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365593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时期模范人物,王进喜,邓稼先,袁隆平,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访华,汪辜会谈,古希腊荷马,古希腊阿基米德,新中国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古代文化,巴黎圣母院,楔形字,象形字,麦加大清真寺,下列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 A B C D,解题技巧: 1、熟悉古代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 2、读图,辨认各选项信息 选择 D,表格、数轴类,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化,解题技巧:

2、 在题干和表格中找到关键词“所有制”、“公私经济成分”,确定本题考查对象 发现表格中相关数字的变化 联系所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863计划纲要的实施,解题技巧: 根同一时期史实,找出相关的原因 选择 B,组合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B. C. D.,解题技巧: 抓住问题指向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问题涉及的方面“外交成就” 选择 B,材料分析题答题要求: 准确、规范、有序回答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

3、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按问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多罗列些答案要点;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书面语言答题: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2个春秋,回首中国32年的巨变,我们要深深的感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生八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两次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也永远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阅读

4、下面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右图为1976年1月19日的时代封面,标题为“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据材料一分析,1976年时代周刊的封面色调极为黯淡,阴郁,原因何在?“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这样的疑虑,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怎样的心态?,当时中国处在“文革”时期,经济萧条、文化黯淡、社会动荡,各行各业陷于瘫痪的局面。周恩来病逝,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走向充满疑虑。,材料二: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与卡特总统同时出现在时代封面上,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左图)1978年,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

5、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第三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右图),(2)材料二中,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是什么?,促成中美建交;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材料三: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荣登时代封面,标题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封面上一边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3)据材料三分析:1985年的中国是否像时代周刊评论的那样”正在远离马克思”?请说明理由。,(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你有何感想社会主义经济,因此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启示+怎么办,邓小平的一生是伟

6、大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新世纪我们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1、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民从,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资料1:时任中

7、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26.9%。,1、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立了土地公有制农民翻了身,成

8、为土地主人 A、 B、 C、 D、,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 A、土改的完成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新中国的成立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A、家庭承包土地 B、农业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B,D,A,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北京),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的物质文化需要,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平常事 踏翻地球顶破天

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总路线(1958)的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执行过程: 片面强调“多”、“快” 3、经济困难。 5、教训: 不能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片面强调高指标和高速度。,1、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是在 A、1956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59年 2、从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3、据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有20,6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9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激增 B、大规模商业性开采 C、无计划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的破

10、坏,C,D,D,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的一组统计数据:,材料反映的成就与党的哪一次会议实现的 历史转折直接相关?这次会议实现了怎样的历史转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2、1979年,中国北方有一个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一次重要的家庭会,、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新中国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公社化运动:党在探

11、索大的转折,你得到什么启示?主与法制建设,2008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三班组织了一次主题: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活动。请你参与:,步骤一: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 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与古希腊的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2)民主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哪一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加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伯里克利,文

12、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题六:中国的崛起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成就,历史巨变一: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巨变二:新中国诞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历史巨变三: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的 崛起,改 革 开 放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中国崛起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顺利收回香港和澳门,新中国的 外交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50年代,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2001年,举办APEC会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新中国成立初期,真题演练:,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