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3839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韩生态城市规划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日、韩低碳型生态城市探讨相关生态城规划实践(上)日期:2013-05-10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2期 提 要: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视,最近国内外的城市发展政策都将焦点集中到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上。于是,实现现有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就成为城市领域共同探讨的新课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与新加坡和欧洲国家共同对生态城规划建设进行实践研究,在此背景下,首先对生态规划建设起步较早的日本和韩国的典型低碳型生态城市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利用归纳总结的规划要素构想出适合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最后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日本和韩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比较分析中得出的

2、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关键词:日本,环境模范城市,韩国,低碳绿色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改善建议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以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重视,在解决全球温室化问题和扩大绿色经济带来新发展动力的角度上,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欧美等国家率先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概念,日本也于1993年开始陆续开展生态城市城镇规划(1997)及环境模范城市(2008)等规划项目。如今日本政府已取得了20个左右示范事业项目的经验技术,其中一部分规划项目仍在建设之中。采取与日本类似政策的韩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

3、新国家政策议程,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能源基本规划”(2008-08)、绿色增长国家战略与五年规划(2009-07)、绿色城市城市规划制定方针(2009-09)以及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2010-01)等多个政策项目和方针条例。对于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我国而言,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看,探讨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日本和韩国多年来在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规划技法,如果能够结合我国国情将之灵活运用,必将会对我国生态城规划带来一定推动作用。1 日本和韩国的低碳型生态城市案例分析及规划要素归纳1.1 日本环境模范城市

4、的案例分析1.1.1 发展概要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07年日本内阁通过了21世纪立国战略,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发表了题为“为实现低碳社会的日本努力”的讲话,即“福田蓝图”,明确了205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比目前减少60%-80%的长期减排目标以及部分拟推行的减排措施,明确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远景和目标,为日本实现低碳社会指明了方向(孙萍,2011)。以此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开展“低碳绿色发展”,并将其作为激活日本经济中长期增长动力的长远战略来对待。2008年7月,日本政府分别在不同地区选定了在减少温室气体效果上具有

5、显著成果的6个地方特色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将它们打造成“低碳绿色发展”的平台,并作为成功范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其中包括人口超过70万人的“大城市”横滨、九州,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地方中心城市”富山市、带广市,以及人口不到10万人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保市、北海道下川町等。2009年1月又选定了东京市、塄市、饭田市、丰田市、祷原町、宫古岛市和千代田区等环境模范城市。同时,为了促进环境模范城市的波及效果最大化,还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整理出了低碳型环境模范城市的示范模型(表1)。具体目标包括3项:生活方式、城市或交通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国家选拔出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大幅度减少的城市,并促使

6、这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促使市民和地区企业共同参与,激发地区全体共同实现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环境模范城市计划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社会形成,实现以城市为主体的生活方式转变,提出了3方面的指导性发展理念:城市转型发展、能源综合利用和资源有效开发:“城市转型发展”提倡发展紧凑城市,重塑城市形态,建设适宜步行生活的城市,应对城市蔓延和空心化;转变交通体系,合理发展大运量、节能的交通工具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推广使用环保型汽车,应对由于私人汽车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化石能源消耗;改革住宅建设,大力推广200年住宅(永久优质住宅)和能源节约型住宅;“能源综合利用”鼓励普及可再

7、生能源,有效使用未利用能源;“资源有效开发”要求大力保护森林资源,资源的利用实现动态平衡(王纯彬,潘瑜,2010)。1.1.2 典型案例(1)富山市拥有人口约42万人、总面积1242km2的富山市由于曾经人口增加和机动车大众化等原因,导致市区产生无序蔓延、中心市区空洞化、大规模商业设施郊外选址和公共设施开支扩大等一系列问题。自2008年被选为环境模范城市以来,为了实现到2030年、2050年与2005年相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30%、50%的预期目标,富山市制定实施了富山市环境模范城市行动计划(2009.3),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市民意识变革、居住需求变化、交通体系整顿和紧凑城市实现等相关方

8、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政策(表2),并在促进紧凑城市实现方面提出了“加强以铁路为主的公共交通的活性化,在公共交通沿线集中布置居住、商业、文化等主要功能,构建以公共交通为轴线进行据点中心开发的紧凑城市”的基本方针。一般来说,中小城市主要遵循一极集中的同心圆城市形态,大部分人口和城市功能高密度集中在城市中心,距离市中心越远,城市密度就越来越低。这种城市形态虽然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但是不利于注重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生活空间形成。鉴于这一点,富山市提出了利用步行圈和公共交通来构建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构想(富山市都市整备部都市计划课,2008)。为了推动“紧凑型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轴”将来城市空间构想的实现

9、,作为日本率先将公交路线和站点周边整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富山市提出了将TOD开发概念进行公式化的“汤圆与串”目标城市空间构想(图1),强调城市中心的层次化配置,将城市整体划分为包括市区的14个地区生活圈,这些地区生活圈都是单独的紧凑城市单位,并都有各自的地区生活据点。实现紧凑城市的关键就是以主要公共交通为轴线、以车站站点为中心来设定步行圈,诱导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多样化功能和生活设施集中布置到火车站和公交干线沿线的站点周边生活据点,强化所有轨道、运行频率较高的公交路线、地区生活据点等与市中心连接的公交路线的灵活衔接,从而提高市民利用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图2)。这种结合LRT网络的步行城市生活

