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365234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中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及性激素变化研究 姓名:金冠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内科学 指导教师:卢太坤 20040501 S T U D YO N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FC H R o N I C P R o S T A T I T I S T R E A T E DB YE N E M Ao F T C MR E S E R V E DI NC O L O N A N DS E XH o R M o N EV A R I E T Y M a j o r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2、 n e o f T C M S t u d yf i e l d :a n d r o l o g i cd i s e a s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J i n G u a n Y u T u t o r :p r o f L u T a i K u n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s :w i t ht h es t u d yo n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fc h r o n i cp r o s t a t i t i st r e a t e db y “H uB a i ”

3、 e n e m ao fT C Mr e s e r v e di nc o l o n ,a n d 谢t l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17 - 1 3E 2 ,Ti nb l o o d s e l x l n la n dE P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t h et r e a t m e n t ,t oe x p l o r e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c h r o n i cp r o s t a t i t i s a n di t St h e r

4、a p yb yC h i n e s eh e r b a lm e d i c i n e S u b j e c t sa n dM e t h o d s :7 0c a s e sw i t hc h r o n i cp r o s t a t i t i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t h er e s e a r c h s u b j e c t s a n d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g r o u p s r a n d o m l y 3 5 c a s e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5、ss u b j e c t s t r e a t e d b yC h i n e s eh e r b a lM e d i c i n ep l a n n i n gt r e a t m e n ta c c o r d i n gt o d i a g n o s i s o fT C M c o n b i n e dw i t h H uB a i ”e n e m ar e s e r v e di nc o l o nf o ro n em o n t h ,3 5c a s e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 c o n t r a s t s ,

6、t r e a t e do n l yb yC h i n e s eh e r b a lm e d i c i n ep l a n n i n gt r e a t m e n ta c c o r d i n gt od i a g n o s i s o fT C Ma n dt h e i rp e r i o do ft r e a t m e n tw e r et h es a m e O b s e r v e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 s ,m a r k so f c l i n i cs y m p t o m s ,a n dt h ev

7、 a r i e t yo fW B Ci nE P S ,1 7 - p E 2 ,Ti nE P S a n db l o o ds e r u mc o n t r a s t w i t l l3 0h e a l t h ym e n R e s u l t s :I ts h o w sd i f f e r e n c eo nt h ec l i n i c a lc o n t r o lr a t e ,t o t a lv a l i dr a t eb e t w e e nt h es u b j e c t s a n dt h ec o n t r a s t s

8、 ( P 1 9 5 。 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 E P s 检查连续2 次以上正常。 4 2 显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1 6 0 。 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明显改善。 E P S 检查连续2 次以上W B C 计数较治疗前减少6 0 。 4 3 有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1 3 0 。 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 E P s 检查连续2 次以上W B C 计数较治疗前减少 3 0 。 4 。4 无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0 0 5 。 表8 :治疗组E P S 中1 7 - BE 2 、T 含量、E 2 厂r 比值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组别N 睫一 1 7 - pE 2 ( p

9、 g m 1 ) T ( n g m 1 ) E 2 T 治疗组3 5 治疗前1 6 8 9 4 0 _ + 1 2 7 7 5 1 “ * 0 2 7 6 6 4 - 0 2 7 6 00 1 3 5 3 O 1 1 4 2 * 治疗后6 3 4 8 3 2 5 3 6 2 * O 2 5 7 7 0 2 6 1 60 1 0 6 4 4 - 0 1 0 5 2 A 对照组3 5 治疗前1 6 5 0 4 0 4 - 9 6 1 0 0 “ * O 2 8 2 4 4 - 0 2 6 0 9 O 1 3 8 9 4 - 0 1 1 2 6 * 治疗后1 1 3 4 8 3 4 。5 3 6

10、20 。2 6 0 4 0 2 5 0 9 0 1 0 9 8 4 - 0 0 9 5 8 正常对 一 3 05 6 0 0 2 1 0 3 0 4 0 2 2 3 1 0 0 8 6 5O 0 7 7 3 0 0 2 0 4 昭鲴 经t 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车幸P 0 0 5 。 表9 : C P 组各证型间血清、E P S 中1 7 BE 2 水平比较 中医证型N ( 血清) 1 7 pE 2 ( E P S ) 1 7 1 3E 2 A 湿热下注证3 S8 4 5 7 2 5 _ + _ 3 9 4 5 2 9 1 2 5 5 2 5 7 9 8 9 1 B 气滞血瘀证2 1 7 8

