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9360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彩学基本知识教材(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帅,印刷彩学基本知识,1.彩的意义,印刷彩基本知识,2.彩的感觉,3.包装印刷彩学研究的内容,二.彩的物理理论,1.光源,3.彩物体,2.彩混合,4.密度,一.彩概论,1.颜立体,2.蒙赛尔彩系统表示法,3.CIE标准度学系统,4.数字像中的几种彩模式,三.彩描述理论,四.彩管理,1.颜的意义,一.彩概论,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2、因此,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长期生活在彩环境中,逐步对彩发生兴趣,并产生了对彩的审美意识。因此,有史以来人们就以美术、宗教、文学、哲学、音乐以及诗歌等形式,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赞美彩,称颂彩的美感以及彩的哲理作用。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领域都能直观地表现出彩的美感,是人们欣赏彩美的直接手段,其中尤以美术及宗教的方法最为普遍,使彩美学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彩通过文学、哲学、音乐、诗歌等形式的传播也是相当广泛的,是人们间接欣赏彩美感的主要方法,音韵可以促进通感作用,深入体验彩的意境,使人们陶醉在美丽的世界里;诗文能使人产生联想,享受彩的各种感受,沉浸在统一的感情境界中。例如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冷青松,空翠湿人衣”;等等诗句所表现的意境,都是作者运用了彩视觉的特殊作用,以及它们的审美特征,使诗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更有助于人们对诗意的理解和分析。,彩既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信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所有的物体都具有自己的彩,尤其树木和花草,彩随四季变化。因此,春秋的更换及寒暑的不同,除皮肤可感觉外,自然界还会用美丽的彩来告诉人们。,2.彩的感觉,一.彩概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 彩是与人的

4、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彩感觉总是存在于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彩感觉存在。 人的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及颜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彩感觉总包含着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彩打交道。彩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5、本身是不体现思想感情的。但是,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自然景物的彩却逐步给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产生了冷暖、软硬、远近、轻重等感受,以及由彩所产生的种种联想。例如,从红联想到火焰,蓝联想到大海,这种联想便产生了明确的概念,使人对不同的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总之,我们看到的彩,是光线的一部分经有物体反射刺激我们的眼睛,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反映。,3.印刷彩学研究的内容,一.彩概论,包装彩学是研究并阐明自然彩现象的基本规律、彩美的规律以及彩在人们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科学。同时还是研究彩设计方法、彩描述理论和彩复制技术的科学。,纯粹彩科学称为彩工程学,包括表法、测法、彩计划设计、

6、彩调节、彩管理等。包装彩学是彩工程学在包装彩设计与彩复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是自然彩、社会彩和艺术彩的有机统一。包装彩学从包装彩出发,系统地反映彩形成与表述、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是彩构成、度学及印刷彩学等有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对包装彩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1.光源,二.彩的物理理论,一、 与光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各种彩争奇斗艳,并随着照射光的改变而变化无穷。但是,每当黄昏,大地上的景物,无论多么鲜艳,都将被夜幕缓缓吞没。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不但看不见物体的颜,甚至连物体的外形也分辨不清。同样,在暗室里,我们什么彩也感觉不到。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没

7、有光就没有,光是人们感知彩的必要条件,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的源泉,是光的表现。 为了了解彩产生的原因,首先必须对光作进一步的了解。,二、光的本质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光映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相不同。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彩明暗的不同。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6m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如2-1所示。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们的不同彩感觉。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

8、的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如2-2所示。这是因为日光中包含有不同波长的辐射能,在它们分别刺激我们的眼睛时,会产生不同的光,而它们混合在一起并同时刺激我们的眼睛时,则是白光,我们感觉不出它们各自的颜。但是,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折射系数不同,折射后投影在屏上的位置也不同,所以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便分解为上述七种不同的颜,这种现象称为散。从2-2中可以看到红的折射率最小,紫最大。这条依次排列的彩光带称为光谱。这种被分解过的光,即使再一次通过三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它的光。我们把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光。由单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光,自然界的太阳光,白炽灯和

