出“自己心灵的声音”,在一种共鸣、和鸣的状态,与学生共享共生) 15、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自然),认识我们身边的人事(社会),认识我们自己的存在(自我)。 16、尊重学科的特点,尊重教材的实际,尊重学生的状况,尊重自己的优势。,17、要把富含营养的水浇灌在根脉上。(浇水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18、教学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复制;教学要快乐,但不能娱乐。 19、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成熟之路: 阅读(积累、体验、感受、享受、浸润) 思考(研究、探究、感悟、觉悟、清醒) 写作(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让生命的倾诉求证生命的存在) 20、做一个清醒、轻松、快乐的语文教师。,走自己的路,亮自己的剑,生命的存在,常常是鲜活丰润的个性光辉给人以震撼和启迪,这也就让每一个人的生命成为了富有自己个性特质的艺术品。每一位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矢志追求,既是职业尊严的彰显,也是生命歌谣的吟唱。如何努力了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行动,则是对于自己生命的尊重和善待,也是对于自己生命的造化和实现。,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