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0596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玉山县2017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

2、不可移的,恐怕要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逸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

3、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

4、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 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

5、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 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

6、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 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 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 申不

7、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 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第一段“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其源流派别”不是指“老子和道家”,而是指“先秦诸子”。2. 试题分析:“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一句。3. 试题分析:倒数第二段“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

8、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也就是说,根据这个意思,并不能确定因为他们的引用阐发,黄帝书后来就享有崇高地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悲愤画家”廖冰兄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一生作品达上万幅,其漫画尖锐活泼,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宽广的人文胸怀,被称作“浓缩的百年中国史”。其中,尤以“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悲愤漫画”最为出名。“悲愤漫画”成为廖冰兄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廖冰兄1915年10月出生于广州,读中学时即开始作漫画。20世纪30年代初期,17岁的廖冰兄开始发表漫画。此时发表在上海时代漫画等刊物上的作品,虽然以趣

9、味为主,但其中有些作品却是以幽默含蓄的笔调来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廖冰兄画了一批宣传抗日的漫画,然后带到广州、武汉展出。1938年秋,廖冰兄又创作了抗战必胜连环画。这套连环画200多张作品立意新颖,题材广泛,刻画入木三分。这些作品“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犹如激励军民的号角,响彻云天;更如射向敌人的炮弹,威力强大。它们和千千万万的正规军和游击队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终于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内战。惨遭八年战乱中的中国人民又一次面临光明与黑暗的抉择。此时

10、,廖冰兄用了半年时间,画了一百多幅漫画,以总题为猫国春秋,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这组画抒发了人民对蒋介石独裁政权暴虐与腐败的积愤,以人形的猫鼠来隐喻反动派中的各种分子既狼狈为奸,又互相争夺的丑态,喷发着对暴虐和腐败的积愤。其中染血求知为代表作,当时贪官污吏层层剥削经费,使当时在校学生的伙食质量急剧下降,即便如此,学生们仍然在蚊虫肆虐、夜无明灯的环境下学习。这是一幅20世纪40年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寒士图”。作品展出时人海如潮,不少学生、农民、工人竞相携带铺盖,披星戴月徒步赶到展区,露宿街头,通宵达旦排队购买入场券。作品对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如此广泛的画展是前所未见

11、的。1947年,内战已经打响。廖冰兄移居香港。到香港后,廖冰兄加入了中共香港文委领导下的“人间画会”。在廖冰兄的倡议下,“人间画会”举办了“风雨中华”大型漫画联展,反映了中国“遍地哀鸿,弥天战火;金风钞雨,动荡中华”的现状。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建国初期,为配合形势,廖冰兄创作了不少时政漫画,其中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为代表作。这组画对“花朵必须向上,太阳只需初升,画人定要笑盈盈,作画清规三订”的教条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1957年,廖冰兄也因此画被打成右派,自此停笔长达22年。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廖冰兄被“活埋了二”的漫画重新走上

12、历史舞台。在廖冰兄晚年的作品中,以对进行深刻反思的组画噩梦录(1979年)和残梦纪奇篇(1994年)的影响最大,令人警省。其中蝇的株连记录了“极左”路线制造的历次政治运动“用重磅的炮弹对付一只小小的苍蝇”,而炸弹之下是无数无辜的良民。画面触目惊心。自嘲描绘了自己长期封闭在瓮中,身心扭曲,痛苦不堪;在瓮破之后,仍然不敢动弹的状态。表面上,这幅画描绘“文革”留下的精神创伤,反映的是个体的悲剧,实质上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人的悲剧。作品于夸张之中满含辛酸,于感慨之中多有庆幸,于鞭挞之中蕴含警醒,成为那个特殊时代不可磨灭的符号。“漫画不是玩笑,不是点缀,漫画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廖冰兄倾尽一生为之奋斗的

13、座右铭。相关链接中外古今的漫画大师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故我所作多是悲愤漫画。廖冰兄 廖冰兄有火一样的性格。他生性刚烈,从来不怕得罪人,历经多个时代而尖刻批判的“硬汉”精神不改。画如其人。他的画中有蔑视王法僧规、锄强扶弱的鲁智深;有憨直、纯真、天不怕、地不怕的黑旋风李逵 著名漫画家方唐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A. 廖冰兄的漫画对社会弊端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抗战必胜连环画染血求知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等作品莫不如此。B. 猫国春秋组画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时,观众如

14、潮。这组漫画对争取民主、反对内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C. 建国初期,廖冰兄创作了一幅辛辣讽刺教条主义的漫画,这幅漫画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他因这幅漫画被打成右派,辍笔二十多年。D. 漫画作品大多令人感到轻松,但廖冰兄的漫画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令人感到压抑、震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漫画风格。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20世纪30年代初期,廖冰兄17岁时便崭露头角,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作品,奠定了此后幽默含蓄的创作风格。B. 廖冰兄的漫画作品深受欢迎,个人漫画展影响广泛,如“风雨中华”漫画展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C. 廖冰兄具有强烈

15、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漫画是一种责任”,于是选择画“悲情漫画”,使之成了他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D. 廖冰兄的漫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如:少年时主要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内战爆发后主要揭露独裁政权的丑态。.E.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廖冰兄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漫画创作,并对廖冰兄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6. 对进行反思是“文革”结束后的一大创作主题,巴金先生创作了散文集随想录,廖冰兄创作了噩梦录和残梦纪奇篇等漫画。请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反思创作”的理解。【答案】4. A 5. CE 6. 这种反思创作并非要反映创作者个人在中所受到的迫害,而是要借助作品揭示众多无辜的个体生命受到的摧残,进而揭示整个民族一代人悲剧。作者试图通过深刻的反思,探究造成这场灾难的根源,进而警醒人们,不要使悲剧重演。【解析】4. 试题分析:从文中看,抗战必胜连环画是宣传抗日,而非针砭时弊。5. 试题分析:A“奠定了此后幽默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