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7242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9课时 文明与家园练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时文明与家园河南中考题组1.(2017河南中考A卷,4,单选)在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每当小麦拔节抽穗时,原本应该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却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有的长满了各种不知名的野草,有的变成了牛羊放牧场。究其原因,有些农田因农民外出务工而无人耕种,有些农田因一些种粮大户和部分家庭考虑成本而无奈弃耕。上述情形()A.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休耕现象B.表明农民正在进行生产转型C.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已改变D.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2.(2016河南中考A卷,1,单选)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人顽固地抱有地域歧视偏见,把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某个特定地区。

2、河南人就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然而,真实的河南人是善良、淳朴、有担当的。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上述情况表明()A.地域歧视藏偏见,法律素养变暗淡B.德田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C.一部河南发展史,大半华夏文明篇D.八方通达枢纽地,中国之中优势显3.(2016河南中考A卷,4,单选)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

3、言()A.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排他性B.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应完全依赖全民的自觉性D.需增强方言使用的广泛性4.(2015河南中考A卷,1,单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烈火淬炼乃见真金闪光。从魏青刚、李博亚、胡佩兰到殷晓非、采建新、孟瑞鹏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似繁星璀璨,光耀神州大地;从迎着飞驰的列车舍身救人的李学生,到悬空半小时救下倒挂窗外89岁老人的“托举三兄弟”,再到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的“陇海大院”一个个温暖的片段,如春风化雨,感动亿万心灵。“河南好人”层出不穷,中原儿女正在用鲜血和生命点亮中华版图上的河南坐标。这表明()A.河南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显著B.河南人民精神境界至高无上

4、C.中原优秀文化积淀厚重无比D.河南文化强省目标已经实现5.(2015河南中考B卷,3,单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土壤污染正在威胁着18亿亩耕地红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0.5亿亩耕地因被污染已经不再适合于农业耕种。土壤污染对粮食产量、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需要()A.加大土地开发投入力度B.落实禁止排污工作重心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禁止农民使用化肥农药6.(2014河南中考A卷,9,辨别与分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新建筑和社区命名求洋、求怪现象日益突出。“曼哈顿”“普罗旺

5、斯”“巴黎春天”等洋名令人眼花缭乱。谈如何给建筑、社区命名,各种观点莫衷一是。7.(2018河南中考A卷,11,观察与思考)材料一“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效果明显,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材料二2018年5月18日至19日,

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党和国家为什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三个方面即可)(6分)(2)联系上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说明建成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坚持哪些生态文明理念。(两个方面即可)(4分)8.(2017河南中考A卷,10,观察与思考)2016年9月4日晚,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最忆是杭州精彩呈现。“春江花月夜”清灵淡雅,“采茶舞曲”飘然而至,“高山流水”古风流淌,中国鼓、中国古琴荡气回肠;梁山伯与祝英台

7、、白娘子与许仙,奇幻的故事在水面舒展,演绎中华文化的精粹,抒怀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2017年5月14日晚,主题为千年之约的文艺节目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精美的敦煌壁画,灵动的飞天仙女,大唐盛世的百乐齐鸣,茶马古道上翩翩起舞的孔雀,中国戏曲的绝活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风采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隆重推出的文艺节目,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惊叹,让世人沉醉!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在两大国际峰会期间隆重推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文艺节目?(三个方面即可。

8、6分)(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即可。4分)9.(2017河南中考B卷,11,观察与思考)材料一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喜人,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材料二厚重河南,德润中原。悠悠历史铸就了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其中道德文化更是独具魅力。从张荣锁、任长霞、魏青刚、洪战辉到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王锋“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每

9、个河南人都是站在中原道德高地上的杰出代表。目前,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正在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我们坚信,中原道德文化,必将在薪火相传中不断丰富,更放光华!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出哪些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三个方面即可。6分)(2)踏上构筑文化高地新征程,中原儿女肩负着怎样的道德文化使命?(两个方面即可。4分)10.(2017河南中考A卷,12,活动与探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滩区景色如画,令人向往。近年来,郑州黄河滩区成了近郊游的热点,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聚集地。若有朋友到

10、郑州来,游黄河滩区、品“渔家乐”美味佳肴似乎是一种时尚。然而,随着到黄河滩区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在利益驱动下,从事“渔家乐”的餐饮船只数量与日俱增。与此相伴的是,“渔家乐”经营者私搭乱建,将餐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直接排入黄河。“别再让渔家乐污染我们的母亲河!”这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期盼。“保护母亲河,你我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对“渔家乐”现象进行评论。(两个方面即可。4分)(2)请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与材料重复者不得分。2分)(3)保护母亲河,你打算有哪些实际行动?(两个方面即可。4分)11.(2016河南中考A卷,13,活动与探索)“红军不怕

11、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渡过24条河流、爬过18座山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可以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征既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的长征。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作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

12、,你校准备开展“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谈谈为什么要把长征精神作为新长征路上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三个方面即可。6分)(2)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新长征的胜利作出贡献?(不少于四个方面。4分)河南模拟题组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8平顶山二模,1)2018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三门峡灵宝市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大型社火表演。一名中年男子手中拿着一根拐杖,背着老母亲行走川在流不息的人群和社火表演的团队中,背上的老人观看着表演,满面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13、下列对中年男子的孝心善举看法正确的是()A.背母亲看表演才是孝敬父母B.一种作秀行为,不值得提倡C.孝心植根心中,善举不必真行D.体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2.(2018漯河一模,1)“经典咏流传,我把诗歌唱给你听!”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播出仅三天,豆瓣评分高达9.3,72%的人给了5星好评,网友纷纷表示“央视爸爸认真做起原创综艺来,甩其他综艺节目好几条街!”网友为经典咏流传点赞的原因是()A.纯娱乐性的节目,形式新颖易为大众接受B.节目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C.创新性地传承和宣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D.主要是强大的嘉宾阵容吸引观众3.(2018漯河一模,3)为了给父亲捐

14、献骨髓,体重只有90斤左右的武汉市七一中学初三学生陈羽杨一直在努力增肥。陈羽杨告诉记者:“我的命是我爸给的,现在就只有我能救我爸。”陈羽杨的行为()A.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履行了孝敬父母的道德责任和法定义务C.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父亲是愚蠢的D.她如果不捐献骨髓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2017郑州二模,2)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要求包括郑州市在内的多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

15、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A.是为了减小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的难度B.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C.能根治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D.能确保全民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环境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5.(2018郑州二模,7)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并确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为应税污染物,同时还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该法的实施()A.为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根本依据B.是提升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C.赋予了相关纳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