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3748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身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终身学习,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断想,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刘 隆 华 E-mali:syzh,2,一、新世纪高层次的国家级培训,新世纪高层次的国家级培训(简报).doc,3,二、认识 思考 体会,在第三期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结业大会上的发言.doc,4,1、更新和构建教育观念,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 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授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5,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理性支点,它

2、集中反映了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影响教育的存在。,6,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执教的根基和转变学生行为的先导。,7,一个成功的教师之所以出色,固然因他们有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但我以为,他们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理念,他们总能超前地认识到一个时代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8,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修养的灵魂(1),最大的贫困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 教育观(教育是设计和塑造未来社会成功者的实践历程)(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观(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大多数人这七种智能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不过,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尽相同的)(多元智能

3、观) 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9,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修养的灵魂(2),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成功的教学在于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能力观(能够非常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 德力观(教人做人,培养道德能力) 评价观(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评价体系崛起,旨在将教育评价从过去“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今天的“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布卢姆)教师教育研究中学教师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构建.doc,10,审视中国现行教育, 值得深刻反省和思考,11,案例1,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

4、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心痛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12,案例2,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学生的肩掉了下来,学生吓了一跳,老师也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地静。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

5、然后使劲地往黑板上按。那教具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没有掉下来,老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学生、吓没吓着学生,没有过问。这节课相当精彩地完成了,讨论交流的时候,好评如潮。,13,审视现行教育,深刻反省与思考 现实的中国考试文化 教师“两难”(价值迷惘和实践困惑) 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教育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14,重新审视教学实践,你的教学成果是什么? 你在教学过程应是什么角色? 在备课的过程中和课堂上,教师应着重思考什么? 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是什么?中学生可能有制造和创新?,15,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学会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 美哈佛大学一教授,16,关

6、注人的发展 一次真正的命,17,“洋思现象”的启示,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人人都能好学好. 启示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18,认识建构观 知识是自己建构的,19,2、数学是什么?,什么是数学? 做数学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好的数学? 教师如何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现象? 反思数学的本质,20,对“数学是什么”的解答应当反映数学的现代发展和数学家的活动。 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开放的,对数学的认识应当是多元多维和发展的。,2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

7、科学。(恩格斯)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家们寻找存在于数量 、空间、科学、计算及至想象之中的模式。(L.Sten)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P.Bridgmam) 数学的实在存在于我们之外。(GHardy) 数学就是理解。(陈省身) 数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创造了显示人类精神的纯思想的形式和模式。(HFehr)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MKline)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22,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是一个由理论、方法、问题、符号、语言等多种成分所组成的复合体。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在数学中我们是通过模式的建构,并以此为直接对象来从事客观世界量性规律性研究的。 数学的形式与非形式对立

8、统一。 数学的科学性质与艺术性质辩证统一。 数学的知识成分与观念成分辩证统一。 数学发展的动力和规律。,辩证的、动态的、模式论的数学观(郑毓信),23,数学是数和形的学问。 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北京大学张顺燕教授,24,中学教师对数学的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认识 数学家的争论体验、领悟 数学实践活动反思、感悟 中庸之道 兼容并包,25,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非凡的。 高科技本质是数学技术。 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信息时代就是数学时代。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金钥匙。,26,数学教学要考虑不同的数学: 学生的数学和给学生的数学 教师的

9、数学 课程设计者、教材编写者、教具制造者的数学 局外人描写的交叉领域中的数学 数学家讨论的数学,27,对人性的数学、社会性的数学的关注 认识建构主义的“社会性的数学哲学 传统的数学观绝对的、纯客观的 更平衡、多元化的数学观:一种难免有错误的、准经验主义的或建构主义的数学观,28,并不存在数学所描述的“现实世界”,数学对象乃知识依赖于主体的建构。 每个学生(所以人)通过参与相互交流的社会实践而学会数学建构。 数学不仅是知识体,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造性的产物。是由诸多因素(思想、方法、命题、语言、问题解决、观念)所组成的多元结构。 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对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同

10、样也是数学可错的重要原因。,29,关注数学知识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数学中特殊符号系统的作用。 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数学教育的过程需要有价值、意义和目标的支持。 数学是一种有推动理性的社会实践,并不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实践或知识领域,数学之所以与其他学科以及校外实践脱节,是人为造成的。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是数学化的思维,30,3、实施新课程对 课程实施者的挑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已经全面启动 这是基础教育的“心脏工程”的改 本次课程改不是“换教材” 本次课改是基础教育改的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31,本次课程改的 标志性成果及其重要支撑,标志性成果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11、的改变。 重要支撑教育评价制度及其考试制度的改。 新的成败关键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32,纵观全球教育改,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33,深刻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课程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新世纪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一轮课程改浪潮的“洗礼”,34,先进的理念,理想的课程,外国的经验,中小学教师,接受,实施,吸收,实施新课程的困难不可低估,35,课程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

12、观,课程结构:改变强调学科本位,更多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特别是科学、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改变繁难偏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需要,实施课程:改变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进一步更新观念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知识结构(能力),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并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占有者、传递者,应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36,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落差; 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如何保证近千万名中小学教师

13、得到有效的培训; 如何考察在新课程下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如何考察新课程自身的有效性。 ,37,实施新课程对课程实施者的挑战,中国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新世纪中国课改中教师职业,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 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从未有的严峻挑战,而且这些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一套应变通则。,38,进行新观念、新课程的培训 参与式培训 案例分析 编制教学改计划 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 发现、分析问题 专题研究 撰写报告 总结与交流 阶段 学科 评价,课改中的中小学教师,39,终身学习,注重专业发展,提高专业素养,形成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始终

14、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将教学经验提高到理论分析的层面去审视和反思。 积极调整,不固执,也不盲从,要主动适应,吸收各种思想文化养分,不断新自己,又不迷失自我。,课改中的中小学教师,40,4、教师专业化 以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教师跟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一样,是一门专业。 我国教师的专业现状来讲,特别就教师个体而言,只能是半专业或准专业的状态。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41,基础教育课程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 师 面 临 严峻的挑战,信息化潮流,新世纪中小学教师面临从未有的严峻挑战,42,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15、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1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教学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要求,它是一种公共业务,要求教师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 1986年 美国卡耐基教育与经济论坛、霍姆林斯小组相继发表“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和“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提出的教师专业的发展作为师范教育的改目标,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等同于医生、律师的“专业性”,提倡大幅度改善教师待遇,建议教师培养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阶段。,43,观

16、念陈旧 ,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 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习结果 学科水平不高,知识结构陈旧 已有知识遗忘、基础薄弱部分骨干教师学科素养低,影响他们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中发挥骨干作用。提高学科素养相当困难。,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44,视野狭窄 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理科非全日制毕业生,没有受过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很少进实验室,很少看参考书和学科杂志,缺少科学素养。 教育科研能力弱 意识淡薄,不懂,缺乏理论升华,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45,一项来自上海市教师的调查显示,高达44.12%的教师多年来仅追求原有教学技术的成熟,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作重大的、创造性的调整。,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46,缺乏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 难以承担综合课程,缺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研究性、探索性活动的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弱,计算机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