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4165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八)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糕点包装中常用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2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

2、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3反应4A(s) + 3B(g) 2C(g) + D(g),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4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 H0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A的量,平

3、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K值增大 B升高温度,K值增大CK越大,说明该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D该反应的K = 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1CH3OH(g)+O2(g)CO2(g)+2H2(g) H=192.9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6反应4NH3(g)+5O2(g

4、)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 mol/(Ls) Bv(O2)=0.00l0 mol/(Ls)Cv(NO)=0.00l0 mol/(Ls) Dv(H2O)=0.045 mol/(Ls)7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cC(g)+dD(g),C物质的质量分数(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0 S0 BH0 S0CH0 S0 DH0 S08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选项化学反

5、应方程式已知条件预测 A M(s)X(g)+Y(s)H0它是非自发反应 B W(s)+xG(g)20Q(g)H0,自发反应 x可能等于1、2、3 C 4X(g)+5Y(g)4W(g)+6G(g)能自发反应H一定小于0 D 4M(s)+N(g)+2W(l)4Q(s)常温下,自发进行H0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K,向丙烧杯中加入0.1mol CuO后,CuSO4溶液恰好恢复到反应前的浓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烧杯中铜棒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丙烧杯右侧碳棒为阴极,其电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C反应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甲烧杯移动D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

6、1 mol10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B在t1(t1+10)s时,v(A)=v(B)=0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D 0t1s内A的反应速率为v(A)=mol/(Ls)AaXY11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检

7、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12 250C时,0.1 molL1的某酸HA溶液中1010,请回答下列问题:(1)HA是 酸(填“强”或“弱”),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在加水稀释HA的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_(填字母)。A. B. Cc(H)c(OH) Dc(OH)(3)已知1000C时水的离子积是1.010-12,在此温度下,有pH=3的盐酸和pH=3的HA的两种溶液取等体积两溶液,分别稀释到pH=4时,加水的关系是:前者_后者(填、或=,下同);取等体积的

8、两溶液,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相应钠盐固体少量,两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前者_后者;50mL pH=3的盐酸溶液和50mL 0.003mol/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_.pH=3的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mol/L(4)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证明HA是弱酸还是强酸,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 13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用0.1000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B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

9、刻度,记下读数E 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读数。G把锥形瓶里的溶液倒掉,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涤干净。按上述操作重复一次,并记下滴定前后液面刻度的读数。据此实验完成填空:(1)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 _(2)上述E步骤操作之前,先用蒸馏水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高”、 “ 偏低”或“无影响”)。(3)重复做该实验4次。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c(KOH)/molL-1B中起点刻度B中终点刻度V(HCl)/ml10.1000024.9525.0020

10、.1000024.9625.0030.1000024.5025.0040.1000024.9425.00请你确定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4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 + CO(g) = Fe(s) + 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温度/100011501300平衡常数4.03.73.5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或“=”)(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

11、CO的平衡转化率= (3)欲提高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高二化学假期作业八每个选择题5分,共50分1A 2B 3B 4C 5D 6C 7A 8B 9D 10C 11(14分)(1)2H+ + 2e = H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2Cl2e=Cl2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2)纯铜 Cu2+ + 2e = Cu 粗铜Cu2e= Cu2+ 12(16分)(1)弱 HAH+A- (2)B (3) 9 110-9(4)测0.1mol/L HA 的pH,若pH=1为强酸, 若PH1为弱酸.(答案合理即可)13(9分)(1)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无影响 (3)0.09980mol/L14(11分)(1), (2)0.006mol/(Lmin)、60% (3)C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