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0873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小题,共54分请把答案填入表格里)1250和1.01105 Pa时, 2N2O5(g) = 4NO2(g) + O2(g) H= +56.76 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 H= +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水力(水能)按不同的分类可看成可再生能源和一级能源D可表示氢气燃烧

2、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 H= -241.8 kJ/mol 3.下列方法对2SO2(g)+O2(g) 2SO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加入SO3 B容积不变,充入N2气体 C压强不变,充入N2气体 D降低温度4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 ; 3v(C)=2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乘对方的系数)( ) A2A+3B = 2C BA+3B = 2C C3A+B=2C DA+B=C 5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

3、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体积 B加大X的投入量C减压 D升高温度6下列各组物质,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OH、NaCl、SO2、NaCl溶液 BBaSO4、SO3、CuSO4晶体、Na2O2CNaCl、H2S、CO2、Cu DSO3、AgCl、NH3、H2O、Ag7可逆反应aA(s)+bB(g)cC(g) +dD(g),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

4、AT1T2,正反应放热 BTlP2,a+bc+d DPlP2,b=c+d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2(g)2CO(g) 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A、 B、 C、 D、9在水中存在 H2OHOH平衡,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或进行哪项操作,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A 加入NaOH B 加入CH3COOH C 加入NaCl D 升温10 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溶液颜色()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11.对于可

5、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1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A) 0.5 mol/(L) B(B) 18 mol/(Lmin)C(C) 0.8 mol/(L) D(D) 1 mol/( L)1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COOH = CH3COO- + H+ B、NaOH = Na+ + OH-C、KClO3K+ + ClO3-D、BaSO4 = Ba2+ + S2- +4O2-14下列 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 熔融的MgCl2和熔融的NaOH B. 液氨 和石灰

6、水C. 石墨和食醋 D. 稀硫酸和蔗糖1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96.8 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 16关于溶液酸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很小的溶液一定是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

7、酸性1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B温度一定时,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中大DH2CO3第二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2第卷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46分)19( 8分)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的A2气体和0.6mol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B2()2AB() 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8、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第4min时,若将容器的体积快速扩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4min5min的AB浓度的变化线。C=n/v(2)在相同条件下,若开始时向此容器中加入的A2(g)、B2(g)和AB(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mol、0.5mol、0.2mol。则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判断依据是 。 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填序号)(等效平衡)A2、B2减小,AB增大 A2、B2增大,AB减小 均不变 无法确定20(10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285.8 kJmol1H2(g)

9、O2(g)H2O(g)H241.8 kJmol1C(s)O2(g)CO(g)H110.5 kJmol1C(s)O2(g)CO2(g)H393.5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2)H2的燃烧热为_ kJmol1;C的燃烧热为_ kJmol1。(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 kJ。(4)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21(8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 H1CO2(g)+3H2(g)CH3OH(g)+H2

10、O(g) H2CO2(g)+H2(g)CO(g)+H2O(g) H3化学键H HC OCOH O C HE/(kJmol-1)4363431076465413(1)已知反应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1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22.(共12分)25 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化学式CH3COOHH2CO3HClO电离常数1.7105K14.3107K25.610113.0108请回答下列问题:(1)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1、_。(2)同浓度的CH3COO、HCO、CO、ClO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3)常温下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填序号),一定不变的是_(填序号)。一定变大的是_(填序号),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E.若该溶液升高温度,上述5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_(填序号)。23.(8分)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22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合成氨反应,2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60%,求:(1)平衡时v (NH3) 的速率 (2分

12、) (2)求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列出算式,算出结果)(2分)(3)H2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2分) (4)平衡时容器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即物质的量之比)(2分)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正确答案:DCBAA CDBCC CBBAC CCB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8分,每空2分)(1) 在右图上直画标出 (2分)(2) 正 (2分) Qc K(或等效平衡)(合理即可) (2分) (2分)20(10分,每空2分)(1) (2分)(2) 285.8 kJ /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