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3075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求铸就成功的心灵轨迹 -二月河创作的心路历程阜宁县教育局 吴 琳【摘 要】二月河因为落霞三部曲一举成名,成功的塑造了三代清帝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探求二月河的创作心路历程:一、环境对二月河坚毅性格的磨砺;二、古典文化对二月河情感的熏陶;三、初恋情结予以二月河创作的动力;四、仕途之路对二月河创作的引导。方方面面的交织作用,相辅相成,促使二月河的创作一步步趋于完善,作家人格审美得到升华。【关键词】环境 古典文化 初恋 致仕情结提及二月河,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他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也被文坛冠之以“落霞三部曲”。二月河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

2、天。在康熙大帝发表之前,二月河未曾发表过任何小说,走上文坛之时,选择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百年盛世”,塑造了三代清帝典型及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与一般作家相比,二月河的成名显得独树一帜,那么他究竟是如何走向“清帝小说”的呢?本文主要探索二月河历史小说创作的精神之旅,旅途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境,环境对他的历练,对古典文学,尤其是对“红学”研究的素养以及对事业爱情的体验。如是种种,都是二月河登上文学高峰的重要因素。一、 坚毅性格的炼就 世界上一般的人都耐不住寂寞,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都不一般。二月河就是一个真正耐得住寂寞不一般的人,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的历练,他要求作家具有十分丰厚的功底和执着不懈

3、的精神。二月河在康熙大帝发表之前未曾发表过任何小说,但因为一次偶然的承诺,他便一头扎进“清帝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将三部历史巨著一气呵成,试想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坚毅的性格,这些怎么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他这样的性格又是怎么磨炼成的呢?追根溯源,二月河1945年农历九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原名凌解放。凌解放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上党告捷,家乡获得解放的好日子。当时任中共昔阳县委委员,县武委会主任的父亲凌尔文正在县里开会,在得知这个喜讯后,便和战友们商量研究集体给这个婴儿取了个名字,叫凌解放,谐音“临解放”,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期望和迎接解放。二月河是他的笔名,第

4、一次使用是在康熙大帝正式出版之时,当时他的考虑是:自己创作的是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二者有点不太协调,于是想改用一个笔名,究竟用什么笔名呢?还得顺着“凌解放”这三个字的意思找思路,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溶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1凌解放自认为是黄河的儿子,他出生在山西昔阳,处黄河之滨,由于父母亲工作的需要,二岁时便离开了山西,之后又几经辗转于黄河两岸,二月河称黄河为“母亲河”,所以当他的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出版时,就曾回忆到“二月河的笔名,其来由是,我小时候在黄河边上,三门峡,陕县那个地方有个太阳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太阳落下来,整个黄

5、河面上,整个邱山呈现一派非常壮观的玫瑰紫色,太阳在黄河里泡着,满河都是淌动着的黄金。以后又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景致,但从没有像这个地方那样感动过我。黄河到二月冰开,河中冰块像万马奔腾,非常壮观。二月河就特指黄河,我曾说过,将来我死了以后,最好把我仍到黄河里去。”2在他看来,在康熙大帝开端之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也恰如春天黄河解冻之景观,奔腾不息,一泻千里。二月河的成功与他的母亲是息息相关的,幼年时期,母亲对他的影响颇为深厚。二月河是这样回忆他的母亲的:“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堂,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写的文章亦充满激情,很有文采,在她身上,我几乎没有发现女性的温柔;她抽烟,喝酒,她的脾气出奇的怪,

