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柳宗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374828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柳宗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刘禹锡柳宗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刘禹锡柳宗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刘禹锡柳宗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刘禹锡柳宗元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柳宗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柳宗元(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禹锡、柳宗元,一、刘禹锡: 1、刘禹锡生平。 在中唐诗坛上,元白、韩孟两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二人是最有特色的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州刺史。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今人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2、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及风格,刘禹锡的诗大多简洁明快,风情俊爽,贯穿着一股豪迈刚劲之气,如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传统悲秋情绪,颂秋赞秋,表现出诗人乐观、坚毅、豪迈的精神,

2、无怪乎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诗句分析,全诗结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 者,小 结,制作:鲍远航,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用。,作者被贬久远,表达了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颔联:写了离京之久,变化之大,曲折地控诉了政治迫害的残害,借典抒情。,“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颈联:作者就象一只快要沉没的帆船,而身旁却有千白只帆船疾速

3、驶过;又象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而面前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荣。,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沉舟”、“病树”;“千帆”“万木”比喻成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新贵们。,尾联紧扣题旨,突出中心。酬答友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首联 被贬远久,颔联 借典抒情,颈联 借物喻意,尾联 长志酬答,酬,长,小结:这首诗叙事抒情,起伏顿挫,感慨沉痛而又不失豪放,是一首境界较高,含蕴丰富的和h答诗。,刘禹锡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咏史怀古之作,这类诗善用精练的史笔概括史事,议论警策,运笔苍凉,感慨深沉,韵味隽永。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 金陵五题并序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

4、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824826)作金陵五题,以联章方式,歌咏五处古迹,总结历史教训。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以偶句发端,笔势浑厚。“山围”、“潮打”,仅四个字便标出石头城的位置,而地形之险见于言外。“故国”意同“故都”,与“空城”同指“石头城”。 用“故”用“空”, 使空间与时间结合,唤起苍茫怅惘的吊古意识。 “山围故国周遭在”,反

5、衬六代豪华是已消歇,见得人事不修,则地形之险实不足恃。“潮打空城寂寞回”,赋予江“潮”以人的情思,因感知所拍打的是一座“空城”而“寂寞”地退回,则昔日此城车水马龙、金迷纸醉之时,它自然并不感到“寂寞”。江“潮”犹有今昔盛衰的感慨,何况人呢?,三四句请出万古不磨的明月作为古今治乱兴亡的见证人,抒发更为深沉的感喟。“石头城”上,“女墙”仍在,却不仅无人戍守,而且也没有任何人来此凭吊;只有曾照“旧时”繁华的明“月”,在“夜深”人静之时,从“淮水东边”升起,经过“女墙”,“还”来相照。吊古之情,从“山围故国”、“潮打空城”涌出,波澜叠起,至月照“女墙”而推向高潮,诗亦戛然而止,令读者咏叹想象于无穷。,

6、金陵五题自序云:“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 叹赏良久, 且曰: 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从全篇 看,景中寓情言外见意,凭吊前朝,垂戒后世,确是怀古诗中的杰作。,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明唐汝询唐诗解云:“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诗人从“金陵”城中选取两个极有代表性的地名“朱雀桥”与“乌衣巷”领起一、二两句,对偶天成,色彩斑斓,既能标帜金陵的地理环境,更能激发关于六代繁华的联想。然后将“

7、野草花”、“夕阳斜”两种荒凉景象和这两个显赫地名联结起来,于强烈反衬中蕴涵异常丰富的暗示,引人深思。前两句写静景,“静”得凄凉。,后两句,于“野草花”、“夕阳斜”的静景中添入燕子飞来的动景,以动形静,更见凄凉。燕子不仅是候鸟,还有“喜居故巢”的习性。诗人抓住这一点,与一、二两句关合,写出了两个警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加唐汝询唐诗解所说:“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而王朝兴替、人世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辛弃疾沁园春云:“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飞燕?”抓住此诗的主要特点推此诗为绝唱,

8、确有见地。,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前四句怀古叙事,暗示了地形险要不足依赖。后四句在前面叙写历史的基础上感叹人世兴亡。作者是以怀古而伤今: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是否也有深重的隐忧呢?,刘禹锡长期流贬巴渝、湘阮等地区,有意识的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采集并学习、吸收当地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

9、,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如竹枝词二首、竹枝词九首、踏歌词四首、浪陶沙九首、杨柳枝词、柳枝词等。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云:“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云:“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晴情字借作字,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竹 枝 词,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

10、无限似侬愁,二、柳宗元,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失败被贬永州十年,再贬柳州,死于谪所。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其诗大多写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内容多抒发其个人离乡去国的悲愤抑郁,他将悲愤抑郁愤懑寄意于山水,创造出峻洁、澄澈的境界。苏轼称其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赏析,诗由登柳州

11、城楼起兴,起势很高,情景皆有,意境阔远,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基调。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从高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颔联赋中有比。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云:“起笔音节高亮,登高四顾,有苍茫百感之慨。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五、六言岭树云遮,所思不见,临江迟客,肠转车轮。恋阙怀人之意,殆兼而有之。收句归到寄诸友本意,言同在瘴乡,已伤谪宦,况音书不达,雁渺鱼沉,愈悲孤寂矣。”,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写雪景而

12、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全诗句句写景,合起来是一幅图画,所以正如黄周星 唐诗快 所说: “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绝灭孤独寒正写出一寂寥、清冷、孤独之世界,但再加一雪字,这又是多么纯洁,一尘不染。渔翁独钓寒江正见出诗人孤傲而清高的个性。,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渔翁中的渔翁,超尘绝俗,悠然自得,正是后一心境的外化。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正是前一种心情的写照。,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