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4952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 概述之21先秦部分解读(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2.1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主要内容【六章】,2.1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2.2 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管理思想 2.4 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2.5 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2.6 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2.1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夏朝(公元前21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 周朝(公元前11世纪) 西周亡(公元770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周易 尚书,时代背景,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公天下”走向“家天下”,阶级形成和分化,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备。周朝建立了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为支柱的社会管理体制。

2、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天子虚位,诸侯掌权,各国相互征伐、吞并,从160多个诸侯国减少为战国末期的七雄齐楚燕赵汉魏秦。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铁器、牛耕、冶铁、水利、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出现了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游民等新型的阶层,产生了新的阶层“士”,也就是知识分子,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2.1.1 周易中的 管理思想,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是先秦诸子百家学派思想的主要源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 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由阴、阳二爻三叠而

3、成。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 ”与“ ”。阴阳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是后人对卦爻辞的解释和理论发挥。即彖tuan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周易不仅是一部占卜用的神秘书籍,而且借助对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文的规律阐发和预测,表达了很多管理思想。,一、

4、重“人道”,尚德行,举自然万物之象,以喻人事道德之义,借阐发天地之德论君臣上下、进退存亡之理。 认为易有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又称为三才。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君子以利物足以和义”。,小议:尚德的传统,从周易可见尚德的传统,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也是如此,再到后世以及当今,社会人际交往和治国的思想中,贯穿始终。 尚德的原因是什么呢? 尚德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何种作用呢? 应该如何运用到管理之中呢?,二、保合太和,顺时守正,一阴一阳谓之道,体现了辩证思维,其中的思维已经为今人熟知。 保合太和的意思是通过人的努力加以

5、保合,不断进行调控,使之长久,造就万物繁茂、社会和谐的局面。为此,要守“中”,把握度,不偏不倚,不过又无不及。所以,提出“中正”原则,不仅解释卦象,而且视之为“吉”。可见,中才能和,才能保合。,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中”呢,当然要及时、随时的采取行动,要善于应时而变。 但是,变的关键是要有分寸感,做事恰如其分,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难以获得成功。,三、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四、变易、简易、不易,【变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更新。 “革而当,其悔乃亡。

6、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简易】是指越是伟大的哲理,越像天地那样简单平易,便于掌握和运用,以成就事业。 人们做事的时候,容易将事情想得太复杂了,简单一些反而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好事情。,【不易】大千世界无论怎样变化,总有始终不变的东西,也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以“不易”为准绳,以“变易”为方法和手段,并以最“简易” 的原则让人易知易行,这样理政才能渐入佳境。,2.1.2 尚书中的管理思想,尚书原称书或书经,西汉初期以其为“上古之书”始

7、称尚书,是春秋战国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献的选编。“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冲论衡。 尚书记载了我国上古时代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约1600年间的历史,保存了上古大量的政治、哲学、天文地理、刑法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尚书提倡德、仁、敬、诚,重视廉政爱民、戒奢肃贪的德政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对后世治国有深刻影响。,一、洪范九畴,尚书洪范九筹是对国家治理的经验总结。据说是周武王13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ji子与周武王阐述天人关系时提出的。所谓“九筹”指的是: 1.【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指属性),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8、土曰稼穑。润下作咸(指味道),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2.【敬用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态度要恭谨、严肃;说话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认识要清楚就能辩别是非;听事要聪敏谋事就能成功;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 3.【农用八政】管理民食、管理财货。 4.【协用五纪】要和岁、月、日、星辰、历数协调一致。,5.【建用皇极】树立皇极的威信,并建立遴选官员和赏罚的标准。 6.【义用三德】治理众民要以”正直”为本,同时在必要时又要刚柔并用,或者以刚制胜,或者以柔制胜。 7.【明用稽疑】通过龟卜和诬占以探询上天的旨意,同时,参照卿士、众民和自己的意见做出判断和

