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5510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教材(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调查处理与应急救援,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二讲 安全对策措施 第三讲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讲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3、物质危险辨识 4、典型工艺危害因素辨识 5、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危害因素辨识 6、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辨识 7、重大危险源辨识 8、生产过程危害因素辨识,1、基本概念,1.1危险、有害因素定义 危险因素: 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产生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 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 失控对能

2、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约束和控制的失效(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措施失效)。 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体现四个方面: 人员失误-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备故障-生产、控制、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管理失误)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环境不良),1.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 方法: 、经验分析法:对照分析法(安全检查表) 类比推断法(专家评议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PHA、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运用标准、规范、MSDS等来分析、辨识、判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

3、分类及危险性公示(GB13690-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剧毒物品品名表 GA58-93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物理性及机

4、械性危险,(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

5、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危险,(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

6、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关因素。,行为性危险,其他危险、危害因素,搬举重物 作业空间 工具不合适 标识不清,2.2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类型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2.3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七类,分别为: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

7、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 其他有害因素。,3、物质危险的辨识,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危险性公示(GB13690-2009) 分为9类,共21项。 爆炸品; 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其他。,4.1 物料输送 气体 超压 爆炸(安全装置) 静电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固体(粉料) 静电 粉尘爆炸(流速、防静电),4、典型工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4.2 熔融、干燥 熔融

8、 利用加热使固态物料熔化为液体。 火灾 中毒 干燥 利用热能除去潮湿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 超温自燃 静电和粉尘爆炸,受物质特性、加热方式的影响,4.3 蒸发、蒸馏 蒸发 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溶剂气化并移出,以提高 溶质浓度或使之析出。 热敏性物质分解、燃烧、爆炸。 蒸馏 借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其分离为 纯组分的操作。 泄漏火灾、爆炸(密封、防止设备腐蚀) 残留物自燃爆炸(控温) 误操作自燃、火灾、爆炸 静电、明火火灾、爆炸,4.4 冷却、冷凝、冷冻 冷却 使物料温度降低的过程。 冷凝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发生相变(如气相变为液相) 的过程。 冷却介质中断压力升高、爆炸 冷却器泄漏副反应、中

9、毒、爆炸 冷冻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0以下的过程。 载冷体中断压力升高、爆炸 制冷剂泄漏火灾、爆炸,4.5 筛分、过滤 筛分 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 易产生静电及电气火花(静电接地) 过滤 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 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 到液-固分离的过程。 火灾、爆炸 中毒 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密闭),液相挥发,4.6 粉碎、混合 粉碎 将大块物料加工成小块物料的操作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惰性气体保护) 撞击火花 摩擦生热 静电 混合 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相互混合,达到温度、 浓度组成

10、一致的过程。 液体挥发火灾、爆炸 粉体物料飘浮粉尘爆炸 搅拌快、产生静电 固体物料撞击火花,其他典型工艺反应过程的危险因素 1、氧化与还原-大量放热、高温、高压、危险副产物 2、硝化-产生爆炸性物质:二硝基或三硝基芳烃 3、电解-如:产生氢气、氯气、碱 4、聚合-如:苯乙烯聚合-丙烯腈 5、催化-火灾、爆炸 6、裂化-火灾、爆炸 7、氯化-高温、氯气或酰氯(氯化剂)、遇水剧烈反应 8、重氮化-产生爆炸性物质:重氮化盐 9、烷基化 -火灾、爆炸 10、磺化-磺化剂(如氯磺酸)强腐蚀性、高毒性、遇水剧烈 反应,机械过程中: 如传送设备(胶带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

11、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 (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3)卷入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 (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5、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特种设备: 锅炉、 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 电梯、 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5.1 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缺水事故 满水事故 水击事故 炉膛爆炸,延性破裂 脆性破裂 疲劳破裂 腐蚀破裂 蠕变失效,5.2 厂内机动车辆,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楼板缺陷 (5)载物失落 (6)爆炸及燃烧 (7)乘员,5

12、.3 起重设备 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翻倒 (2)超载 (3)碰撞 (4)基础损坏 (5)操作失误 (6)负载失落,5.4 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一种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并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产生重要危害的作业。 (一)电工作业; (二)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三)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四)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五)登高架设作业; (六)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七)压力容器操作; (八)制冷作业; (九)爆破作业; (十)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 (十一)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 (十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都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13、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6、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毒性物质危害; 腐蚀性物质危害; 粉尘危害; 高、低温危害; 噪声、振动危害; 其他危害; 雷电、台风、潮汐、洪水。,7、重大危险源辨识,7.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

14、源。,7.2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8、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厂址; 总平面布置; 道路运输; 建(构)筑物; 工艺过程; 主要设备装置; 作业环境;,1、森林脑炎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 )因素 A.粉尘类 B.化学物质类 C.生物类 D.放射性物质类 2. 生产过程中,非电离辐射主要有:( )、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等。 射频辐射 B. 光子辐射 C. 中子辐射 D. 离子辐射 3. 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种,即爆炸品、 ( )、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 A.感染性物品 B.麻醉品 C.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D.易燃气体 答案:

15、1、C 2、A 3、C,7、液体易燃性是以闪点作为标准划分的,国家标准规定,液体闪点符合()的为易燃液体,闪点符合()的为一级易燃液体。 A、 闪点 18 B、 18 闪点23 C、 23闪点 61 8、某厂有氯乙烯5000m3球罐,罐上有旋转钢扶梯可达顶部,罐体下部有进、出料管道、阀门等管件,罐旁有输送泵组,有自动测温和喷水冷却系统,该评价单元的危险、危害有() A、 储罐超压物理爆炸 B、 泄漏引起的氯乙烯中毒 C、 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D、 登梯高处坠落 E、 液体氯乙烯喷射引起人体冻伤 答案:7、ABC;AB 8、ABCDE,12、以下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是() 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C、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13、以下不属于起重伤害的选项的是()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B、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 C、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14、下列不属于建筑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应考虑的内容的是() A、高处坠落 B、交通事故 C、火灾或爆炸 D、中毒和窒息 答案:12、D 13、B 14、D,第二讲 安全对策措施,主要内容 1、概述 2、各类火灾爆炸防治措施; 3、机械安全对策措施; 4、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5、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