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4816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蟠螭纹的由古至今汇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蟠螭纹的由古至今,蟠螭纹的含义,蟠螭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以螭龙盘曲纠结行为图案。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曲。民间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蟠螭纹的产生,春秋时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社会的变革,影响到青铜铸造业,早期的青铜器的花纹多则繁复。由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影响,实行严谨细密的风格。 在装饰方面,这时代表一种新的趣味,观念,标准,理想的青铜艺术在勃兴。所以构图细密,呈网状布局的蟠螭纹产生,成为一种新潮流的标志。

2、 青铜器上的蟠螭纹是有许多小蛇状的动物相互缠绕,它们作为花纹单位重复出现的一类纹饰。 蟠螭纹由神话动物构成,但它仅是图案,所以只供人欣赏装饰,不再有神秘的意味。,战国时期的蟠螭纹,时期:战国时期 名称:蟠螭纹铜镜 简介: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螭口怒张,吻上下各有一长牙,头上独角,一前足高举,团身。纹饰纹饰充满动感。地纹由圆形与三角形相间的雷纹组成,镜卷缘。 用处:铜镜为鉴照之器,属日常生活用具。 来源:故宫博物馆,战国时期的蟠螭纹,名称:蟠螭纹镈,名称:蟠螭纹青铜壶,汉代时期蟠螭纹的变化,汉代社会安定,有一大段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外贸文化

3、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对装饰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越来越绘画化的发展。 汉代继续沿用战国的方法还有一些纹饰的画法,但是装饰纹样也因为思想的提高有了发展和进步。 由于人民生活安定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而且汉代营造了青龙,白虎等这些动物,真实的存在在人们生活中的还有孔雀,鹿等等,多有翅膀,为祥禽瑞兽,所以汉代的人在蟠螭纹上也添加了像翅膀一样的卷云状的尾巴。,汉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两汉时期 名称:蟠螭纹镜 简介:圆形,三弦钮,圆钮座。主体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成,细密云雷纹为地纹,主纹为一圈浅浮雕变体蟠螭纹,盘旋交错,形体抽象。该镜纹饰线条华丽流畅,古朴优美。小修。蟠螭纹镜是西汉早期最流行的镜种

4、,从战国中期一直延续到汉代,早期的蟠螭纹镜,地纹较清晰,后期地纹逐渐模糊,直至汉代,地纹完全消失。,战国时期的蟠螭纹和汉代时期的对比,对比两幅图,战国时期蟠螭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耳朵大多数是方圆形的,腿部线条弯曲,脚爪向上翘:汉代的蟠螭纹眉毛向上竖而且往里钩,眉毛浅,有柔中带刚的感觉。 汉代的蟠螭纹和战国时期的纹饰差不多,汉代的蟠螭纹多了两个卷云纹组成的尾巴,唐代时期蟠螭纹的变化,唐朝时期中国是最强大的时期,在繁荣的经济文化背景下,设计艺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提高自身的修养。 诗化的文化,使设计艺术发生了某种质的飞跃,是艺术同样充满意境,是纹样造型丰腴,强调主纹突出,地

5、部疏朗,色彩鲜丽明快,造型开始趋于写实细腻的风格。,唐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 唐朝时期 名称: 唐三彩蟠螭纹瓶,宋代时期蟠螭纹的变化,宋朝是一个“以文治国”的时期,艺术也随着文人的思想变化着,文人追求的不仅表现在可以产生科学技术,而且改造着美学。 宋代强调道法自然的设计,一切追求自然清淡和端庄淑秀为特色,想要达到个人内心自由的精神。 宋代的纹样受到一些文人思想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程式几乎一样。 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纹样的造型也开始更加的细腻和精密,能够更好的反映出人们所想所见。,宋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宋朝时期 名称:白玉蟠螭纹璧 简介: 简介:此玉璧质坚莹润

6、,色泽洁白,但两面有白沁。玉璧正面雕五只游走的螭虎,其尾部分叉,四只较大的均有四足,较小一只仅雕出两前足,拖细长尾;三只较大的螭虎头呈梯形、圆眼、尖耳方嘴,而另一只小螭虎则为尖脸尖耳尖嘴圆眼。玉璧反面刻谷纹。 来源:青岛市博物馆,唐代时期的蟠螭纹和宋代时期的对比,同样,对比后得出唐代的蟠螭纹劲上有人字形纹,脊上开始有阴刻脊线,腿部的关节处还有类似云的纹饰;宋代的蟠螭纹鼻下有很深的阴刻线,和唐代的位置不同。 宋代的蟠螭纹嘴上翘,而且像凹槽一样,口部突起,形成立体感;唐代却没有。,明代时期蟠螭纹的变化,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萌芽,市民文化的冲击很大,他们要求尊重新的规

7、律要求承认人的情欲力量和追求个人利益带来的动力。 明代的社会文化精神具有开明的特点,人们追求人格独立,崇尚个性。所以纹样变化多样。 纹样也顺应社会的潮流,人们的思想,突出人民追求个性,所以纹样有威严的感觉。,明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明朝时期 名称:鸡骨白蟠螭纹带钩 简介:白玉质,沁色呈鸡骨白。带钩,钩首作龙首状,面部刻画细致。勾身雕一蟠螭,采用多层浮雕的形式,目、角突出,卷尾分叉,曲身前行。刀工犀利,选材考究,较为难得。,清代时期蟠螭纹的变化,清代时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时代,科技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封建贵族喜爱庸俗和匠气,过分追求华丽。 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喜爱繁琐堆砌 。

8、技术的提高,纹饰出来的效果也更加的完美。 还有因为中外经济发展,中国的纹饰为了供外商选购,外商也会规定纹饰,所以总体上纹饰的造型大多模仿的较多,但是也会根据从古至今的纹样,有局部变化以符合时代的审美趣味。 对于在模仿的基础上迎合时代审美趣味做出一些细微的变化外,还因为中外交流的机会增多,有一定的创新,一些各个时期没有的创新,但是同样也集合了所有各个时期的特点。,清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清朝时期 名称:犀角雕蟠螭纹杯 简介:犀角呈喇叭状,形体较深。杯内刻出荷叶脉纹。杯外壁浅浮雕双螭纹,刻法古朴,留有明代遗风。近足部装饰蕉叶纹和变体回纹,显得规矩工整。口沿内外侧同样装饰变体回纹,上下呼应,具有整体

9、感,口沿还雕有浮雕螭龙纹,双目圆睁、口含杯沿,生动而有趣。,清代时期的蟠螭纹,时期:清朝时期 名称:粉彩描金堆贴蟠螭纹瓶 简介:以淡青釉为地,金粉描绘花卉图案,腹部堆塑四条动态各异的神秘动物,这件艺术品汇集了陶瓷技术的多项发明。高29.5厘米。 来源:故宫博物馆,明代时期的蟠螭纹和清代时期的对比,明代时期的蟠螭纹头形较短,眉眼大多由面部中央勾出,眼行样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头部上端有角或无角,发形变化多端;有的身形是圆身,两侧用斜刀切削,形成直楞线,表示脊柱挺健,以增威势。 然清代不同,清代集合了所有各个时期所没有的特点,但是一般以白玉为最多,大多白玉变体浑圆光洁。,总结,蟠螭纹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兴盛,每个时期他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也迎合了每个时期的时代潮流; 蟠螭纹从最开始的简单的神话式含义慢慢的转变成现在的集合所有特点而形成的纹饰,不仅集合而且还有创新; 从古至今,一步步随着时代,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影响,不断的丰富,加深,最后成型; 每个时期,有传承也有创新,更加丰富了纹饰的样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