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7447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694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4页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4页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4页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4页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政法和管理法(课件).(6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航政法和港口法,第一编 中国港航和法规体系概况,第一节 航运政策与法律概述,一、航运政策和法律的定义 1、航运政策的基本定义 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某种实体(一般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实现某一历史时期的某种发展目标,以某种适宜的表现形态,对航运业及其活动,所制订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2、航运法律的基本定义 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为了实现某一历史时期的某种发展目标,通过立法程序,以法律形式,对航运业以及活动,所制订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三个层次: 法律(国家权力机关颁布) 行政法规(国家行政机关或地方权力机关颁布) 规章(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颁布),二、航运政策和法律的基本要素 航运政策和

2、法律的主体 航运政策和法律的客体 航运政策和法律的手段 航运政策和法律的目标,1、航运政策和法律的主体 制订政策和法律并加以贯彻和执行的承担者,1) 航运政策的主体:狭义;广义 狭义的航运政策主体 A、政党:政治体制,领导核心 B、国家:权力机构和各级行政机构,广义的航运政策主体 联合国组织机构:IMO,UNCTAD 非联合国组织:WTO,OECD,EU,APEC 国际性民间航运组织:班轮公会,航运联盟 大型跨国海运和货主集团:国家经济命脉 国际航运交易所:行业规范和运价指数,2)法律的主体 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国外的参、众两院等) 行政机关(我国的国务院;国外的内阁或政府等

3、),2、航运政策和法律的客体 政策和法律主体在实施政策和法律过程中,那些必须接受政策和法律调控和规范的对象,即航运业及其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航运活动的过程 微观航运活动企业行为 宏观航运活动政府行为,2)航运活动的秩序 经济体制所有制方式 产业结构远洋、港口、辅助活动 航运宏观结构:中央与地方; 经济分配结构;政府与企业 ;对外依存度 航运微观结构:企业内部活动和制度 航运技术安全结构,3)航运活动的基础 A、自然条件:海岸线、运河、港湾 B、人文环境:海运人才的素质 C、文明基础科学技术,3、航运政策和法律的手段 1)财政手段 A、 财政支出 政府投资:港口、码头等基本建设 政府补

4、贴:对造、买船和技术改造及运价补贴 工资福利:航贴、免税等,B、 财政收入 企业税收 关税贸易壁垒 个人所得税 各种规费 船舶折旧费 税前还贷 C、财政收支平衡,2) 金融手段 信贷:造、买船人贷款 专项准备基金:船主用于造船的准备金 海运和造船发展基金: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光船租购:国家作为船东 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贸易,3)直接控制手段 货载保留;对本国进出口货载优先分配 市场准入对外开放程度,条件 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的补充 最惠国待遇WTO原则 沿海运输权本国沿海贸易权,4、国际航运政策和法律的目标 1)高次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宏观目标 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安全,政局稳定 国际和平与发展 国民物

5、质文化水平提高,2)低次目标: 各种具体经济效益目标 发展远洋船队,完成外贸运输任务 获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物价,减少通胀 改善海运资源配置,保障就业,3)二者关系 国家与行业,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三、政策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1、政策与法律的区别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表达本阶级意志的手段主体必须有国家的统治领导权 而政策是各个阶级或国际利益集团用来表达意志的手段主体具有多样性,2、政策与法律的联系 法律是政策的一种最高表现形态 占主导地位的政策往往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二节 我国港口和航运概况,一、我国水域和港口概况 海岸线长 2万

6、公里 已建成商港1467个,主枢纽港43个(海港20, 内河港23) 上海 深圳 宁波 大连等,2010年年底,我国内地亿吨大港由2006年底的12个增至22个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08年全球20大货柜港的排名榜显示,中国有8个港口榜上有名,前10名中占了6个,上海 香港 深圳 广州 宁波舟山 青岛 高雄 天津 其中以天津、广州两港的货箱升幅最高,欧洲港口能列入20大货柜港只有4个: 鹿特丹 汉堡 安特卫普 不莱梅,美国能入20大之列的有3个: 洛杉矶 长滩 纽约新泽西港,二、我国航运业概况 1、海洋占地球表面的2/3 海上运输特点:成本低、运量大 航运业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

7、有重要地位,2、我国是海洋大国 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港口 为我国航运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3、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航运大国: 规模可观的船队 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商船队占世界第四位(截至2009年1月份) 世界五大船队: 希腊船队拥有船舶3087艘,1.7571亿载重吨 日本船队拥有船舶3433艘,1.6072亿载重吨 德国船队拥有船舶3189艘,9451万载重吨 中国船队拥有船舶2975艘,8306万载重吨 挪威船队拥有船舶1400艘,4512万载重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控制的

8、运力位居世界第二 该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 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 目前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5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中远集团经营的船队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二位,在国内排名第一位 集装箱船舶运力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五位 干散货船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一位 杂货船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二位 油轮船队在国内排名第三位 中远集团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在国内外航运市场上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上海港货

