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67537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算法的概念一、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算法的概念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第一节内容,算法初步是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它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算法思想应该是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而算法的概念则是算法初步的奠基石,它非常重要,但并不神秘新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了知识的螺旋形上升,所以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算法的实际经验,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其实早已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而且在不同场合都已经不自觉的“实际使用”,只是没有明朗化此时引入算法概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建立概念修通渠

2、道让学生借助他们已有的大量经验抽象出算法的概念并认识其特点;再依据算法的概念和特点来设计一个具体的算法,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通过典型解题步骤提炼算法的过程,使算法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本节是起始课,不仅应让学生体会概念,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还要为进一步的学习程序框图,算法的基本结构和语句奠定基础而且算法思想是逻辑数学最重要的体现形式这一切都决定了本节课的重要地位2学情分析知识结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认识过大量的算法实例,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提炼算法的概念,

3、体会算法的思想心理特征: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的能力,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去体会和提炼重要数学思想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体会算法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根据算法实例抽象概括算法的概念和特点;依据概念设计算法关键:算法思想的渗透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些算法实例的再现,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含义,初步形成算法概念的雏形,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具体算法实例的挖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算法的特征、完善算法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3通过算法实例设计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完善算法的理解,准确把握算

4、法的基本特征,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具体实例渗透算法的基本结构和程序框图,为学生后继学习分散难点,同时通过具体情境和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激情5通过典型解题步骤抽象出算法这一过程的设计,进一步渗透算法的思想,从而增强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三、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教法: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学法:数学学习实际上是“认知结构”的完善过程,算法的学习就体现这一过程:从经验中提炼概念,再从设计运用中深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从算法的提炼中进一步渗透算法的思想这都需要教师的层层引导,渐次递进四、教学基本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一)轶事开篇,巧妙设境引深思有一天希尔伯特邀请

5、朋友们来家聚会,眼看客人就要登门,他的夫人凯娣却发现希尔伯特还系着一根旧领带,便催促他说赶紧上二楼换根领带过了片刻,客人陆续登门,可就是不见希尔伯特下楼来,夫人便悄悄吩咐管家赶紧上楼去请希尔伯特下来管家来到他的房间,却发现希尔伯特已在床上睡熟了原来,对于希尔伯特来说,上了二楼,解下领带,下一个程序便是上床入睡所以,他严格按照既定程序酣然入睡了在我们的数学领域中,太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严格的步骤,事实上在高一的学习中,大家就应该发现了这一现象(二)温故知新,拨云见雾初识真1“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部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

6、面 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2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那么它的大致步骤是怎样的?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第三步: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3实际问题使用数学建模的步骤:4给点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区间,验证;第二步:求区间的中点;第三步:计算;(1)若,则就是函数零点; (2)若,则令,(此时零点);(3)若,则令,(此时零点).第四步: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近似值或;否则重复24 通过观察以上算法实例,初步

7、形成概念的雏形:算法是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步骤(三)共论经典,曲径通幽玉妆成选取案例4中的算法做更深入的研究问题1:按照此算法,我们是否能够借助计算机来寻求方程的近似值呢?我们必须确保让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明明白白没有歧义,也就是步骤必须明确问题2:我们可以把精确度取消吗?算法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它可以进行循环结构的运算,但必须有终点在数学中,经过这样一补充,我们就得到了完整的算法概念: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四)实例设计,分层推进探玄机问题:如何设计判断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是否是质数的算法?1判断11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第一步:用2除11,得

8、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11第二步:用3除11,得到余数为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11第三步:用4除11,得到余数为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11第四步:用5除 11,得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11第五步:用6除11,得到余数为5,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11第六步:用7除11,得到余数为4,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7不能整除11第七步:用8除11,得到余数为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8不能整除11第八步:用9除11,得到余数为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9不能整除11第九步:用10除11,得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10不能整除11所以

9、11是质数2判断1999是否是质数的算法:第一步:令;第二步:用除1999,得到余数第三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1999不是质数;否则,将的值增加1,仍用表示;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3判断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是否是质数的算法: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第二步:令;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不是质数;否则将的值增加1,仍用表示;第五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回顾刚才研究的整个过程,从11,再到1999,最后到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对他们的判断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其实反映了算法的一

10、个重要特征-普适性(五)见微知著,算法思想再升华在平常的学习中,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从具体到抽象,总结出同类型问题共有的解题步骤和程序呢?现在就请大家根据一些典型习题的解题方法来寻求其对应的算法(六)华章重奏,雏鹰振翅欲高飞因为本节课是一章的起始课,它的功能不仅仅是本节知识内容的落实,还需要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归纳小结不仅对今天所学知识:算法的概念、特点,如何设计算法使用算法思想等作了简要回顾,还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和作用作了介绍,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七)目标检测,概念应用悟新知(1)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个算法(2)任意给定一个对于1的正整数,设计一个

11、算法求出的所有因数六、目标检测设计(一)课堂检测根据以下典型解题方法寻求此类问题的算法: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第一步:,得, (3)第二步,解(3)得,第三步:,得, (4)第四步,解(4)得,第五步,所以方程组解为2画出函数的简图:解:第一步:先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第二步:再把后者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第三步:再把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而得到函数的图象 3解下列不等式:(1);(2);(3)解:(1) 方程无实根又的图象开口向上,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2)方程的根为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方程的根为原不

12、等式的解集为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3)解:(1)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 因为对于定义域内每一个,都有,所以是偶函数(2)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 因为对于定义域内每一个,都有,所以是奇函数(3)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 因为对其定义域不具备对称性,所以函数非奇非偶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征,巩固学生已领会的算法思想并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二)课后检测:(1)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个算法(2)任意给定一个对于1的正整数,设计一个算法求出的所有因数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概念的认知,检测学生是否能用自然语言正确表达算法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