6、动不动爱发火,爱吼,我对她极其惧怕,怕到惟命是从的地步。”3二月河是在母亲病逝20多年后才开始文学创作的,在创作期间,他就是秉承母亲坚毅耐苦的性格才得以渐渐步入成功的殿堂。因为他曾写道:“盛暑天餐蚊成阵,我用干毛巾缠了胳膊(防着汗沾了稿纸),两腿插在冷水桶里取凉防蚊;作文困倦到极处,用香烟头炙手腕以清醒神经。记者们知道了,无不为我这样的耐苦坚毅而震惊,殊不知这两手是地地道道的家教真传,毫不走样学习母亲当年工作的风范!”4】二月河对母亲怀有一种特别的深厚的感情,每年的清明节,他总要到母亲的墓前静坐半天,而且总感觉到母亲这么多年来始终都在注视着他,跟随着他。有人说,少年时代的二月河一定是非常聪明,

7、热爱学习的神童,但其实不然,少时因为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加上经常性调动,二月河经常是独自在家或寄宿在亲友家。他调皮顽劣,不爱学习,经常逃学,而且字写得也歪七扭八。造成二月河从小不爱学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由于父母亲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关心他,使他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在常年漂泊不定的迁徙生活中,二月河跟随父母先后辗转于河南的陕州,栾州,洛阳,邓县,南阳等地,这导致了作品中有太多关于河南的描写,南阳的方言俚语,民谣传说,如说人穿的衣服脏就说“油渍泥垢,袖子脏得像剃头匠的逼刀布”,说“死猪不怕开水烫”。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中,胤祥向阿兰和乔姐唱的村歌“下大雪,冻死老鳖!老鳖告状,告给和尚”,竟是南阳

8、土生土长的村童们大都唱过的,这些都清楚得告诉读者,河南对于二月河的影响尤为深刻,河南是他的第二个故乡。当“中国网络”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是吃河南的米,喝河南的水长大的,是河南人养育了我二月河,是河南人栽培了我二月河,现在河南人有“难”(主要是外界对河南有很多不好的,不公平的评价),我二月河愿意与河南人共进退。一个人不能靠别人的可怜解决问题。一方面河南要对过去的辉煌要有个总结,另一方面,要对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认真的思考一下现在的问题。” 若说二月河对河南有感情,更为确切地说应该是对南阳有感情,被称为“帝乡”的南阳自古文风盛名,名人辈出,百里奚,刘秀,一代智圣诸葛亮等。二月河虽然出生在山西

9、,但十岁随父母来到南阳,早已称得上是南阳人了,他受访时曾说:“南阳这个地方的环境氛围非常好,南阳有个非常好的作家群,这个作家群相对团结,不像别的地方那些文人学士互相拆台。南阳作家群是全国最好的作家队伍之一。南阳这个地方人民非常喜欢我,我感觉非常好。”毫无疑问,南阳文化已融入二月河的精神世界,不仅成为推动文学升华的动力,更成为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有机材料。认识了二月河,我们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母亲,还是母亲河,还是他的第二故乡南阳,都为二月河创作历史小说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二、古典文化的熏陶著名文学评论家丁临一指出:“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是一部五十年不遇的好作品。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很慎重、很负责

10、任地说的。感受最深的是:第一,作家对封建制度的把握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它是中国宫廷政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王朝的虚伪性、残酷性的描述,比任何一部小说都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形象得多。其次是作家非凡的驾奴历史的能力。在整个谋篇布局上,在情节的安排上,可和金庸相比。在刻画人物方面吸收了红楼梦的精华。而在创作方式和写作方法上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又加入了现代手法,我们只有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名著时才会有同样的感觉。”5读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大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红楼梦的灵气。二月河他本人也说他从1962年开始读红楼梦,从满头青丝到两鬓霜降,从一无所有到著作半笥,他曾套用屈原的词说

11、“余幼好此奇书兮,年既老而不衰”。从最初对红楼梦的喜爱,到朦朦胧胧的思考,再到红学论文的发表,进而转向“清帝系列”小说的创作,就像是套上了时空枷锁,成为了偶然性地必然。二月河在少年时期便对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并未冲淡它的阅读兴趣,导致他1978年转业走向红学研究也成为了必然。二月河在红学研究过程中,相继研究了清史稿等相关清人笔记、野史书籍,也写过不少红学论文,试图寄去发表,但每每寄出,就杳无音信。可见,他的红学研究之路并不平坦,但并未削减二月河的信心,他决定直接寄论文给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并请求冯先生为他指点迷津。当时,他寄出的是一篇名为史湘云是“禄蠹”吗?的红

