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70047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银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户,但光影叠加的传奇会让我们产生“窥视”历史的幻觉。大量历史题材的影片以冲击力极强的史诗性叙述塑造着观众的历史观。特别是“二战”这个题材,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德国,一代代的导演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影片。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通过电影这种手段来回顾,重现,反思,探讨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刻创伤的“犹太大屠杀”问题。 在欧美文化中,犹太人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20世纪后半叶,犹太人的命运如同一处鲜血淋漓的创口。犹太人或犹太教是基督教历史的原点与“痼疾”,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曾说,“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关系就是,在犹太人解放的问题上,

2、基督徒唯一的关系是一般人类的,结论性的关心.我们现在来试试驳倒这个问题的神学提法。在我们看来,犹太人获得解放的能力问题,变成了必须支付什么样的特殊社会因素才能消灭犹太的问题。因为现代犹太人获得解放的能力就是犹太和现代世界解放的关系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实的世俗犹太人,但不是像鲍威尔那样,观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而是观察平素的犹太人。” 犹太人在欧洲的历史上,似乎是一个内在的他者,一名自我的异类,他们是获得命名后又遭遮蔽,受放逐与迫害的异类,弱势与边缘。流散全球,无家可归,经历着无休止的歧视,驱逐和迫害。而纳粹法西斯主义以登峰造极的反犹主义和规模空前,效率空前的种族灭绝,将犹太人彻底推向了历史的深渊。

3、奥斯维辛由此与广岛,南京一起,记忆这20世纪人类令人发指的暴行。“二战”之后,纳粹暴行不断遭到清算,20世纪的尾声,德国总理在大屠杀蒙难者的墓前卑躬屈膝谢罪,然而奥斯维辛的大屠杀阴影却余音袅袅,挥之不去。 即使有盟军拍下的成山的尸体,焚尸炉中余温尚存的深深的人油,成库房的假肢,义齿,人皮灯罩或人脂肥皂,他所能告知我们这些“局外人”的仍只能是数据,尽管令人心碎齿寒,但那仍然只是冰冷的数据,而非此间加害或受害的人类个体的生命体验。随着好莱坞以其铺天盖地的姿态席卷全球,商业电影的发展,本应痛彻心扉的奥斯维辛之表达,成了某些导演信手拈来的套话和陈词滥调。纳粹党卫军施暴的形象,遭战争荼毒人民的悲惨命运,

4、道德沦丧下的暴力血腥,人性丧失下的强奸屠杀,反倒成了大众文化工业吸引眼球,刺激票房的最得力素材。 1997年由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却以极乐观的态度给我们讲述了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电影的开头,男主人公圭多唱着欢快的意大利民歌,与朋友开着一辆破车行驶在美丽的田间小路,女主人公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歌声,美女,圭多幽默的语言,导演在影片开头为我们营造了戏剧的气氛,使我们不禁去想象接下来这个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以后的美丽人生。深夜,圭多和朋友来到叔叔家,却看到叔叔的家中遭到几个“野蛮人”的攻击,这为后来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但叔叔没有用恶劣的言辞

5、指责那些野蛮人,而是向圭多和他的朋友用简洁连贯的语言介绍了房子的基本情况,通过叔叔家中的收藏和言谈举止我们看出,叔叔是一位有知识有素养的犹太老人,至此影片刚刚流露一点的悲剧气氛,又被导演用后面大段的幽默场景所掩盖,导演有意控制不让观众在此时就沉浸在悲剧中,而是依然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观看圭多在城中的生活。圭多在追求多拉时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更是讲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 那匹涂满绿色写着对犹太人种族歧视的马,是电影中的一个转折,说明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制度渐趋严酷。在餐桌上,女校长提出一小学生数学题“国家每养一个废人一天就要花费4元,国家中有三十万

6、这样的废人,若将他们全部消灭,国家可以节约多少钱?”多拉和女校长同时发出“真离谱!”的感叹,但她们的感叹却有所不同。女校长是认为这种题远远超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多拉的未婚夫和女校长就此题的解法滔滔不绝,多拉却从中看出了国家对孩子教育泯灭人性的畸形。此时,纳粹政党对犹太人的气死或者镇压已经掀开了那成遮羞布,在单纯的孩子面前都变成了赤裸裸的政治宣传。正是因为日耳曼民族对人性的冷漠,促使了多拉最终离开那位宪政官,选择了热情真诚的圭多。 当多拉看到家中的一片狼藉,从这一刻开始,影片原本明丽鲜艳的色调,转成灰暗压抑,原本伴随影片轻快的音乐也由低沉的乐曲取代,预示着犹太人不幸的命运即将开始。圭多和儿子踏上

7、那两通往奥斯维辛的死亡列车,圭多还在为孩子编织着美丽的旅途美梦,火车上其他人凝重的表情,更突出了一个父亲爱的深沉和圭多的乐观精神。在集中营中,父亲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用“玩游戏”这样的谎言保护儿子心灵不受伤害,而这也正是圭多心中的期望,圭多在抱着睡着的儿子时喃喃自语:“这可能只是个梦,明天早上妈妈就会把我们叫醒,端来面包,牛奶。”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将属于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圭多脸上的笑容并不仅仅是摆给儿子看,那是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圭多在集中营中,不忘浪漫,在餐厅做侍应时,他打开留声机,打开窗子,歌剧的乐声穿过集中营中的层层惨雾飘到多拉的耳中,这正是圭多对生活,对多

8、拉的爱的无声表白。他相信噩梦是暂时的,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他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尽最大的可能减少留在孩子身上的阴影。影片接近尾声,导演没有用圭多被枪杀的惨景赚取观众眼泪,而是用砰砰两声枪响处理。全片。一直回避正面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引导观众陪着主人公一起撒谎,期待着这个美丽的童话真能够实现。当战争胜利,美国大兵驾驶着隆隆作响的坦克,来到儿子的面前,我们知道是父亲用生命换来了儿子的生存。没有一处沉重,没有一次思想的深刻表白,在纯感性的世界里,纯快乐的人生里,圭多在枪声里美丽的离开。 当我们掏出100元钱买一张电影票,在电脑屏幕上指点着中间的最佳座位,手里捧着大袋的爆米花,

9、一杯超大的可口可乐,坐在弧形银幕前,享受着环绕立体声,我们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过去,正遭受着纳粹铁蹄的蹂躏,经历着死亡集中营的恐怖,我们为犹太受害者的悲惨命运流泪,为某个小人物的获救激动不已,我们真的以为这就是在缅怀历史,悼念历史。我觉得犹太人更像是一个庞大且有效的寓言能指,他们可以是工人阶级或者废奴之后的北美黑人,可以是澳洲或者美洲的土著人,可以是中国大城市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可以是我们社会中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就像影片中的那道数学题,“家每养一个废人一天就要花费4元,国家中有三十万这样的废人,若将他们全部消灭,国家可以节约多少钱?“不知道今天我们的国家与社会,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