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1540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B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5小题,1-35题,每小题1分,36-55题,每小题1.5分,共65分)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997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2B.27C.32D.47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319612006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长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读

2、某地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4图中甲地地租高于乙地的原因是A距市中心近B靠近风景区C靠近交通线D靠近河流5若钢铁厂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不可能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7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8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很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大城市周围;耗费能源多A BC D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

3、、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甲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甲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限制该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温和,棉花需求量小B.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C.地势低平,涝渍严重D.劳动力少,种植成本高10.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BCD1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BCD1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4、发展。14.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15.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风俗习惯的相似性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 B. C. D.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发展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关于图中、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17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5、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18.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19.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20. 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A. 商品率高 B. 机

6、械化水平高C. 精耕细作 D. 专业化程度高21. 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减少耕地使用面积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A. B. C. D. 22. 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稻田养蟹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黄土高原 C.大兴安岭山区D. 吐鲁番盆地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23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A广东 B江苏C江西 D云南24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7、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读格力企业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25该企业遍布全球的目的是A拓展原料进货渠道B增加劳动就业C扩大销售市场 D提高产品品质26格力电器在营销中坚持上门服务,这样做有利于A降低营销成本 B提高企业知名度C提高产品技术含量D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27关于该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正确叙述是A城市化水平始终低于工业化水平B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阶段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D阶段工业化水平升高,城市化水平降低28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农业 B工业 C采矿

8、业 D服务业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29.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 甲公路B.乙水运C.丙铁路D.丁航空30.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 甲B. 乙 C.丙 D.丁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3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3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右图是“我

9、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3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BCD34基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C港口建设D海岛旅游开发读“北京市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35下列时段,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增加的是A56时B78时C1112时 D1617时36市民在该租赁点选用公共自行车主要用于A上下班(学) B休闲健身 C周末出游D商务活动37北京市普及公共自行车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出行成本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ABCD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

10、长度(SL)。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8、根据图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4B.T3C.T2D.TI39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C.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D.工业化程度提高地理环境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该院落主体呈白色,房屋坐向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0该建筑设计有“大风不进屋”、“风吹自把门前扫”之特点。由此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1对于该院落中照壁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A.延长院落的采光时间B.遮挡早晨阳光的照射C.减

11、弱正午的紫外线强度D.阻挡来自北方的沙尘暴右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42甲、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A种植业、畜牧业B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种植业D种植业、林业43.当前甲、乙、丁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A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B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湿地破坏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湿地破坏、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44、“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 才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B、C、D、45、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 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46、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