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374193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科用(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了解孟子、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请思考: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哪些社会原因?,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开始,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战乱不断,孔子讲学图,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

2、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学以致用,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D,学以致用,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B,一、儒家,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国人 思想家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 被尊称为

3、“亚圣”,1、孟子,(1)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学说,一、儒家,1、孟子,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B、实现途径:,重民,民贵君轻。,(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1)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学说,一、儒家,1、孟子,(核心), 人性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根于心”。,(1)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仁政”学说,一、儒家,1、孟子,(核心), 人性论:,人性本善, 义利观:,重义轻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1)思想主张

4、, 政治主张:,“仁政”学说,一、儒家,1、孟子,(核心), 人性论:,人性本善, 义利观:,重义轻利,(2)地位,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四书之一。”,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丘。,孟子思想的影响,孟庙亚圣殿(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身 。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

5、,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名言,学以致用,3.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 B C D,A,学以致用,4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制天命而用之” “人之初,性本善” A B

6、 C D,B,2、荀子,荀子,名况 赵国人 思想家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一、儒家,1、孟子,2、荀子,(1)思想主张, 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人性论:,人性本恶,但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一、儒家,1、孟子,2、荀子,(1)思想主张, 天人观:, 人性论:, 政治主张:,礼法并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富国,一、儒家,1、孟子,2、荀子,(1)思想主张, 天人关系:, 人性论:, 政治主张:,礼法并用,(2)地位,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学以致用,5荀

7、子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言论反映的是 A荀子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荀子反对暴政,主张实行开明统治 C荀子的哲学思想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荀子认识到人可以改造自然,A,学以致用,7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命题,突出地体现了他 “性恶论”的主张 礼法并施的政治主张 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 B、 C、 D、,B,学以致用,8.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

8、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A,墨子,名翟 鲁国人 思想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二、墨子与墨家,1、思想主张,(1)兼爱,“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二、墨子与墨家,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1、思想主张,(1)兼爱,(2)非攻,“(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二、墨子与墨家,1、思想主张,(1)兼爱,(2)非攻,(3

9、)尚力,(4)节用、节葬,二、墨子与墨家,学以致用,9儒、墨两家在战国百家中最具实力,其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的重用和推广 B两家的主张适应了战国的形势 C两家的主张具有系统性 D两家主张得到小生产者的拥护,D,学以致用,10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叙述正确的是 A、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B、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C、墨子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D、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无差异,B,学以致用,1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 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谈论的问题不同

10、D、两人有矛盾,B,庄子,名周 宋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三、庄子与道家,朝三暮四,庄周梦蝶,三、庄子与道家,1、思想主张,(1)哲学观点:,“齐物”,(2)人生态度:,“逍遥”,(3)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学以致用,12下列观点,属于庄子的思想相符的是: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人必须顺应自然 A B C D,D,学以致用,13战国时期,在“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持对立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与荀子 B荀子与庄子 C墨子与庄子 D孟子与庄子,B,学以致用,1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

11、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C,四、韩非与法家,韩非 战国后期韩国人 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四、韩非与法家,1、思想主张,(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四、韩非与法家,1、思想主张,(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变法革新,2、地位:,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2、,学以致用,15韩非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其“法治”思想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B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君主利用“法”巩固专制统治 C他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其“法治”思想打击了权贵势力,维护了人民利益,B,学以致用,16韩非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最主要是由于 A法、术、势的主张有利于统治秩序的长期稳定 B变法革新的主张有利于历史进步 C其思想适应了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D其法治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民主社会,C,五、孙膑与兵家,孙膑 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1、思想及影响,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

13、重视人的作用。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五、孙膑与兵家家,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尚闲,墨子,墨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韩非,法家,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庄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道家,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人性本恶);政治思想(礼法并用),荀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孟子,政治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儒家,思想主张,代

14、表人物,学派,六、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内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学以致用,1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

15、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D,学以致用,1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B,学以致用,19.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