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70867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乡村道德好青年 乡村道德好青年 甘肃省漳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史晓辉事迹材料 史晓辉,男29岁,出生于1985年7月30日,中国共青团团员,入党积极分子,xx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xx年6月进入四族村委会工作。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乐于助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始终保持着这种优秀品质,因此而赢得了同事和村民的一致好评。xx年四族村全体村民眼中的“好青年”。史晓辉之所以被推选为好青年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而是在全体村民心目中“好青年”的这个人选非他莫属。 一、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以来的一些列文件精

2、神,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坚定,爱学习、肯钻研。 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深入学习和开展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在职业道德方面:日常的工作中处处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并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面对党的事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计得失、勇于奉献;面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任劳任怨,认真履行村干部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做好事、办实事,时时处处事事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

3、在心上。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对服务群众一视同仁,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发扬红军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温馨、诚信、周到,深受群众的信赖。是一个务实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脚踏实地干事业的人。 三、在家庭美德方面:自幼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对待长辈时刻都能体现出一名优秀团员的模范带头精神,在家里经常下班后便开始为父母做家务。在生活方面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不盲目的与他人攀比。不追求高消费,时常把一部分工资用于给家庭添加物品,购买一些家庭生活用品等。与邻居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在与邻里相处的原则上,时刻谨记:“四互”,互尊、互助、互让、互谅。 四、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诚实肯吃苦,乐于助人的好村干部,

4、农忙时节,工作之余,凡是一有空,就帮助缺少劳力的村民下地干活,像收割小麦,打麦,种药材,砌院墙这些农活事例,不胜枚举,可谓是家常便饭,没有不会的。只要村民一招呼,不管是谁,都勤勤恳恳为其帮忙。 五、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孝顺、听话、懂事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无力照顾家里,其大叔、三叔均为单身,膝下无儿无女,都由他照顾,他还有一个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都由他照顾。下班后,他就是家里的主厨,操持家务,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有的一切都干得有模有样,井井有条。 六、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爱岗敬业,和蔼可亲,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同志。在此次震后重建及维修的工作中,不分昼夜,抽空学习相关文件要求,深入农户家中,耐心细致

5、地为他们讲解重建及维修政策标准,数次为村民向相关负责人递交申请,咨询灾后重建拨款等事宜,有时还自垫腰包。若有事繁忙时,若不得亲身为民办事,就会打电话委托同事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等事项,速度快,效率高。今日的工作今天解决,从不拖拖拉拉! 七、在退休党员干部眼里,他就是他们的贴心小棉袄,时常为他们打扫庭院、清理垃圾,帮助他们洗洗衣被、刷刷房子,逢年过节总是和老党员们在一起,嘘寒问暖。 总而言之,史晓辉同志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爱岗,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优秀成绩,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是一个称职的好干部。 :漳县团委 乡村道德好青年 甘肃省岷县乡村道德好青年刘超事迹材料 刘超,女,1

6、990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xx年参加全省大学生村官上岗考试,被录用为岷县茶埠镇岳家湾村大学生村官。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一直把救人于难、解人之困当做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时时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村民的普遍好评,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于xx年1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被选举为岳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并于xx年8月被评为岷县漳县72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xx年被评为优秀巾帼志愿者。 刘超在工作中认真尽心,她常说:“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她坚持每天去村委会坐班,与村干部一同工作;走访群众,向群众学习。经常跟着村书记去村民家调节矛盾纠纷,处理

7、一些突发事件。时常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村民学习,真诚与村民交心,回来后,认真写走访记录,每家几口人,什么经济,困难还是富裕,她都自己心里有本“帐”。每天接待来访群众总是很热心也很耐心,不管脾气好的还是脾气急的,不管是事情当场解决了还是需要上报村委会或者上报镇政府,从她这里走的总是笑着离开。有的村民由于年龄大跑路不方便,她就去替老人跑,为老人办理相关事宜。有一次村里一个大爷听说看病除了合作医疗乡镇民政站还给报销,赶紧跑去问,他是低保户刚好符合条件,可是他把低保证给丢了,民政站的工作人员三解释两解释大爷就气得开始骂人,民政站的同事只能喊她来,她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村上开个证明就可以

8、解决,赶集就去给大爷开好证明,并帮他填好表格,将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才让大爷回去,没多久,大爷报销的钱就达到了一折统上,可把大爷乐坏了,以后每次看见他就跟人说这姑娘好。她经常去被帮扶老人,陪老人说话,和老人聊天,过节时还带着面粉去看望老人,问及老人所需。在单位上,与同事都和睦相处,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为他人着想,努力为他人处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问题,同事们都喜欢和她打交道。 刘超在生活中,自幼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家里经常下班后便开始帮助父母做家务。生活上也十分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不盲目的与他人攀比。不追求高消费,时常把一部分资金用于给父母添加物品,购买一些家庭生活用品等。与邻居相处和

