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7274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无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K:39 Ca:40 Fe:56 Zn:65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高梁酿成酒 C.海水经过蒸馏成为蒸馏水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2.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 用工业用盐(含亚硝酸钠)来烹调食物 B 霉变大米用水淘洗后食用 C 用小苏打作制取糕点时的发酵粉 D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3、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

2、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水 氧化铜 空气 B 液氧 过氧化氢 海水C 水银 二氧化锰 冰水共存物 D 二氧化碳 酒精 氯酸钾4. 台湾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有66个原子 B. 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 C. C24H38O4属于有机化合物 D . C24H38O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C.用燃烧法区分羊毛纤维

3、和合成纤维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6.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 某食用碘盐部分说明如下,请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配料表:食用盐、碘酸钾(KIO3)食用方法:待食物烹调后,再放入碘盐储存方法:密封、防潮湿A 该食用盐主要成分由离子构成B 碘酸钾中碘元素显+5价C 碘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D 有食用方法可推测,有可能碘酸钾化学性质为:受热易分解8. 下列所给的各组气体中,全部即能用浓硫酸

4、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CO2 O2 H2 BNH3 CH4 HCl CH2 O2 CH4 DSO2 CO NO29.某同学在实验时不慎将铝片掉入一杯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产生大量气泡,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的 【 】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氢气 D 二氧化硫1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同样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铝、锌 C.铁、锌 D.镁、铝 11.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l、KNO3 、 (NH4)2SO4 BH2S

5、O4、BaCl2、AgNO3 CCuCl2、Fe2(SO4)3、NaNO3 DK2SO4 、K2CO3、NaOH12.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一定不合理的是 【 】CA B A在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情况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C用相同等量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未加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13.实验室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液体,若将它们两两混合,一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为: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14.已知完全中和一定

6、量的稀盐酸,需100g8%的氢氧化钾溶液,现在若改用1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 】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现有下列六种物质:氮气 氦气 熟石灰 硝酸钾 硝酸铵 氯化钠, 请从其中选择适当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即可填充探空气球,又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16.化学实验的失败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请回答:(各说出一条即可)(1)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结果小于1/5,可能的原因 ; (2) 小明将pH试纸润湿后再

7、去测烧碱溶液的pH值,其测定结果将 (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下同)(3)小华在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量取水读数时俯视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其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17. 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均衡营养,合理搭配膳食。某同学的午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副食:豆腐、红烧肉”。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填两种即可)该同学还需要补充的营养素是 。(填一种即可)18天然气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饭煮熟后关闭燃气阀门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19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1) 分别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A B(填“”、“”或“”); (2)t2

8、时分别用等质量的A、B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 量A B(填“”、“”或“”);(3)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需加水 g。20. 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红色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70%,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_”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D和E反应时有蓝色沉淀生成。则:(1)D的化学式可能为_。(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3) C与E反应若生成物之一是食盐主要成分,其化学方程式为 。三 简答题(共10分) 2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原理。 (1)稀盐酸来去除铁锈。_ (2)石灰浆粉刷墙壁会

9、使墙壁变得坚硬。_22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使其中的无色液体与试管中的固体接触反应,可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现象,请分别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现象和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 (2) 复分解反应 23.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2)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与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什么?(3)若用D装置干燥CO2气体,请简述操作步骤。24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方程式解释

10、(2)探究实验:分别用不同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和滤液成分的探究若向所得固体上滴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 猜想:滤液中溶质为Mg(NO3)2、Fe(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四 综合应用题(共10分)21 今天是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甲同学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右边所给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的量变化图像合理的是_(填“甲”或“乙”); 甲

11、 乙(2)乙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试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 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了验证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丙同学取该溶液少量,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进行验证,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写出该过程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丁同学将(3)中得到的浑浊液体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结果液体变红,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是 (填“全部”或“部分”)变质。(5)小组同学讨论认为,可以将(4)中丁同学使用的酚酞试液改成硫酸铜溶液,看到 现象,也能说明同样结论。(6)若已知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现在想加入适量的一种溶液除去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那么所加入的应是 (填化学式)溶液;(7)最后,同学们取该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克,逐渐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澄清的石灰水,结果产生沉淀的量如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