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8082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大气探测学1-第一讲-绪论讲解(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胡汉峰,现代大气探测学,参考教材,王振会等,大气探测学,气象出版社(指定) 孙学金等,大气探测学,气象出版社 张文煜,袁九毅, 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 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本课程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气压、风、辐射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及常用观测仪器(表)的原理、读数方法,理解数据误差,了解观测仪器的安装方法;掌握高空气象观测的方法和基本内容;掌握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气象雷达及气象卫星的观测特点、基本组成和主要观测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大气探测学的发展概况 &1.2 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

2、任务和特点 &1.3 大气探测原理 &1.4 大气探测仪器 &1.5 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 &1.6 大气探测学的发展趋势 &1.7 复习思考题,2、大气探测概述,“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气压、风、辐射),大气探测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大气科学的基础(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提供气象资料),并使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

3、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立学科(大气物理学、气象学、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空间技术),处于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气象业务组织,基准气候站:一般300-400公里设一站, 每天观测24次。 基本气象站:一般不大于150公里设一站, 每天观测8次。 一般气象站:一般50公里左右设一站, 每天观测3次或4次。 无人值守气象站,地面观测站分类,高空气象站:一般300公里设一站, 每天探测2次或3-4次。 (8:00,20:00北京时),基准站计划布设型站,基本站计划布设型站,观测项目,观测项目 (旧规定),&1.1大气探测学的发展概况,人类对大气现象的认识;在生活和生产实

4、践中的提炼和总结。 经验性预测最早的大气探测;天气和气候谚语: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现象的一些定性的、经验性的推断发展到借助仪器的定量测定发明了各种探测大气现象的仪器。,1、 创始时期 16世纪末之前,以定性的经验观察推断为主 相风铜乌、雨量器和风压板 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1593年,意大利人 伽利略 (G.Galileo)发明了气体温度表; 1643年,托里拆利( E.Torricelli)发明 水银气压表; 1659年,瑞士德索修尔( H.B.desaussure)发明 毛发温度表; 1665年,波义耳(R.Boyle)发明

5、 酒精温度表; 1803年,拉马契克进行了云状的分类观测。 1825年,赫歇尔(Herchel)发明 太阳辐射表;,2 、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3 、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 自从1783年法国人查理(J.A.charles)在巴黎上空,用氢气球携带温度表和气压表探测大气状况以后,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大气的探测。 4、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 自从1919年法国人巴洛( R.Burean) 第一次用无线电探空仪探测大气后,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及其它高空风探测技术,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气探测向高空发展的第

6、一次突破。,5 、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 1940年开始用测风雷达追踪气球进行高空风的测量,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将雷达首次应用于气象观测。在40年代中期以后,发射了气象火箭,探测到100km以下大气层的要素,后来发射的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伸展到了500km。 大气探测史上的第二次突破高度的突破。,6 、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 1960年4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发射成功;1966年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传真成功,为主要标志。大气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大气过程探测的连续性。 大气探测事业的第三次突破探测范围的突破。,&1.2 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任务、特点 1

7、、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为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诊断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包括:直接探测(仪器的感应部分直接置于探测的大气介质中);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技术手段)和目测项目(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演变过程)。 2、大气探测学是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教学的基础。为天气、气候诊断分析、预报及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及全球气象资料网络系统等提供大气观测资料。,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 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 近地面层大气探测:主要是对近地层大气状况进行观测和探测。包括:地

8、面气象观测和近地面层大气探测 地面气象观测(-110米,标准气象观测站的风速、风向观测高度为10米)、观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状况,地温,大气温度、湿度、压力、风速、风向、降水、蒸发和辐射等。 近地面层大气探测(03000米)观测项目包括:大气温度、湿度、压力、风速、风向等。,高空大气探测:对3000米以上的大气层状况进行探测。探测的项目主要有:大气温度、压力、风速、风向和湿度等。 专业性和研究性项目的大气探测:如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研究;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城市热岛环流研究;海陆风场研究;峡谷风场研究等。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决定大气探测的项目。,近几十年来,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可对上百公里范

9、围内的雷暴分布及其结构进行连续探测)和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能获得较多信息的大气探测方法,正在逐步地进入常规大气探测的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直接测量:感应元件置于待测介质之中,根据 元件性质的变化,得到描述大气状 况的气象参数。 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传播过程中信 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 的变化。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 遥感两种方式。,&1.3 探测原理,1、直接探测: 探测器(感应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特性地原理。 如:探空仪上的热敏电阻测温原理