9、睦,团结互助。她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有志愿者之类的公益活动不管是为患者捐款、帮助老人、街道打扫卫生还是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她都积极参加。只要是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她都想方设法去做。每年单位组织的献血她都踊跃参加,有的同事问她,你个小姑娘不怕吗,她头一扬说:怕什么,我抽一点血,说不定还能救人一命呢。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这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 在工作之余,他喜欢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岷县是当归之乡,岳家湾村的主要收入中药材加工,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她总是认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尤其是学习药材种植、简加工方面的知识,尽可能的帮助村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帮他们增产增收;同时她还

10、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她说只有把政策吃透,才能让百姓受益。村里的农家书屋里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她帮老人读报纸,给小朋友讲故事,跟村里的大姐大娘们学习纳鞋垫,村里人说其她,都说这小姑娘攒劲。 刘超是千千万万个在平凡岗位上奋斗的基层工作着中的一员,从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群众干实事,解烦忧。以后的路还很长,相信她会做到积小事,以为民服务。 :岷县团委 乡村创富好青年 甘肃省临洮县乡村创富好青年梁亚雄事迹材料 1989年梁亚雄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父母为其取名梁亚雄,并将所有的期望寄托一身。童年生活是简单而快乐的,但随着

11、年龄的增长,梁亚雄也逐渐懂事,初中毕业后,虽然他读了两年职中,单思想还是不够成熟,对人生也没有合理的规划,于是只能除外打工,2年的务工生涯他也只能用力劳动赚取微薄的收入。感觉到生活的困窘与艰辛,他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让自己强起来,平时他会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了解养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成功典型,那是他就有了养殖这个让他怦然行动的想法。 xx年,梁亚雄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现在的工作,背着行李,怀揣着创业梦想回到了家乡。通过与父母沟通自己发展养殖的想法和规划,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经过咨询附近有养殖经验的长辈、实地查看、学习理论知识,终于建起了他的第一个养殖场。东西对称两排,占地一亩

12、,养猪200头,但亚雄养殖业初期的配置还是不够完善:饲养购置、疫苗注射等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化;有时碰到危机事件,也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给养殖带去了很大的风险。 随着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他也逐渐利用网络不断积累知识和养殖经验,亚雄养殖业的配置也在不断的完善,形成了统一系统化的养殖方略,同时养殖场的规模也扩大到占地6亩,有5排,600头猪,其中母猪有50头,育肥猪有550头。亚雄养殖业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和富农惠农政策不断的发展、创新,未来的发展归农不断扩大。 :临洮团县委 乡村创富好青年 甘肃省渭源县乡村创富好青年刘文龙事迹材料 刘文龙,男,1987年出生,渭源县五竹镇苏家口村张集寨社青年农民

13、。xx年从五竹中学毕业后,到外出务工。xx年回家创业,大力发展洋芋收购、贩运及畜禽养殖业,现在是渭源县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 现年27岁的刘文龙,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五竹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年仅15岁的他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开始在北京销售行业打工干起,先后干过货物运输、装修等工作。从一开始打工,他就有自己的想法:开拓视野,为自己以后创业积累宝贵的人生财富。他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再苦再累都坚持了下来,凭着对行业的热爱,又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在短短三年时间,刘文龙从最初的一名

14、一线打工者成长为行业的表率。 三年后,他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我一定要自己当老板”。为了给自己充电,他边干边学,先后函授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虽然远在北京,但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尤其是了解到渭源县近年来将洋芋作为全县的特色产业来抓,对洋芋的种植及贩运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帮扶。他权衡再三,毅然决然的辞掉自己熟悉并热爱的工作回渭源创业,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带动大家共同创业致富是他人生的目标。 回渭源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渭源县五竹镇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渭源县洋芋产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20亩,现有库房4栋

15、约5000平米,地下存贮棚8栋,可贮存洋芋10万吨,硬化贮存场地8000平米,运输车3辆。 万事开头难,办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头一年经验不足,年终核算出现亏损,刘文龙没有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了亏损原因: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管理不细致。春节过后,他亲自带着合作社几个骨干去外地学习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回来后制定出了一套洋芋收购、贩运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的效益逐年提高,商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由于刘文龙经营的商品质量好交货时间准,深得客户信任,一年有大批订单送到刘文龙手中,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年产值达700

16、多万元,解决附近农民就业20多人。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创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村串户积极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从技术、资金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绿色、诚信的经营理念,通过合作社近几年来形成的网络销售优势,为农户销售商品洋芋,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带动20多农户脱贫。刘文龙经营的小洋芋大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xx年后,国家为配合西部开发,将许多优惠政策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养殖业方面。刘文龙敏锐的感觉到这又是一次难得的创业机会,加上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出台了支持鼓励农村青年在养殖业方面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就更为他的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说干就干,经过市场探测、分析认为,大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