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植物区系地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370868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植物区系地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三植物区系地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三植物区系地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三植物区系地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三植物区系地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植物区系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植物区系地(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植物区系基本概念 第二节 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 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 第四节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第二章 植物区系地理,第一节 植物区系的基本概念,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第二节 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种的分布区 科属的分布区 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种分布区的扩展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分布区持征与植物系统发育,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种的分布区 科属的分布区,种的分布区,分布区(areal)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以种的分布区为基础,在种的分布区的基础上

2、再合并出属、科的分布区。 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分布区制图,点图法 能够直观地表示植物分布的特点。 轮廓法(周界法) 该法便于比较分析。 涂斑法 采用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把整个分布区涂成斑块。 用不同的阴影线,表示同一类群中不同种的分布范围。,用点图法和轮廓法绘制的偃松(Pinus pumila)分布区(引自武吉华,1995),分布区结构:种群、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等。 分布区的形状:按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划分类型时分为两类: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星散分布) 分布区范围:世界种、特有种,连续分布区(continuous areal),连续分

3、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环极地分布(circumpolar) 环北方分布(cicumboreal) 泛热带分布(pantropic),Pinus pumila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间断分布的成因,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称为间断分布区(areal disjunction, discontinuous areal)。 特点:至少有两个核心 为星散分布区,间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间断

4、分布的成因,北极-高山间断分布 泛北极间断分布 北大西洋间断分布 南北美洲间断分布 古热带间断分布 洲际山区间断分布 古地中海地区间断分布 泛南极间断分布 极间间断分布 星散间断分布,间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的概念 间断分布区的类型 间断分布的成因,迁移说 (环境演变) 陆地下沉 (地形变化) 大陆漂移说 跳跃式传播 人为影响,广域分布区,广域分布区(世界分布区 ) 有些植物的分布区面积辽阔,通常遍及各大洲,称为广域分布区(eurychoric areal)。 世界种 种类 淡水植物 盐生植物 杂草 占土地一半 :100种 占土地四分之一 :200种,世界种(广布种)大车前(Plantago m

5、ajor)的分布范围,狭域分布区,概念 特有分布 是指只生长在某一地区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的植物。 类型 大陆特有 国家特有 省域特有 地方特有 局地特有,特有分布的成因 古特有种 新特有种 生态特有种 岛屿特有现象 假特有种,中国特有种的分布,科属的分布区,分布中心 间断分布 分布范围:世界属、地方特有属,分布中心,多度中心 发生(起源)中心 变异中心 残遗中心,几个属的分布中心,属的间断分布,北温带间断 热带间断 南温带间断 南北温带间断 其他间断,属的分布范围,世界属 地方特有属,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种分布区的扩展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分布区持征与植物系统发育,物

6、种的形成与分布,异地物种形成:成对种、地理替代种 同地物种形成:染色体分裂失常 平行物种形成:,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气候变化 地形变化 板块运动 跳跃式传播 人类活动,踏脚石,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科属种数目统计 分布多度分析 分布多度的表示方法 统计表 制图:多度分布图 等值线:等种线,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地理成分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 生态成分,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

7、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属的相似性系数,科的相似性系数,非洲北部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相似性系数 (引自王荷生,1992),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

8、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植物区划单位 植物区(kingdom) 植物地区(region) 植物省(province) 植物小区(district) 植物区划的表示方法 分区的方法可利用植物区系线。,世界植物区划,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引自塔赫他间,1978) 1 植物区边界; 2 植物地区边界(图中数字与表3.2一致),中国植物区系概述,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9、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中国种子植物特大科统计(王荷生,1992),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2),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3),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环境演变历史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 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中国植物区划,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吴征镒等,1983) (分区单位编码同上表),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10、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Galapagos群岛的陆地植物种数与岛面积的关系(引自李博等,2000),岛屿对植物区系的影响,海洋岛屿植物区系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

11、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形状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人为活动与植物分布,栽培植物的分布 生物入侵,栽培植物的分布,栽培植物起源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栽培植物扩散 栽培植物野生种系的保护与利用,东亚中心 东南亚中心 印度中心 中亚中心 西亚中心 地中海区中心 非洲中心 南美中心(以安第斯山区为主) 中美及墨西哥中心 北美中心 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 澳大利亚中心,栽培植物的大基因中心(引自北京大学等,1987),生物入侵,概念 入侵植物种的特征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 外来物种的危害 我国外来入

12、侵植物的来源地,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 。 外来种 外来种(alien species)相对于本地种而言,指来自其过去或现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分布单元。 外来入侵种 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我国首次公布危害严重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2003

13、年年初,我国首次公布了危害严重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紫茎泽兰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豚草 毒麦 互花米草 飞机草 凤眼莲 假高粱,蔗扁蛾 湿地松粉蚧 强大小蠹 美国白蛾 非洲大蜗牛 福寿螺 牛蛙,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 麦 Lolium temulentum L,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凤眼莲,假高梁(石茅、阿拉伯高粱)(Sorghum halepense)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分布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30多种农作物的杂草,蔗扁蛾(香蕉蛾) (Opogona sacchari)原产非洲,强大

14、小蠧(红脂大小蠧)(Dendroctonus valens)原产非洲,现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严重危害松树。,非洲大蜗牛,福寿螺(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 原产来马逊河流域,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原产美国,白蛾(秋幕毛虫、秋幕蛾) (Hyphantria cunea)原产北美洲,现分布于我国辽宁国、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牛蛙,入侵种的特征植物种特征,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特殊条件;种子具有长命且能自控中止萌发能力。 实生苗生长迅速,开花前只有一个短暂的营养生长期。 可自花授粉

15、,但不是专性的自花授粉;在异花授粉时,可借助于风和其他授粉者的帮助。 在新的生境中能产生大量、适应于广泛条件的种子,对于长距离、短距离的扩散具有特定的适应,并能忍受极端气候和能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上存活。 具有特殊的竞争方法:丛生群系、干死生长、他感作用等。 如是多年生植物,具有旺盛的无性繁殖;在低节位处有刺毛或根状茎,在根状茎的不同部位具有再生能力。,生态入侵的途径,自然途径 人为途径 无意识的引入 有意识的引入,依赖于人类的运输 船 集装箱 空运 互联网 塑料垃圾,引进牧草和饲料:如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等。 引进观赏物种:如荆豆、加拿大一枝黄花、圆叶牵牛、马缨丹、三裂叶蟛蜞菊等。 引进药用植物:如垂序商陆等。 引进改善环境植物:如互花米草、月见草、地毯草等。 动植物园逃逸物种、人造物种释放。,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1、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3影响遗传多样性 4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5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入侵种的来源地,我国有188种外来入侵植物,它们分别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其中来自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25种,而且许多种类生态适应范围相当广泛,说明美洲的植物较能适应中国的环境,美洲来源的植物成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可能性最大。,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