9、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完成2095万标准箱) 2004年,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货物总吞吐量达3.82亿吨,首次超过多年一直排名世界首位的荷兰鹿特丹港 2007年,集装箱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越香港,排名世界第二 (新加坡港为世界第一),我国多次连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国际海事组织八个A类理事国之一 在各种与海运有关的国际组织与会议中发挥明显作用,但是,我国还不是海运强国: 人均航运能力低 船队运输结构不合理 竞争力差、效益低 管理手段落后,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 与其他服务贸易领域相比,海运业的开放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处于领先地位,第三节 我国航运政策的历史

10、发展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航运政策 1、国有国营 经历了租合开创和建设远洋船队的发展两个阶段 政策特点是主体和客体不分,政府和企业利益不分 49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成立 分设海运、河运和航道工程管理三个局 在大连、上海、广州成立三个海运分局,2、开创远洋运输业的政策措施 开展国际间海运合作 50年与波兰合作,建立中波海运公司 55年与捷克政府以代营方式合作(挂捷克旗),船舶租赁 成立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中外运) 租用华侨华商船舶,管理其参与祖国外运,统一经营和管理国际海运代理业务 开放部分主要港口,有私营和外国船公司的代理行 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统一管理,建立自己的运价系统 从近

11、洋远洋航行运价斗争到中国远洋货物运输运价本,3、发展国际海运事业的政策措施 组建国营远洋运输企业和船队 对外贸易海运量成倍增长,造船工业大发展,需自主权 58年成立交通部运输局,加快组建远洋企业和船队 61年成立中远和广州分公司,组建了第一支远洋船队,贷款买船,发展国营远洋运输船队 利用国际航运市场萧条,二手船价暴跌机会买船 交通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签定贷款买船合同,国家结算 76年结束租船历史,贷款买船的优惠扶持政策 财政上统收统支 经营上“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价”,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1、国际海运管理体制的改革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COSCO成为相对独立的企业,国有远洋运输航运企业

12、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 7884年:政企分开,减政、放权、搞活、让利,独立核算 8586年:调整、整顿,抑制经济过热和双轨制问题 8791:承包经营,经理负责制,目标责任制 9195:转换经营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972002: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 2003今:企业改制,产权多元化,彻底推向市场,公平竞争,2、航运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造买船政策 税收政策 货载保留政策 营运补贴政策 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沿海运输权制度 运价报备制度,三、入世后的新海运政策 1、 国务院第335号令颁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规范国际海

13、运业与国际海运经营活动的国家级行政法规,是我国水运法制建设登上时代新台阶的明显标志,2、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原中央直属所有港口下放地方,改制为企业化 200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诞生,3、入世谈判的新承诺 允许美国、欧盟、日本设立独资的班轮公司,第四节 中国航运政策的特点和本质 一、中国航运政策的属性特点 1、政策手段 由政府文件、暂行管理办法向行业法规和国家立法转变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取消保护,2、政策属性 由封闭保护,发展为有限制的对等开放 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方面与国际接轨,3、政策形态 政策文件、行政法规与国家立法并存,4、改革趋向 由保护走向自由竟争的转折期,由

14、人治走向法治 按WTO 原则制定竞争规则,规范政府行为,二、政策本质 政策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海运地位、竞争力 政策本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第五节 我国航运法规体系,一、渊源 1、国内立法: 法律 行政法规 规章 (位阶效力),2、国际公约 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 如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简称 STCW公约,二、主要体系:由专门的航运立法和相关的普通法构成 海上运输(民事法律关系):如海商法

15、 航运经营活动(管理规范):如国际海运条例及实施细则 港口活动:港口法、港口货物作业规则 航政以及相关海上活动的立法:海上交通安全法、船舶登记条例等 其他海洋立法:如海洋法等(但不属于本课范畴) 横向立法 纵向立法,我国航运法律是以国际海运条例和港口法为核心的一个新体系 这两部法在各自领域起到核心的、基本法的作用,第六节 航运和港口管理机构,一、职能对象的分类 航运行业管理 航政:航道、船舶和船员管理等 海上安全等:航行安全、环境安全等 港口 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国际法意义的海洋利用等(但不是本课范围),二、机构设置: 中央: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交通部 地方:省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港口、

16、海事部门 1、中央主管部门: 职能:航运、港口、海事、其他交通事务 宏观调控;规划;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行业监管不同地区间的协调;领域内的国际交流和合作,2、地方机构 机构设置:各地略有差异 主要职能:本地区的调控、规划;地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国家和地方立法的执行、行政监管职能等,一般: 交通主管部门(如交通委员会,综合性) 港口管理机构 海事机构:中央垂直领导,沿海地区,省、市级及派出机构 (另有地方的海事机构,主管内河海事安全、航行安全等事务),展望,在航运领域,政策与法律是一个国家和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 一国或者地区的航运事业兴衰荣辱的关键在于该国或地区的航运政策与法律是否正确与科学,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科技高新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世界各国的航运政策与法律发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变化,欧盟新海运战略 美国1998年航运改革法 日本新国际船舶制度 我国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