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图及应用-3N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371552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图及应用-3N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相图及应用-3N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相图及应用-3N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相图及应用-3N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相图及应用-3N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图及应用-3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图及应用-3N(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薛 文 东,三元系统相图,2014年12月17日,无机非金属材料系,2,一.相律与组成表示法 1.相律 在压力恒定的条件下,三元体系的相律应是: f=C-P+1 当系统存在一相时,具有最大自由度 f=3 当f=0时,P4,有4相共存 最大自由度为3,说明有两个浓度和一个温度为独立变量,这需要三维空间来表示体系的状态,一般用正三棱柱。正三角形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组分,而纵坐标表示温度。,三元系统相图,3,2.组成表示方法及几个规则 正三棱柱的底部的正三角形称为浓度三角形(吉布斯三角形)。三个顶点表示三个纯组分A、B、C的组成,三条边表示三个二元系统A-B, B-C, C-A的组成,三角形内的任意一

2、点都表示含有A,B和C三个组分的三元体系,但各点中所含组分A,B,C的比例不等。 三角形内任意一点M的组成表示法: 通过M点,作三条边的平行线,从而可知某组分的含量,如图 或通过M点作平行于三角形两 边的直线,然后根据它们在第三边 所得的截线来表示。,三元系统相图,4,等含量规则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线上任一组成点所含对 面顶点组分的含量不变,如图中MN线上的任意点,C 含量不变。,三元系统相图,5,恒比例规则 三角形一顶点和其对边任意点的连线,线上任一组成点中,其余两组分含量的比例不变。 MN两点所含A、B组分的比例相同,利用相似三角形很容易证明。,三元系统相图,6,3)杠杆规则 二元系

3、统相图中的杆杠规则在三元系统相图中同样适用. 设有两个三元混合物的组成为M和N,其质量分别是m和n, 混和后的新混合物之组成点P,一定落在MN连线上,且有 证明 设:M中的A含量a1 N中的A含量a2 P中的A含量x 有ma1 +na2 x(m+n) 整理得: 根据相似三角形: 所以,三元系统相图,7,二.在固态中完全不互溶的三元相图类型 1.具有一个低共熔点不生成化合物的三元相图,1)相图的构成 它是一个正三棱柱,三个侧面代表了三个具有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相图。一个二元混合物,当加入第三种物质后熔点还要继续降低。因此从三个纯组分的熔点及相应的二元液相线出发,形成了向下倾斜的三个液相面,这三个液

4、相面相汇的一点E为三元低共熔点。这点的温度比三个二元低共熔点的温度都低。通过E点作一个与底面平行的平面,称为固相面。,三元系统相图,8,面:二元相图只要不形成连续固溶体,每个组分或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液相线。与二元相图类似,三元相图中,每个组分都有自己的液相面。 固相面任何三元混合物的熔体冷却析晶到此温度时,析晶结束。 线:三个液相面交得三条曲线称为界线。当三元熔体冷却碰到界线时,将同时对两种固相饱和。从熔体中要析晶出两种固相。在界线上进行的过程是三相平衡共存的过程,f1。,三元系统相图,9,点:三个液相面相汇于一点E,为三元低共熔点。显然处于这个温度和组成的液相将同时对A、B、C三个固相饱和,f

5、0。 区域:液相区 固相区 固液共存区,第一结晶区,两相平衡,S,L 第二结晶区,三相平衡,S1, S2,L,三元系统相图,10,等温截面与投影图 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这些平面和液相面相交,可得到一些等温线。把这些等温线以及界线、低共熔点都投在一个三角形上,界线上的温度下降方向用箭头表示。这样就可得到反映立体图液相面范围、低共熔点位置及温度变化的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就是在一般相图手册中常碰到的图,它使用起来要比立体图方便 。,三元系统相图,11,多温截面 多温截面是垂直于底面三角形的平面与立体图所截得的面,这种图可以帮助加深对三元相图立体结构的理解。,三元系统相图,12,析晶过程分析 立体图:

