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67468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题(一模)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3.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4.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用其它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一部分(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那儿,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金色的染料木、紫红的欧石南非常mo( )盛,使我欣悦;我头上树木的宏伟、我四周灌木的纤丽

2、、我脚下花草惊人的纷繁使我目不xi( )接,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争相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眼花lio( )乱,使我在每件东西面前流连,从而助长我懒du( )和爱空想的习气,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辉煌的所罗门也无法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相比。” 此刻我的心灵 (A.迷失 B.丢失)在大千世界里,我停止思维,我停止冥想,我停止哲学的推理;我怀着快感,任由我的想象在空间驰骋。我相信,如果我能够 ( A.观察 B.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奥秘,我也许体会不到这种令人惊异的心醉神迷;我的心灵沉湎于这种出神入化的佳境,禁不住高呼:“伟大的造物主呀!”(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mo(

3、)盛 目不xi( )接 眼花lio( )乱 懒du(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2分)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子白:“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己亥杂诗) ,归雁入胡天。(王维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3.名著阅读。(5分)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三个故事情节,请依次写出故事的主人公。(3分) A.倒拔垂杨柳(

4、 )B.醉打蒋门神( )C.火烧祝家庄( )下面是关于四部名著的相关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友情,讲义气。 B.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姑娘,老婆婆,老头儿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C.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十四章中汤姆在杰克逊岛体验了一回海盗生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友丽达的教育下走上了苇命道路。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3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

5、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第二部分(46分)阅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5-6题。(6分)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诗歌在描绘春天钱塘湖美景时,写出了春天里洋溢的活力与生机。请结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联试作简要分析。(2分)6.下面一首诗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试比较分析两首诗所描

6、写的景色特点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春兴(唐 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阅读出师表一文选段,完成7-8题。(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7、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D.不效则治臣之罪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8.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出师前他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4

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第9-10题。(7分)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李伯时,即李龙眠,北宋著名画家。建炎:宋高宗年号(1127-1130 )。贼,指金兵。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10.面对金兵,赵广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8分)窗的

9、随想(刘心武) 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杜甫除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外,还有若干“望窗外如赏画”的吟诵,如他在成都草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奢”,于是窗框就框出了美景:“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如果窗外望不到自然风景,那么,就人造景观,比如竖起太湖石,栽种芭蕉、梧桐、竹丛、鸡爪红枫所面对的墙壁会让爬山虎点缀,甚至放养一只仙鹤。 窗的基本功能,是进光、透气。当然在更古的时候,窗洞也是烟囱。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掉透光量和透气性。西方的古典窗则非常重视透光、透气的功能,比如他们很早就有落地窗,窗户的下部直接与地板衔接,这在中国古典居室建筑中是几

10、乎没有的。唐代诗人孟浩然有四句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的是打开窗户,视觉、嗅觉、听觉全方位地享受窗户给予他的生命快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也表现了对从窗外渗进的地气与虫声倍觉欣慰。这也是中国古典窗追求的窗里窗外的沟通,西方古典窗则不然。 中国以往的窗,木质窗提上糊的是高丽纸,北京有俗语“捅破那层窗户纸”(意味着让真相大白),更有“听窗根”“隔窗有耳”之说,那种窗户纸不但用手指头很容易捅破,用舌尖的唾液也能将其舔破,既难隔音,也难隔影。 西方人很重视维护人的隐私,觉得隐私是不容侵犯的,所以西方的窗在玻璃大量使用以前,会以厚实的木材,甚至辅以铁皮,

11、来制作窗扇,一旦窗扇关闭,室内就成为一个与窗外完全隔绝的私密空间。 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人们到处生活,各处的人们纷纷创造出既有人类共通性又具民族特殊性的窗。现在值得讨论的,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在城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窗建筑,特别是摩天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透明墙面,外望或许有窗的意味,但是没有了可以开启关合的窗扇,也就不能称窗。很多所谓“智能建筑”,已经根本用不着窗户来提供照明、换气等功能。人类的建筑,是否正在走向“窗灭绝”? 今年年初,国际上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中国建筑师王澍,他的那些作品

12、,还大量地有窗,既有中国古典窗的元素,也有西方古典窗的元素,更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新型窗。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 (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 (选自2012年8月20日文汇报,有改动)11.东西方的窗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12.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3分)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13.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其作用是什么?(2分)阅读下面

13、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19分) 故乡红叶(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富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桔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珠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声于美境与福地,正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