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363628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2019-2020)(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一轮复习的任务,过知识关: 1、按考纲要求进行全面复习,对相关的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形成记忆。 2、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 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 3、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各知识点的 逻辑关系交汇与联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 应用。,过能力关,1、学科能力的提高。 2、思维能力的提高。 3、实践能力的提高。 4、解题能力的提高。 5、考场能力的提高。,-衡中张老师,过思想方法关,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 归纳、概括 3、对比试验 变量控制思想 4、守恒思想,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为后续能力、 素养提升打好基础!,主要内容

2、,一、“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系统和作用 二、二轮课改背景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 命题趋势 三、一轮复习的高效备考建议,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研究对象: 元素、化合物 (无机、有机),核心: 化学反应,能量 速率 限度 反应环境 制备和应用 重要规律,“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化学的最核心、最高阶的内容!,化学反应原理,一、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系统和作用,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问题,化学反应中的速率与限度问题,水溶液环境中的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重要应用 (能量及其转化),教学内容,低能物(态),高能物(态),活化能, E, S, G = H - TS,等温等压,E = H,能量E,燃烧热 中和

3、热 , 0,非自发反应 = 0,平衡状态,反应进程,物态变化,化学键变化,原电池、电解池,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热化学方程式,概念与影响因素,A-B(物态) + C (物态) A-C (物态) + B (物态),释放能量,选修4知识系统,化学反应,能量 速率 限度 方向 环境 电现象,H、S、G ;本质(来源) 定义、影响因素、碰撞 平衡、影响因素、勒夏特烈原理 判据、浓度商 溶液、电离平衡、水解 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控制,原理、理论,知识结构化,教学策略建议: 整体规划-专题复习-整合提升 (总-分-总),二、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命题 特点和发展趋势,近年基础(高中)教育改革3个

4、大变化: 1、选课走班和高考录取 2、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3、新课标、新教材,三年以后高考只有考哪科, 不再有选做题!,2014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 键 能 力 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

5、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6年9月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核心 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 18个要点,-北师大王磊教授,新版教材:人教版 鲁科版,新课标,1、 化学 命题 整体 思路,-新课标,能力要求(考试说明),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6、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1.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 3.能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进行有

7、关计算。 4.溶液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有关计算。 5.氧化还原配平和相关计算(电子得失守恒)。 6.能利用盖斯定律(键能)进行焓变的简单计算。 7.能够利用KW、化学平衡常数(KC、KP)进行相关计算;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8.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9.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考试说明要求的计算,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202

8、2年)。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21,1)突出化学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2)突出化学为实验科学的学科特色 3)突出思维方法、历程和深度的展示,2、 近年 高考 试题 特点,体现教改精神 凸显学科本质 注重深度思维,1)突出化学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新课标I卷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

9、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9新课标I卷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9新课标I卷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 2019新课标I卷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 2019新课标I卷26.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硼镁矿 2019新课标I卷27.硫酸铁铵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2019新课标I卷28.水煤气变换是重要 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2019新课标I卷35.在普通铝中加入

10、少量Cu和Mg后形成微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 2019新课标I卷36.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2)突出化学为实验科学的学科特色,2019新课标I卷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 (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

11、,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3)突出思维方法、历程和深度的展示,反应历程微观探析 可借鉴近年北京同类题!,3)突出思维方法、历程和深度的展示,2019新课标I卷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 =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2019新课标I卷11.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

12、二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 ,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3)突出思维方法、历程和深度的展示,2019新课标I卷28(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 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H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

13、能)E正=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3)突出思维方法、历程和深度的展示,新课标I卷、II卷、III卷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新课标I卷与北京卷及时跟进国家大政方针, 引领全国高考命题趋势!,2019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作为能源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对氢能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新课标I卷28.,2019北京卷27.,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素养立意,3、 近年 高考 试题 演变 趋势,近6年全国I卷化学反应原理题考点归纳,新课标I卷、II卷、III卷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新课标I卷最贴近大学教学内容,领先全国!,(1)S

14、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 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 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H2 (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 分数为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2019新课标I卷28

15、题详细解读、赏析,情境: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大于,C,用定量的方式考查还原性强弱, 开创了氧化还原的考查角度!,18年动力学, 19年热力学, 高端大气显趋势!,(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 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H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eV,写出该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_。,情境: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小于,2.02,历程、能垒 考素养!,(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 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 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 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 速率 (a)=_kPamin1。 467 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分别是_、_。489 时PH2和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情境: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0.0047,b,c,a,d,多变量探究, 立足双基考能力!,关注社会和科技热点,2017年5月18日,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