6、投影平面:,三元系统相图,13,各相的相对含量 利用相图,不仅可以计算出最后产物中A、B、C含量,而 且也可以计算析晶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液相和固相的比例以及累 积的固相中A、B、C之间的比例。 J点: 固相的组成m点,液相的组成J点。 总体系中,固相、液相(A、B、C) 的比例,也可计算或用书中介绍的 “更迭法”。,三元系统相图,14,2.生成一个同成分熔融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这类相图的立体图的三个侧面是由一个具有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和两个形成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相图组成。立体图可以是由两个简单三元相图合并而成。 该相图有两个低共熔点,另外还 出现了一个鞍心点t。t点是在E1E2线 上的温度

7、最高点,又是CD线上的最 低点,所以象马鞍的鞍心。,三元系统相图,15,连结线规则(范雷恩规则): 在三元系统中两个晶相初晶区相交的界线(或其延长线)如果和这两个晶相的组成点的连结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则交点为界线上温度的最高点。 所以t是E1E2线上的温度最高点。,三元系统相图,16,分析相图时要注意: 组成点在哪个初晶区内,首先析出哪个晶体 组成点在哪个副三角形内,析晶结束点必在该三角形的三个晶区所围成的低共熔点上。 m点: 组成点如果在CD线上,析 晶的结束点在t点,相当于二元 系统相图。,三元系统相图,17,3.生成一个同成分熔融的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在三元系统相图中有一个一致熔融的

8、三元化合物S,其组成点落在自己初晶区内,S点是三元化合物液相面的最高点。 连线AS、CS、BS,将整个相图 可划分为三个简单的三元相图,因 而有三个低共熔点E1、E2、E3和三个 鞍心点m1、m2、m3。 其析晶方式与前述一样,AS、 CS、BS线上的组成点析晶结束点 为该线上的鞍心点。,三元系统相图,18,4.生成一个异成分熔融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1)相图的构成 三棱柱的三个侧面是由二个具有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相图和一个具有不一致熔化合物的二元相图组成。,该相图总共有四个相区, 五条界线和两个三元无变量点。,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二元化合物的组成 位置并不在其本身的液相面的范围内, 而是为B的液

9、相面所掩盖。,三元系统相图,19,重心位置和交叉位置 P、E两点虽同是三元无变量点,但有着很大的区别。 E点是、相区的交点,在三角形ACS内,为重心位置。 P是三相区的交点,但在三角形BCS外,交叉位置. 在重心位置进行的是共熔过程LA+C+S. 在交叉位置进行的是转熔过程L+B S+C.,(证明:因为C+St, Lp+B=t,所以Lp+B C+S),三元系统相图,20,在界线上的转熔和切线法则,瞬时组成: 如M点的析晶,在液相组成点到达N时,固相的累积组成为P,那么N点析出的瞬时组成是什么,是G点。为什么?我们看一下,如原始组成点为Q,当液相组成靠近N点时,F点越靠近G点,说明累积的时间越来

10、越短,当原始组成就为N时,其析出的固相组成便为G了。,三元系统相图,21,从右图可以看出,PQ液相线的切线有一部分与AD相交,有一部分与AD的延长线相交,如MQ的切线交于AD延长线的右端。 A+L1=D+L2,L1-L2+A=D L1-L2为析晶消耗的液相,L+A D 所以远离的晶相被转熔(回吸)掉。同理可以证明HP段,HP段的切线交于A左边,HP上的析晶过程为L+D A,从而得到切线规则,三元系统相图,22,切线规则 作界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若切线与界线相应的两晶相组成点连线的延长线相交,则冷却时在该点上进行的是转熔过程,并且是远离交点的那个晶相被转熔。若交点在两组成点连线之间,则进行的是低

11、共熔过程。,三元系统相图,23,典型的析晶过程,三元系统相图,24,典型的析晶过程,穿越D晶区,没有经过转熔点。在DPp内的组成点析晶,都要发生穿晶现象。,三元系统相图,25,5.生成一个异成分熔融的三元化合物的相图 有两个交叉位置的情况 右图是这类相图的立体图。周围三个二元相图都是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相图。三元化合物S在Tn温度下分解,它的组成所处的位置是被A的液相面所掩盖。所以在投影图上三元化合物S在其本身的液相面投影的相区之外。 AS延长之后交P1P2界线于n点。n点是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nP1和nP2均是转熔界线,故用双箭头表示以便和共熔线区别。P1、P2分别在相应三角形一条边的