9、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光。散所产生的各种光的波长如表2-1所示。,二.彩的物理理论, 2-1电磁波及可见光波长范围 2-2散现象 光波长(nm) 代表波长 红(Red)780630 700 橙(Orange)630600 620 黄(Yellow)600570 580 绿(Green)570500 550 青(Cyan)500470 500 蓝(Blue)470420 470 紫(Violet)420380 420,二.彩的物理理论,三. 光源温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的种类繁多,形状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光瞬息万变,不易稳定,如最大的

10、自然光源太阳。人造光源有各种电光源和热辐射光源,如电灯光源等。 不同的光源,由于发光物质不同,其光谱能量分布也不相同。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表现为一定的光,对光源的光变化,我们用温来描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吸收的能量越多,加热时它辐射的本领愈大。黑物体对光能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那么这个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绝对黑体的吸收本领是一切物体中最大的,加热时它辐射本领也最大。天然的、理想的绝对黑体是不存在的。人造黑体是用耐火金属制成的具有小孔的空心容器,如2-3所示,进入小孔的光,将在空腔内发生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被容器的内表面吸收一部分能量,直到全部

11、能量被吸收为止,这种容器的小孔就是绝对黑体。, 2-3绝对黑体示意,二.彩的物理理论,光源三刺激值 在定量研究中我们发现,某种光源所发出的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单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匹配产生。这种用来匹配某一特定光源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的量叫做该光源三刺激值。光源的红、绿、蓝三刺激值分别用X0、Y0、Z0来表示。,五。 标准光源 我们知道,照明光源对物体的颜影响很大。不同的光源,有着各自的光谱能量分布及颜,在它们的照射下物体表面呈现的颜也随之变化。为了统一对颜的认识,首先必须要规定标准的照明光源。,现在研制的三种模拟D65人造光源分别为: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带滤光器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它们的

12、相对光谱能量分布与D65有所符合,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提供了最好的模拟,带滤光器的白炽灯在紫外区的模拟尚不太理想,荧光灯的模拟较差。为了满足精细辨生产活动的需要,还有采用荧光灯和带滤器的白炽灯组成的混光光源,称为D75光源。其温可达7500K。主要运用在原棉评级等精细辨工作中。,2. 彩的混合,二.彩的物理理论,一 光加法 (一)、光三原的确定 三原的本质是三原具有独立性,三原中任何一都不能用其余两种彩合成。另外,三原具有最大的混合域,其它彩可由三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数目最多。 在白光的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

13、。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 光的颜最显著,其余光颜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得到的这三种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在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当其中一种感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细胞的兴奋,则产生

14、该彩的感觉。人眼的三种感细胞,具有合的能力。当一复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光,然后混合成一种颜。正是由于这种合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蓝三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光,它们的颜分别为红、绿和蓝。这三种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光,又是混合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种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光,混合域最大;而且这三种光具有独立性,其中一种原不能由另外的原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绿、蓝为光三原。为了统一认识,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

15、定了三原的波长R=700.0nm,G=546.1nm,B=435.8nm。在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等量相加而合成的。,二.彩的物理理论,(二)光加法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新的彩感觉。我们称这种光混合为加混合。这种由两种以上光相混合,呈现另一种光的方法,称为光加法。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进行颜匹配试验表明:当红、绿、蓝三原的亮度比例为1.0000:4.5907:0.0601时,就能匹配出中性的等能白光,尽管这时三原的亮度值并不相等,但CIE却把每一原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所以光加法中红、绿、蓝三原光等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其表达式为(R)+(G)+(B)=(W)。红光和绿光等比例混合得到黄光,即(R)+(G)=(Y);红光和蓝光等比例混合得到品红光,即(R)+(B)=(M);绿光和蓝光等比例混合得到青光,即(B)+(G)=(C),如所示。如果不等比例混合,则会得到更加丰富的混合效果,如:黄绿、蓝紫、青蓝等。,加混,二.彩的物理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