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5192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汇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2000)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 p129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2、厄尔尼诺 p148+p191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

2、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

3、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3、准平原 p273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原始地面平缓;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4

4、、雪线 p242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在冰川上雪线有叫粒雪线。夏季冰川上隔年粒雪的下限,称为粒雪线。5、自然综合

5、体 无p459 百度答: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6、生物指示作用 无p3857、河槽集流 p2118、波浪 p186二、简述题(104=40)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三、论述(202=40)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陕

6、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以农业为主)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即人地关系突出矛盾在哪里。(2001)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1、气团和锋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3、河流、水系和流域4、崩塌与滑坡5、准平原与山麓面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8、地域分异规律 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10、土壤与土地二、简述(104=40)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气候的形成?4、简述陆地生态

7、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三、论述(152=30)1、以我国为例,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002)一、名词解释(310=30)1、地壳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关系如何?三、论述题(30)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

8、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 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2003)一、名词解释(410=40)1、风化作用2、土壤肥力3、岩溶作用4、地质构造5、季风6、水循环7、自然区划8、植物群落9、锋面10、自然环境二、简述(154=60)1、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与作用。2、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3、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4、森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三、论述(252=50)1、试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2、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2004)一、名词解释(310=30)

9、 1、沉积岩2、季风3、冰斗4、滑坡5、潮汐6、土壤诊断层7、富铝化过程8、太阳高度角9、植物群落10、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二、简答题(154=60)1、简要分析地貌成因。2、举例分析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影响与作用。3、比较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与差异。4、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现代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三、论述题(302=60)1、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2005)一、名词解释(310=30)1、地域分异规律2、生物多样性3、气压4、土壤胶体5、冰碛物6、岩相7、黄壤8、潜水9、断裂10、洋流二、简述题(154=60)1、简

10、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2、简述地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简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带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4、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简述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特征。三、论述题(302=60)1、对重庆与昆明两地的下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两地气候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图略)2、试述我国地貌外营力的区域分异,及在它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2006)一、名词解释(58=40)1、顶级群落2、基座阶地3、径流系数4、气团与锋5、丹霞地貌6、土地7、温室效应8、雪线二、简答题(154=60)1、简述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特征。2、简述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及岩溶

11、地貌的地域分异。3、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4、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三、论述题(252=50)1、什么叫自然区划?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2、根据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试述GIS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2007)一、名词解释(310=30)1、冻融作用2、生物多样性3、副热带高压4、流域5、洪积扇6、大洋水团7、沉积岩8、灰化过程9、演替10、自然环境二、简答题(153=45)1、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2、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3、举例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三、论述题(253=75)1、山地系统退化及其成因与恢复重建对策。2、分析东亚季

12、风环流的形成,在其控制和影响下我国气候突出的特征是什么?3、试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008)一、名词解释(410=40)1、气团和锋 2、河流、水系和流域 3、风化作用 4、天气与气候 5、潮汐与波浪 6、滑坡与泥石流 7、准平面与山麓面 8、土壤与土地 9、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要分析并回答(108=80)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有哪些?如何影响? 3、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4、地貌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5、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各有哪些?6、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什么?7、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8、陆地生

13、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三、论述题(152=30)1、以我国为例,从北到南共包括哪些气候带和相应的土壤带和植被带是什么?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况,试分析论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009)一、名词解释(210=20)1、地域分异规律2、生物多样性3、洋流4、喀斯特地貌5、季风环流6、阶地7、山麓剥蚀面(准平面)8、气旋9、土壤10、食物链二、简答(610=60)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储存条件各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地震?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方?5、风化壳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其基本特征是什么?6、理想状态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7、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8、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要加以说明。9、从雨滴到降雨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主要的降雨类型有哪些?10、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三、论述(153=45)1、南水北调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要工程,请分析实施这一工程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关系。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3、请说明绿色植物在综合防止大气污染中的作用有哪些?四、分析(25)试以我国为例,分别讨论气候影响因素对区域气候形成的作用。(2010)一、名词解释(6分/题 共60分)1.大陆岛2.地域分异 3.气温垂直递减率 4.南方涛动 5.波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