12、学研究论文,信中写道:“红学是人民的,不是红学家的,如果冯先生看了我的论文后,认为我不是这方面的料,就请回信,我不再搞这方面的研究了。”十天后,二月河收到了回信,写道:“稿子已看过,写得很好,我已经把他推荐给红楼梦学刊发表。” 史湘云是“禄蠹”吗?这篇论文能够体现二月河的不拘成见,一般人认为,史湘云是始终与宝钗站在一边的“禄蠹”,与“目下无尘”的林黛玉格格不入。而二月河通过对史湘云的性格分析,指出“史湘云性格豪爽,气量阔达,胸无城府,没有半点虚伪,她的思想和作风也与封建女子的正统规范相去甚远,而且她在性格、境遇、思想上与薛宝钗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她是红楼梦中一个天真无邪,没有半点虚伪,半点道学气

13、的娇憨的叛逆者。”6总所周知,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出现了诸多学派,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书目的,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廷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7与其他院派研究相比,二月河的红学研究有他独特的一面:感性的判断超过理性的研究分析,缺乏周密的逻辑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二月河对清史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动力,对清史资料的研究更为“清帝系列”的创作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二月河在台湾版自序中也说:“我对清史的兴趣是从研究红楼梦这部奇书开始的。此前我一直悠

14、游于两汉及两晋史中。1980年仅涉猎了清史稿,草草过目,自然十分皮毛。但我的红癖和凡是追根溯源的秉性,终于将我推入浩如烟海的清史资料中,以至于在这海中迷失了本来面目,几乎完全放弃了原来的目标。”8后来,也就是1982年,经冯先生推荐,二月河作为正式会员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就在那次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由红楼梦谈到曹雪芹,由曹雪芹谈及到他的祖父曹寅,又由曹寅谈到康熙皇帝,座中人感叹到,像康熙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皇帝,怎么至今没有一部写康熙的作品问世呢?这时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二月河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重大题材,值得写!当时一冲动,脱口而出“我来写”。所有人目光都注

15、视着他,但目光却很复杂。二月河就是那种说了就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人。从那回去后,他就开始准备,凭着长期的积累和坚韧的毅力,很快,17万字的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的前十回手稿就出来了。二月河在谈到自己由红学研究转入小说创作时说:“我特别感谢冯其庸先生,贵为红坛要津,我一纸论文相投,纳我进入红学界,取得文人资格,继而又告我有写小说的天分,坚我信心,又硬跳了文坛。”9的确,二月河的红学论文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小说才分,例如在研究元妃死因时,二月河否定了一般地如身体发福痰涌而死,或被赐帛而死等一系列的说法,他指出元妃死于政治谋杀,同时也是贵妃之间“百花斗艳”的结果。正印证了冯先生所言,二月河的想象丰富

16、,大有写小说的潜力。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红学研究的引导,二月河的文学创作可能不会走向“清帝系列”;没有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可能就没有富于人生感悟的哲理意蕴的历史小说诞生;没有红学研究的引导,可能就没有作家人格审美的升华。三、初恋情结的驱动二月河的情感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他的感情世界曾经走过三个女性:令他怦然心动,但又黯然神伤的初恋;话不投机,不欢而散的“相亲”女人;琴瑟相应,和谐有加的人生伴侣。也正是这些并不复杂的感情经历,为二月河提供了寥寥无几的认识女性的机会。二月河的初恋发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女方聪明、恬静,而且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都跟二月河相近,两人经常上学一路走,放学结伴归。两人日久生情,这种恋情自由、真挚、纯真、由衷,是二月河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