11、7 1 0 0 4 - 3 5 7 3 3 21 2 8 8 5 0 9 1 3 3 4 C 肝肾阴虚证8 1 0 8 4 8 0 0 7 7 1 9 2 01 2 4 2 0 5 - - + 9 2 5 0 4 D 肾阳虚证 3 1 2 0 0 8 0 0 4 - 8 8 6 4 9 8 1 5 9 8 0 0 _ + 1 4 9 9 4 9 孬丽西耳西蕊蚕面丽函丽可石甬磊丽磊瓤磊蟊甄磊, P 0 0 5 。 表1 0 :C P 患者E P S 中1 7 DE 2 含量与临床症状评分、E P S 中T 和血清中T 、1 7 BE 2 的 1 2 相关性 经相关回归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患者E

12、P S 中1 7 - BE 2 含量与临床症状评分及E P S 中T 和血清中1 7 一BE 2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清中T 含量无关。 4 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毒副作用,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 功能、肾功能等正常。 讨论 D I S C U S S I O N 1 中医对C P 的认识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精浊”、“劳淋”等范畴,历代医家指出本病与肾虚、 火热有关。明张景岳解释为相火,认为相火妄动,热扰精室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清吴 谦则认为所云之热乃中焦脾胃之湿热,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下注膀胱而发病。又如证 治准绳淋日:“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

13、为淋。”则指出了湿热是诱 发该病的最初原因。近代学者在湿热、肾虚的基础上,提出气血瘀滞的病机理论I 垃1 ,亦 有强调局部瘀浊痹阻不通,而提出瘀浊阻滞的病机3 】。综合分析可见,本病乃为肾虚为 本、湿热为标、瘀血为变且相互影响之本虚标实证。是因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起 居无常,使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精浊而生湿热;或欲念不遂、纵欲无度,使相火妄动, 湿热内生,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常,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痛、或尿道口灼热等症。 若湿热长久不清,病程迁延日久,必损及本元。肾藏精,为水脏,调节膀胱的贮尿和排 尿功能。肾虚则封藏能力减弱,膀胱气化不利,产生排尿无力、或尿细,或尿有余沥、 尿后滴白,或阳萎

14、、早泄等症。 本研究观察7 0 例C P 患者( 如表1 、2 、3 所示) ,发现I I 型以湿热下注多见;I I I 型 r g l I I A 和I I I B 两型在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总以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肝肾阴虚多见。 但无论哪种类型单纯湿热、瘀血、肝肾虚很少见,往往虚实夹杂,尤其以肝肾阴虚夹瘀 1 3 夹湿热多见。这与诸多医家对本病病机认识相一致。 2 虎柏灌肠液的临床疗效 2 1 疗效的评价: 表4 的统计结果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C P 患者治疗前血清、E P S 中1 7 DE 2 水平、E 2 T 则显著升高,且与

15、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提示雌激素水平增高、 性激素平衡被破坏的情况在C P 患者中普遍存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早被认为可能是 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已知性激素不平衡可增加好几种自身免疫疾病,最明显的是全身 性红斑性狼疮的发生率。因此推断性激素不平衡可能使一些隐匿的抗原特异地针对前 列腺,引起自身免疫应答而出现前列腺炎吼但中医各证型雌激素含量比较均无显著 差异( 如表9 ) ,提示E 2 水平不具备中医证型辨证的特异性,也说明C P 宏观辨证应 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中药对降低C P 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性激素平衡具 有确切的疗效( 如表7 、8 ) ,也进一步证实了激素水平的紊乱参与C

16、P 发病的可能性。 生理学研究表明,男性体内3 0 的雌激素直接来自睾丸S e r t o l i 细胞,7 0 则由睾丸 和肾上腺所产生的雄激素经芳香酶的作用转化而来。国外有学者【1 明通过定量的研究发 现,正常人体血浆内雌雄激素比例在中青年为1 :1 5 0 ,老年人雄激素下降,血浆雌雄激 素浓度比例上升,一般为l :1 2 0 1 :8 0 ,而在前列腺组织中,雌雄激素浓度比例为1j 1 0 。 本研究发现E P S 中E d r 的比例相比血清中的比值更加接近前列腺组织中雌雄激素比例 ( 如表7 、8 ) ,似乎比血清更能反映前列腺局部激素环境。 有报道牛的前列腺液中含大量雌激素,是精液中雌激素的主要来源【2 们。人f j 仃列腺液 雌激素的研究未见报道。根据统计结果( 如表7 、8 ) ,正常人E P S 中T 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