12、外面,为交叉位置。,三元系统相图,26,1点的析晶过程:,三元系统相图,27,1点的析晶过程:,1位于副三角形BSC中,所以析晶结束点应在 围成的无变量点E; 当液相到达3时,固相组成正好到达S,说明A晶相正好转熔完,C,B,S,三元系统相图,28,n点的析晶过程:,三元系统相图,29,n点的析晶过程:,当液相组成到达P1,固相由K向n变化,当变化到G点时,A消失,固相只有B、S存在,但液相L仍存在,这由杠杠规则可以看出。,三元系统相图,30,具有一个共轭位置的情况 如右图P1点,当无变量点位于三角形的 顶部,或称一个点的外面,称此位置为共轭 位置。把P1A,P1B连起来,可见S处于重心位 置

13、。所以: SLp1+A+B 即 L+A+B S(析晶,降温时) 在P1点进行的是双转熔过程,观察从该 点出发的三条界线的温度变化方向,可以看 到有两条界线上的温度是下降的,所以称双 降点。而交叉位置对应的是双升点。,三元系统相图,31,m点的析晶过程:,三元系统相图,32,m点的析晶过程: 因为m点在三角形SBC之内,所以析晶结束点在E点,三元系统相图,33,m点的析晶过程:,三元系统相图,34,m点的析晶过程: 以上两点的析晶过程具有区别的,一个是A先消失,一个是B先消失。,三元系统相图,35,6.具有一个低温下存在,高温下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二元化合物由固相反应形成,在未达低共熔温

14、度时,已分解为A和B,所以化合物S在二元系统中没有自己的液相线。但是当加入第三组分C时,熔化温度就要进一步下降,若三元低共熔温度低于S的分解温度时,那么在三元系统中就会出现S的液相面。反映到三元相图中就是化合物S的组成点在三角形边上,而其初晶区进入到相图内部,不与任何边缘接触。,三元系统相图,36,在右边相图中,只能划出两个副三角形,对应的是P和E点。而R点对应的是一条直线,说明R点有其特殊性。从温度下降方向看是双降点形式,但找不出共扼位置的情况,我们把这种点称为双降点形式的过渡点。 它有二个特点: 第一,在该点进行的是双转熔过程。第二,因为没有对应的副三角形,因此没有一个配料点能在该点结束。

15、 析晶过程分析:,三元系统相图,37,在右边相图中,只能划出两个副三角形,对应的是P和E点。而R点对应的是一条直线,说明R点有其特殊性。从温度下降方向看是双降点形式,但找不出共扼位置的情况,我们把这种点称为双降点形式的过渡点。 它有二个特点: 第一,在该点进行的是双转熔过程。第二,因为没有对应的副三角形,因此没有一个配料点能在该点结束。 析晶过程分析:,三元系统相图,38,当液相组成到达R点,固相组成在D点,对应的是A、B晶相。 当要离开R点时,固相组成在SB线上的D点,对应是B、S晶相。 显然液相量未变,这说明,在R点处进行转熔时,液相量是不消耗的,仅仅起到介质的作用。因此R点不可能成为结晶

16、结束点。,三元系统相图,39,7.具有在高温下存在、低温下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右图就是属于这类相图。由两 个具有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系相图 和一个低温分解、高温存在的二元 相图组成。由于加入第三组分C后, 温度要从e1e2下降。如果这种化合 物直到低温都不分解,则S的液相 面只有碰到C的液相面才停止。,三元系统相图,40,这样相图就成了一般具有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现在 的情况是,二元化合物在低于Tp温度下要分解。所以,当加 入第三种组分后,温度下降至Tp时,虽还未碰到C的液相面, 但已分解为A和B,所以这种相图中S和C的液相面没有相遇, 而是被A、B的液相面所隔开。 在一般的情况下,有几个无变量点,就应该对应几个副 三角形,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无变量点Q对应的三个组成A、S、B在一条直线上,因此Q没有对应的副三角形。 SC这条连线实际上无意义,因为无界线,所以不能用SC来划分副三角形,所以该系统内的任何配料点,其析晶结束点都在E点。,三元系统相图,41,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