10、。温度变化电阻值变化电动势变化电讯号频率变化温度变化; 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测量大气温度。,2、遥感探测: 通过大气中传播的要素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分布。 如:天气雷达测云雨,是根据雷达波对云内含水量的回波强度分布及其结构,实现对云雨的连续探测。 微波辐射计测定大气湿度,是根据大气中的水汽在1.35cm波长处有强烈的辐射吸收作用的原理。,&1.4 探测仪器的主要性能,仪器的性能包括(研修) 准确度仪器的测量值(已做各种订正后)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合成大小,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灵敏度:

11、仪器的灵敏度就是它的示度在被测要素改变单位物理量时所移动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或显示输出量的大小。即:指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如果被测要素的物理量改变x,相应仪器示度改变量为y, 则灵敏度表示为:y/x,例如:玻璃温度表的灵敏度的单位为mm/1 10mm/15mm/1 由于观测者的感官功能有一定限度,要求正确迅速地读出仪器示度,就必须要求仪器具有适当的灵敏度。但片面要求高灵敏度也是不实际的,会使仪器变的庞大。 如:灵敏度1m/1的温度表,50的测量范围的话,温度表起码要50m高。,惯性(滞后性) 仪器的惯性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 具有两重性,一般要求惯性的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12、 探空仪-惯性小; 湍流探测-惯性很小 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惯性适当大点,分辨率 仪器的分辨率导致一个测量系统响应值变化的最小的环境改变量 它和量程及灵敏度有关,仪器性能的改变也会影响分辨率。 量程 仪器的量程仪器的测量范围 它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和测量的要求。 如:利用一支温度表测量某一地区常年气温,则要求其量程20t50,-20和50为该地区100年一遇的最低、最高气温。 CO2仪的量程则要考虑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稳定度仪器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率,准确性:反映测量值与真实状况误差 大小的程度 代表性:探测值代表一定空间范围 和时间段的平均状况 可比较性:不同测站和不同时间的 测量值能进行

13、比较,&1.5 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1、代表性 代表性气象测量值应能代表测站周围较大范围内的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状况。 代表性分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 空间代表性点对点、点对平面以至点对空间的代表性程度。即一个点的测量值能代表多大范围大气状况的问题。空间代表性的问题,重点是对观测场地的选择和设置的要求。,时间代表性一个点在给定时间段内的测量值对该点不同时段或另一时段被测量值的代表性程度。 要取一定时段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取有一定惯性的测量仪器,2、准确性 准确性:测量值与真值一致的程度 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a)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量的同一值

14、进行多次测量的过程中,保持常量的误差;或情况改变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仪器标定 b)随机误差(偶然性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给定量值作多次测量时,其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变化的那部分误差。 大小和方向不固定,无法测量或校正。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正负误差可以相互低偿,误差的平均值将逐渐趋向于零,3、比较性 指不同测站同一时间测得同一大气要素值,能够进行相互比较,并显示出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另外,也指同一测站不同时间的同一大气要素的比较,以说明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台站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

15、致性。,大气探测的代表性、准确性以及比较性直接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 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来衡量,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要求,观测场四周空旷平坦,所取得的资料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m)刻在石桩上,埋设在场内; 观测场一般是25mX25m的平整场地,保持均匀草坪,草高不超过20cm

16、,不准种植作物; 设1.2m高稀疏围栏,内设0.3-0.5m宽小路, 且只准在小路上行走,小路下建线缆沟或埋设线缆管。,观测场内仪器设置,&1.6 大气探测学的发展趋势,闪电 定位,卫星测臭氧,闪电 定位,云图 测风 测雨 测要素,卫星测辐射,辐射 遥测,臭氧探空 农气,辐射 酸雨,农业 海洋 环境,掩星 技术 T、V 廓线,测风 测温 大气成分,GPS/ MET,地基 总水量,卫星 观测,其它 观测,天气雷达观测,地面 观测,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 从人工观测到自动化观测 再到遥感探测 2从模拟到数字化 3从地基观测到空/天基探测,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Detecting System,1.气象卫星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2.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New gener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CINRAD 3.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 A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