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0857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铅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A.搜索营救B.灾害预测C.环境评估D.城市规划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最近四十多年的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读图回答2-3题。2该城市人口数量最少的时间点是 ( )A B C D3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南沿海 D东北地区下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4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

2、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5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下图为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北美洲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7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周围耗费能源多A B C D下图是根据某机场附近监测数据绘制的等噪音线图(下图),数值越高,说明噪音越大。读图完成8-10题。8.影响图示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的最主

3、要因素是A山脉走向 B飞机跑道走向 C季风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 9.飞机需逆风起飞。从盛行风向判断,则该机场最有可能位于A北京 B巴西利亚 C班加罗尔 D悉尼 10.机场附近的居民因受噪音干扰而享有一定的补贴。噪音越大,补贴越多。据此判断图示四个居民点中,补贴最高的是A B C D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于2016年10月20日在北京开幕。当前,机器人技术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下图示意2014年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即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台数)。读图,回答1l-13题。11影响机器人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C科学技术 D市场

4、12推广使用机器人的直接影响是 ( )A降低劳动效率,提高工业产值 B减少能源消耗,缓解能源不足C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 D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下图示意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回答13-15题。13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 B C D14货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15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是 ( )A B C D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

5、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16-18题。16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7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18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A尼罗河断流 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19-20题。19图中M、N

6、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两湖均为内流湖20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及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21-22问题。2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 A阴山 B秦岭 C天山 D南岭22该山南部

7、属于下列哪个地形区( ) A两广丘陵 B浙闽丘陵 C河套平原 D汉水谷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23-25小题。23.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A.2月B.5月C.8月D.11月24.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多C.冰川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25.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少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二、非选择题:

8、(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26.读图及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地点海拔(m)42 8951 2881 3022 261238年降水量(mm)559966611 5363722 045975年均温()12.26.611.717.25.524.124.3(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4分)(2)分析地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4分)(3)分析、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6分)27.咖啡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是1525 的温暖气候,年降雨量必须为1 5002 000 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为5002 0

9、00 m。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里约热内卢州人口为1 630万(2013年),占巴西2.1亿人口的7.75%。该地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镇人口占95%,乡村人口占5%。下图为巴西东南部区域图。(16分)(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乙所在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5分)(2)简要分析巴拉那河干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5分)(3)简述甲地区有利于咖啡种植的条件。(6分)28.下图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6分)(3)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

10、主要原因。(8分)“山江湖”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 AACBC 6-10 BDBCD 11-15 CCCAB 16-20 DABBD 21-25 DABCC2 非选择题答案26.【答案】(14分)(1)地纬度较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地低;(2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2分)(2)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2分)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高于地。(2分)(3)、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2分)但地位于迎风坡,降

11、水量较大(2分);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2分)27.【答案】(16分)(1)地处平原,面积广阔;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河网密布,水量大;土壤肥力较低等。(每点1分,共5分)(2)巴拉那河处在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2分)巴拉那河干支流众多,(1分)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2分),共5分)(3)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海拔适中(1分);气温适宜,降水丰富(1分);土壤肥沃(1分);靠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发达(1分);交通便利;(1分)市场广阔。(1分)(每点

12、1分,共6分)28.【答案】(20分)(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2)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1分),冬季黑夜漫长(1分),北部有极夜现象(1分)。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1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1分)。(3) 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2分);本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海运运费低,运量大(2分);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造船业发达(2分)。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