10、空间的创建,旨在促进过于依赖汽车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精小型城市目标、温室气体最少化排放的可持续性城市结构的实现。此外,在公园绿地的整顿方面,富山市提出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3点:每个地区生活圈都布置一个绿色据点;表现多样化绿色功能的公园绿地的适当布置;创建绿色贯穿的市区,包括除了公园以外的街道树、公共设施和住宅区的绿化等。(2)带广市带广市是一个人口约17万人、总面积约为2.95km2的北海道地方中心城市,制定了到2030、2050年年度温室气体排出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减少为30%和50%的中长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带广市环境模范都市行动计划主要提出了五大发展政策及建设

11、公共交通中心型紧凑城市的未来城市空间构想(表3)。目前,具有机动车高度依存性的低密度扩散型城市结构已经不适应社会、产业和生活的发展要求,带广市在应对高龄化社会的同时,积极推进据点集中型城市空间的转换及维持生活的产业发展等重要课题,制定了3项基本方针:与人口减少和地区环境问题相对应的集约型城市构造的转换;创建谁都愿意居住的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产业活性化等。为促使这3种基本方针得以顺利实现,带广市制定了“形成激活现有资源的富有魅力核心城市,创建据点集约型多核心连接型城市结构”的未来城市空间构想(带广市都市开发部都市计划课,2003)(图3)。按照这个未来城市空间构想,带广市将城市空间结构分别

12、从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和公园绿地等3个方面着手制定基本规划方针和发展战略。a土地利用:在市中心加强交通节点周边商业、业务、娱乐、文化和医疗功能的集聚,在贯通市中心的轴线街道周边强化土地高度利用和新功能的植入。在公交主干线道路沿线设置地区生活据点,调整地区居民生活空间的适当规模,合理布置生活便利设施的选址。重视密度的层次化设定管理,在市中心布置高密度的中高层住宅,距离市中心越远,逐渐转变成中等密度的中低层住宅区,直至低密度的低层住宅区。b道路交通:重视道路体系的等级构成,确保各级道路的交通通畅及土地利用的诱导,设定城市主要交通轴和生活据点连接轴,加强连接市中心与地区生活据点之间的公交轴线的有机衔接

13、,改善步行、自行车道路及停车空间的便利性。c公园绿地:形成绿色中心据点,通过绿地外环轴限定市区开发边界,重视河流和绿地的相互结合,强化公园与内外绿地轴之间的连续性,建立水系轴、外环轴和都市贯轴三大绿地轴与公园绿地、街道树的绿地网络。1.1.3案例分析与以前的环境共生城市事业和生态城镇事业相比,日本环境模范城市的规划要素更加综合全面,特别在城市空间构想方面,明确指出紧凑城市理念应作为构建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针,这一决策对于实现中心市区活性化、建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多核心据点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第一批地方中小型环境模范城市,富山市和带广市都通过TOD开发概念推动活用公共交通的据点集约型

14、、多核心层次化连接型城市空间结构的实现,还分别从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和公园绿地3个方面提出基本方针和整顿方针,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紧凑型城市规划建设的进行。同时,还在地区资源和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转变、环境共生型节能住宅建设等各个方面制定了发展政策。1.2 韩国低碳绿色城市的案例分析1.2.1 发展概要针对当今气候变化形势,韩国通过一系列绿色城市关联政策来逐渐发展低碳绿色城市开发模型,其中包括环境部2007年的生态城市、2009年的绿色村庄,以及绿色增长委员会的共生城市和国土海洋部的低碳绿色城市等。韩国国土海洋部于2009年6月指出,将来需要建设具有新能源活用和导入分

15、散型雨水管理系统的低碳能源节约型新城,同年7月制定实施了创建低碳绿色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方针,以实现公共交通主导型、紧凑型空间结构为目标,另附上公共交通中心型空间结构的示意图(图4)来明示低碳绿色城市的具体结构形态。并且,强调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应遵循下列6种基础原则:商业,居住、业务和公园等功能布置在步行距离范围内;构建与地区各种功能直接联系的步行亲和性道路空间环境;多样化的住宅形态和居住密度等的混合规划;保全敏感的环境区域和良好的开发空间;形成以邻里活动为重点的公共空间;将现有邻里地区与公共交通相连接来推动开发进行(韩国国土海洋部,2009)。2010年1月13日制定的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赋予低碳绿色城市概念具体定义:“低碳”是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生态能源的使用和普及,扩大绿色技术的深入及整合碳汇要素,将温室气体降低到适当水准以下;“绿色城市”是具有整合的紧凑型城市空间构成、混合土地利用、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交通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活性化、水资源循环构造以及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出量等绿色增长要素的城市。1.2.2 典型案例韩国至今还没有建设完成的生态城市案例,但有2个低碳生态城市东滩2期新城和检丹新城正在建设之中,可以对它们的规划书进行分析。它们的建设目标是,为今后的低碳型城市建设提供可以参照的以亲环境土地利用规划、绿色交通体系、自然生态与资源循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