9、决定。 8.【念用庶徵zhi】通过雨、晴、暖、寒、风等的气候变化以判断年景和收成。 9.【飨xiang用五福,威用六极】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人向善;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等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大禹的名言,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的意思。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尚书皋陶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三、“三宅三俊”、“九德”的用人观,1.三宅 指上古时常伯、常任、准人三种官职。 2.三俊 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才。 3.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10、、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尚书皋陶谟 “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释为“其”字,“有常”意为“有恒”,此四字即为经常予以表彰之意。,九德解释: “宽而栗”:行事谨慎,如履薄冰。(权力大,出不得一点差错) “柔而立”:办事方式柔和,立场坚定。 “愿而恭”:与人为善,从人心愿,又严肃负责。 “乱而敬”:处事公平而持重。 “扰而毅”:耐心随顺,又极其果敢。 “直而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简而廉”:平易近人,又坚持原则。 “刚而塞”:做事主动坚决,又有节制。塞读sai,笃实 “强而义”:能力强,又能协调好关系。,四、倡廉尚勤,戒奢肃贪,尚书记载了先秦时期的明王贤臣清

11、廉勤政、戒奢肃贪的传统。 (一)倡廉尚勤 尚书舜典尧要求官员“夙夜惟寅”(即夜晚也要战战兢兢,警觉警惕)。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二)戒奢肃贪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骄淫矜挎,将由恶终。” “无依势作威,扭于奸究,败常乱俗。” 酒浩是周初专门戒酒的政令,“聚众饮酒予其杀”,屡教不改也要杀,只许在祭祀、庆丰或父母特别高兴时才可适量饮酒。 狠杀:巫风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淫风殉于货色,恒于游欧;,2.1.3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管理思想,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崩坏,社会动荡,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在争霸和求存的博弈中积极寻求

12、有效的管理方法,统治者对管理思想有着强烈的需求。 同时,诸侯割据的局面使得社会控制下降,形成了自由思想和表达的社会环境,为思想创造提供了条件。 于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之中,儒家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儒家主张关心国家兴衰和社会治乱,孔子、孟子和荀子是杰出的代表。 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仁”,在政治上就是“为政在人”和行“仁政”,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人才的作用。 儒家积极的入世态度和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己任的人生追求,对后世管理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的思想家集上古文化之

13、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孔子的思想见于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其学说以“仁”为基本出发点,崇尚和谐中庸的管理文化,以“义”与“礼”为标准管理制度,重视诚信和人才的作用。,(一)仁,什么是“仁”?“仁者,人也。”做人的道理。标准如何?尊卑亲疏,伦理道德,要有人道爱心,即“仁”。具体包括孝悌、忠恕、诚信、恭敬、克己、智勇等美德。子张问孔子何为“仁”,孔子说:

1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 克己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何达到“仁”?,1.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 2.自发自觉,不是依靠他人才能做到。 3.遵守礼制,服从伦理规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礼,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二)和与中庸,“和”是理念,“中

15、庸”是方法,二者结合才能形成宽容、权变且适度的氛围,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和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当如何处世?,2.中庸 “寛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的结果自然是“中庸”。 所谓中庸就是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度。 把握“度”非常困难,要执中以致和。,如何理解中庸?,(1)注意考察矛盾的两个方面,力求全面、均衡、灵活和统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强调对度的把握。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3)重视权变。“虞仲

16、、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虞仲是谁,说法很多,都无法确定,存疑。夷逸是宁可耕种田地也不做官的一个隐士。 孔子评价虞仲、夷逸说:“他们隐居而不谈世俗事务,立身行事符合清高的品格,放弃自我的政治追求符合变通的道理。” 但孔子又说:“我却跟这些人都不一样,没有什么必须去做,也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做。”,(三)义利与礼,1.义利观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反对“不义而富贵”,希望“见利思义”。,如何实现重义轻利?,统治者必须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义以生利,利从义出。” 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以义治欲。 要教育民众向义好义。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2.礼治观念 孔子所尊之礼是周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实现周礼的关键是正名。严格的等级制度,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